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穿到荒年後,我成了極品惡婆婆 第662章 蕭秦大運河

《穿到荒年後,我成了極品惡婆婆》第662章 蕭秦大運河

這樣忙忙碌碌,一眨眼就到了臘月年底。

大河鎮的例行分紅自不用多說,今年的重點在運河上。

經過半年的辛苦努力,運河的三期工程全部完工,從揚州到湖州的水路就此打通。

大河鎮原來的那條大河足足拓寬了五倍多,曹家最大的船只都能暢通無阻的開進來,且能并列兩艘船,可見河道的寬闊。

在河道邊上,修建了四個碼頭,商船可以有序進,不會造河道擁堵。

在四個碼頭附近,還開辟出一塊地修建了一長條的倉庫,商船卸貨后可直接租用倉庫存放,既能方便來往商人,也能給大河鎮多一份收,與此同時,也衍生出了許多新的工作崗位,吸引其他地區的漢子前來當扛大包的搬運工。

運河完工這一天,大河鎮舉辦揭牌儀式,邀請附近縣鎮各有頭有臉的大人前來。

東北風呼呼刮著,驅散了一些冬日的霾。

河道碼頭上站滿了人,有大河鎮本土人,有南城開挖運河的工人,有四慕名而來的商人……

魏縣令作為運河的第一負責人,站在最高

“今天是一個黃道吉日,也是大河鎮運河建之日,兩年前的某一天,穗恭人和沈大人提出修運河的想法,兩年后的今日,當初的想法變了現實……這條運河,南通青州,西去南,東連揚州,可直接北上去京城……”

“運河之所以能修,要謝每一位付出的人,首先是穗恭人,若不是穗恭人提出這個想法,至十年都不會有運河,其次,謝大河鎮的每一個人,因為第一筆資金就是來自大河鎮的所有百姓,再次,謝湖州所有捐款了的商人,謝謝你們為湖州的建設添磚加瓦,第四,謝揚州、青州、全州等各地外商,最后,還得謝運河途徑地府的鼎力支持……”

Advertisement

“當然,我們還得謝最重要一個人,那就是——”

魏縣令側過,雙手恭敬的拱著,看向后的華麗屏風,“有請秦王。”

程彎彎站在邊上,微微驚愕,這秦王怎麼也來了?

秋天的時候陪著四蛋去湖州趕考,當時兩次拒絕秦王,還以為這秦王會不依不饒,后來聽知府大人說京城又派了一位監管運河的員過來制衡秦王,那位員是皇上的心腹,來湖州不是為了盯運河進度,而是為了盯著秦王不搞幺蛾子。

所以這麼長時間以來,秦王本就沒時間來找的麻煩,而也已經將這號人忘到了腦后。

沒想到,運河建之時,秦王竟然來了大河鎮。

秦王穿著一青紫的蟒紋錦,頭戴著金玉冠,腰間束著華麗致的腰帶,掛著羊脂白玉佩和香囊,整個人看起來玉樹臨風,風度翩翩。

他氣勢凌然走出來,在場的人不由紛紛下跪行禮:“見過秦王……”

他滿臉和煦的笑容,抬手道:“各位父老鄉親就不必行禮了,都起來吧。”

他說這話的時候,目微微落在了程彎彎頭上,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弧度。

要不是皇兄派人盯著他,他早就來大河鎮了,好在皇兄代的差事已經辦完了,他終于可以辦自己的私事了。

他只看了程彎彎一眼,就收回目,一副謙和有禮的樣子:“魏大人,進行儀式吧。”

魏縣令立即上前,大聲道:“接下來,我們有請秦王和穗恭人,來為這條大運河啟開運,揭紅布!”

Advertisement

程彎彎的手指頓了頓。

最開始定的是,和知府祝大人來揭紅布,現在變了秦王。

由此看來,這秦王是突然前來橫一桿子,也不知道是為了摘功勞果子,還是有什麼別的目的。

罷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撣了撣袖子上并不存在的灰塵,朝正中間走去。

秦王站在邊上等,然后做出一個紳士有禮的作:“穗恭人,請。”

程彎彎沖他淡笑點了點頭,站在了魏縣令的左側。

秦王不以為意,站在右邊。

正中間是一塊巨大的石碑,用紅布蓋起來,這東西,程彎彎之前并未見過,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運來的,不過太忙了,忽略了這些事兒也正常。

隨著魏縣令一聲吉時到,程彎彎和秦王一起手,將石碑上的紅布扯下來。

的布揭開,出一塊巨大的朝天石,石頭是天然的熒黃,屹立在河道邊上,上面刻著五個字——“蕭秦大運河”。

程彎彎:“……”

這應該是最無語的一次。

這個時代給道路運河命名,都是從起始兩地各選取一個字,比如揚州去京城的運河,做京揚大運河,冀州去京城的道,做京冀大路……他們大河鎮修建的運河,就算不從大河鎮選一個字,那也該用一個湖州的湖字,再和揚州的揚并起來,稱之為湖揚,或者揚湖大運河都行……

結果,卻被稱為蕭秦。

蕭,乃當今皇室的姓,秦,乃秦王的封號。

Advertisement

蕭秦,那就是秦王本人。

請問,這秦王除了當一個掛職大司空,跟這條運河有半錢關系麼?

這人對大運河的付出,還不及大河鎮隨隨便便一個村民!

他哪來的臉給運河取這麼個名字!

程彎彎心中瘋狂吐槽,但面上毫不顯。

臉上的帶著微笑,和所有老百姓們一起抬手鼓掌。

與此同時,大河上出現無數只豪華的商船,百舸并立,氣勢恢宏,現場的氣氛格外熱絡。

“下在江月酒樓安排了宴席,請王爺、穗恭人、各位大人前往座。”魏縣令做了個有請的手勢,趙縣丞則在前方帶路。

程彎彎并不想和秦王在一桌用餐,以接待眷的名義,和知府夫人坐在了另一雅間,另外還有林夫人鄭夫人等各位眷。

一行人在桌子邊坐下來,說了一些關于運河的話,慢慢就打開了話匣子。

“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和各位一起用餐了。”鄭夫人笑著攏了攏鬢角的碎發,“年后我就得前往京城,為我兒籌辦婚事了。”

知府夫人接過話問道:“鄭爺都要婚了,怎麼從來沒聽鄭夫人說起過?”

“之前沒定下來,所以就沒聲張,昨兒個峰兒寫信回來,說已經換了生辰八字,年后開春就婚。”鄭夫人滿臉喜意,“我兒娶的是京城四品員的嫡次,這算是我們鄭家高攀了。”

包廂里不出羨慕的目,鄭峰的事兒,附近圈子里的人都知道,三年前娶了個小妾,還有了庶長子,真沒想到,這樣的人都被京城大給看上了,有岳父提攜,以后鄭家不得了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