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穿到荒年後,我成了極品惡婆婆 第147章 沈正的臭雞蛋

《穿到荒年後,我成了極品惡婆婆》第147章 沈正的臭雞蛋

清晨。

著。

因昨天下了一場大雨,大河村田間的路面泥濘不堪,在外頭干活的人了許多。

不過主道被人腳畜生來來回回踩踏夯實,路況稍微好一點,至牛車能走。

趙達的牛車停在程彎彎家門口,趙老太太就在牛車上坐著,等程彎彎扛米出來一道去鎮上。

趙大山扛著一個大麻袋出來,放在了牛車上,程彎彎順勢坐上去。

趙老太太眉頭一皺:“老大媳婦,你不會就只帶一百斤去鎮上吧?”

以前年好的時候,秋收不止有稻子,還會有豆子藜子粟米,今年干旱,豆子藜子粟米都干死了,只有水田里的稻子勉強活著,最終等來了水源。

因為糧食,所以就更要利用好這僅有的糧食,下半年吃穿住用都得靠這些大米。

才賣一百斤,剩下的留家里吃掉嗎,鎮上的員外怕是都不會頓頓吃大白米飯,這也太糟蹋糧食了。

程彎彎解釋道:“我們家不是住著一位爺嗎,他從小到大吃慣了大白米,哪能委屈他跟著我們一起吃粟米黑面,再一個,年這麼差,誰知道會不會出啥子事,糧食放在手上比銀子安心。”

趙老太太立馬就頓住了。

看向自己扛上牛車的五百斤大米,突然覺自己好像做錯了。

都缺糧食,以后糧食肯定會漲價,這會兒去鎮上賣大米,說不定會吃大虧。

他們家二十多畝水田,收上來兩千多斤大白米,聽著多的,但是他們家人多,十二口人,一人一張天天等著吃,必須打細算。

Advertisement

趙老太太從牛車上跳下去,扛起一麻袋大米,開口道:“這一百斤米我先扛回去,馬上就來。”

老太太健步如飛的跑掉了。

程彎彎:“……”

五六十歲的年齡了,還能扛著一百斤大米健步如飛,真是太牛了。

等趙老太太的時候,程昭和沈正從院子里走了出來。

“二姑,我也想去一趟鎮上。”程昭開口道,“我作弊之事已經過去了,我想找點抄書的活計。”

“我也要去鎮上。”沈正跟著道,“我是想回家拿換洗的服,絕不會逃走,阿福還在你們家呢,我肯定不會丟下阿福不管。”

阿福站在院子里哭唧唧喂小小鴨小鵝,他怎麼覺,爺是熬不下去了,想提前跑路呢?

不過爺一向心疼他,等說服大人之后,肯定會回來接他,他一定要相信爺!

程昭和沈正坐在了牛車另一邊。

趙老太太步履輕松的回來了,老人家正要開口跟縣令家的爺打招呼,突然味道了一怪味。

“咋這麼臭?”老太太聳著鼻子到聞,“好像是臭蛋的味道,這也太臭了……”

程昭開口道:“應該是院子里屎鴨屎的味道。”

這幾天日日都能聞到這臭味,他已經習慣了,不過好像越來越臭了,可能是鴨長大了,拉出來的糞便也越來越多,臭也正常。

屎鴨屎不是這個氣味。”趙老太太皺眉,突然一把拽住了沈正,“沈爺,是你上臭,咋這麼臭?”

程彎彎也聞到了這怪味,前天問起來的時候,四蛋說是小黑在屋子里拉了一泡屎,也就沒再多問。

Advertisement

就在這時,老太太的手進了沈正的服里。

沈正一個文弱爺書生,力氣哪里比得過一個農村常年勞作的老太太,本就彈不得。

然后就看到老太太從他的服里,掏出來一個白蛋,蛋白中著黑,還散發著濃濃的臭味。

“老大媳婦,你也太摳門了!”趙老太太忍不住罵道,“沈爺可是縣令大人唯一的兒子,金尊玉貴的公子哥兒,你咋能給沈爺吃臭蛋,這蛋放了至有七八天,臭的不能再臭了,吃了會死人的!”

程彎彎一臉懵

家里兩只大母生下來的蛋一般當天就被吃掉了,怎麼可能會留七八天!

再則,家里最近也沒吃水煮蛋,沈正這個蛋哪來的……好吧,記起來了,這是剛收稻子第三天,因為石磙的事,獎勵給這孩子的。

這麼多天過去,這個蛋竟然還留著?

沈正這樣的貴公子哥兒,竟然會把蛋留著舍不得吃?

“咳咳!”沈正面不改的道,“我還以為是生蛋,可以多放幾天,打算留著帶回去給我爹吃……”

趙老太太好奇的問道:“縣令大人平時連蛋都吃不上嗎?”

“當然不是!”

沈正立馬否定了。

這個蛋是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來的,和其他的蛋不一樣,意義非凡。

他當然知道蛋臭了不能吃,他就是要帶回去給他爹瞅一眼,知道他有多厲害。

“可憐的孩子……”趙老太太拉住了沈正的手,“縣令大人真是個好,寧愿自己沒有吃的,都要給我們百姓降稅,縣令大人民如子,讓百姓能吃上糧食,咋能讓縣令大人吃臭蛋……沈爺,老婆子我告訴你,這個啊,是臭蛋,不能吃,等過兩個月家里的鴨子生蛋了,我挑一些個頭大的送到縣衙去……”

Advertisement

說著,直接將手里的臭蛋扔進了路邊的草林子里。

沈正:“……”

他藏在懷里七八天的蛋,被人嫌棄了七八天都沒扔掉的蛋,竟然就這麼被扔掉了。

若是他現在跳下牛車去撿蛋,會不會有損他縣令之子的份形象?

程彎彎約約明白了什麼。

不過這孩子死要面子,還是不穿這層窗戶紙了。

牛車晃晃悠悠到了平安鎮,一行人從牛車上下來,各自去辦事。

沈正吊兒郎當往縣衙走。

程昭去了平安鎮最大的墨寶齋。

程彎彎和趙老太太還有趙達一起去糧食鋪。

到了糧鋪才知道,原來縣令大人秋收之時發了一些關于糧食的政令,各大商行不許私下收農民的糧食,農民若是要賣糧,送到平安鎮的糧倉去,整個湖州的大米是統一十文錢一斤。

糧鋪的糧價也被限制了,最高不允許超過十二文錢,且還限售,不允許商行大量囤積糧食。

往年的大米是六文錢左右一斤,十二文這價格雖然比往年也高了不,但是在糧食短缺的年里,這個價格算是很公道了,要是沒有政令干預,糧商囤糧一個月后再放糧食出來賣,大米的價格怕是得到五十文。

到了那時,錢就不值錢了,糧食才是通貨。

而由此產生的社會后果也會很嚴重,百姓有錢也買不起糧食,就了流民,流民聚集容易起義造反……

程彎彎暗暗給當今的朝廷點贊,糧食限價,能大幅度減流民的產生,杜絕了不后患。

趙達帶了三百斤糧食來鎮上,全部換了銀錢,他家中有病人,需要銀錢治病,錢對他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趙老太太帶來的四百斤糧食,一半換銅板,另一半換了粟米和黑面蕎麥豆子等主食。

程彎彎照著做,一百斤大米最后變了五十斤粟米、二十斤黑面、二十斤蕎麥、二十斤豆子、二十斤藜子、二十斤陳米……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