而朱和堅提及悍匪們所提出的條件之際,表明顯有些猶豫,似乎已經有意答應悍匪們的條件。
聽完了朱和堅的通報之后,周尚景與王保仁這兩只老狐貍的反應極為相似,皆是若有所思、目閃爍,顯然是一瞬間就想明白了許多事。
這二人皆是明無比、見慣風雨的老狐貍,他們據現有報,或多或皆已經猜到了善堂那些悍匪與朱和堅的真實關系,也已經大致推測出了朱和堅的后續計劃。
很顯然,善堂的那些悍匪其實就是朱和堅暗中豢養的死士,而悍匪們所提出的“換人質”條件,十有八九也只是朱和堅與麾下死士的配合演戲。
當朱和堅淪為人質之后,府力量就再也不敢輕舉妄,而朱和堅就可以順利掩護自己的麾下死士逃府圍捕,讓自己暗中豢養死士的罪行無證可查。
下一刻,周、王二人也是異口同聲,皆是“態度堅定”的表明了反對態度!
只見王保仁表間滿是震怒,搖頭罵道:“豈有此理!這些悍匪果然就是一群瘋子!威脅朝廷也就罷了,竟然還想讓殿下為他們的新人質?但殿下是何等貴重的份?又豈能淪為人質?更又豈能與善堂的那些孤寡婦孺相提并論?哼!別說他們只是挾持了百余人質,就算是挾持了千上萬的人質,也完全不值得殿下換!這些悍匪就是認定了殿下民如子、心存仁義,所以才會癡心妄想,但咱們可不能本末倒置!”
聽到王保仁的反對意見之后,朱和堅目之中閃過了一喜。
下一刻,周尚景同樣是連連搖頭,道:“殿下素有賢名,所以這些悍匪才會癡心妄想,認為殿下有可能答應他們的條件,僅僅是為了解救善堂的百余人質,就甘愿親涉險、主接他們擺布……但也就是癡心妄想罷了!那些人質就是一群無人在乎的孤兒寡母,與殿下之貴重本不可同日而語,即便是那些人質盡數死于非命,也不值得殿下損傷一毫!”
再聽到周尚景的這般表態之后,朱和堅、王保仁、呂德等人卻皆是不由一愣。
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周尚景竟然完全附和了王保仁的說法。
王保仁乃是朱和堅的政治同盟,這個時候自然是要想辦法支持朱和堅,所以他才會“態度堅決”的表達反對意見。
這種時候,王保仁必須要公開表達反對態度,否則就是故意把當朝皇子推險地,不僅會引發朝野各方的置疑與抨擊,德慶皇帝事后也一定會認為他輕視皇子安危,進而是心中不喜。
但與此同時,王保仁又必須要想辦法促朱和堅的后續計劃,所以他在表達反對意見之際,就故意留下了許多話柄,又是說朱和堅民如子,又是說朱和堅份貴重,與善堂的那些人質不可相提并論,這些理由皆是看似正確無比、但又很容易就可以辯駁。
只要朱和堅說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譬如是“民貴君輕”、譬如是“仁民”、又譬如是“天下百姓供養天家,而我為皇子又豈能棄百姓于不顧”、“只要可以拯救無辜百姓、即便赴虎吾又有何懼”等等,就可以直接占據道德高位,在駁斥王保仁的反對意見之余,這些言論還可以傳為一段談,讓朱和堅的朝野聲暴漲!
所以,王保仁的態度看似是反對換人質的事,但實際上則是留給了朱和堅更大的發揮空間、暗中支持朱和堅的后續計劃。
然而,周尚景在表態反對之際,理由容竟然與王保仁別無二致,毫無新意的重復了王保仁的說法,同樣是表面反對、實則支持,好似也在暗中促朱和堅的后續計劃一般,這就非常奇怪了。
一時間,朱和堅愈發搞不清楚周尚景的真實企圖了,只是認定了周尚景必然是另有算計,心中也是愈發警惕。
……
……
“李行之!速來投靠于孤!”戰場之上,袁紹指著李知威脅道。“額……本初兄居然能找到本候家人?不必多言!他們肯定是冒充的!本候孤身一人來到此世,何來家人?必是假的!”一個老師在三國的故事!
簡介: 沈枝熹隻想和宋漣舟要個孩子,卻不想對他負責。因為娘親說過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永遠都靠不住,男人唯一的用處,就是幫女人懷上一個孩子。厭惡男人的第一課,就是她的親生父親為她上的。她從未見過自己的生父,當年她父親讓她母親未婚先孕卻不負責,一走了之讓她們母女受盡了白眼。後來,她又被青梅竹馬背叛設計,因此徹底對男人死了心。但她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血脈,所以救下了一個重傷卻長相貌美的男人。更慶幸的是,那個男人還是個瞎子。瞎子好呀,他不知道她長什麽樣,以後也就不用擔心他會回來糾纏。於是沈枝熹將他藏在了她的私密住處,日日撩撥,夜夜廝磨。懷上孩子後,又立即抽身棄了他。她走的幹淨,被棄的瞎子卻發了瘋。三年後,沈枝熹同女兒被擄至月京城,竟又遇上了當年那個瞎子。隻不過彼時的瞎子不僅眼睛好了,還搖身一變成了當朝國舅,皇後的親弟弟。看著他和自己的女兒長的八分像的臉,沈枝熹心焦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