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重生為君 2357.三傑去一

《重生為君》2357.三傑去一

最終,陸秀夫作為代表站出來表態,“皇上聖明,臣等,支持皇上立二皇子為儲。”

    他們能這麽快改變想法,有兩個原因。

    其一,是知道趙庭的子。趙庭做出決定的事,幾乎很難再更改,除非是真的弊大於利。

    而他們,還很看到趙庭有做錯決定的時候。

    其二,則是趙庭剛剛所說的確有幾分道理。

    在選誰都不會讓朝廷的前提下,趙如雖是長子,但選擇更有心治國的趙安為儲君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皇帝,需要肩負著太多的責任。

    趙如癡心武道,若是以後登上帝位仍然將重心都放在武道上,那對大宋社稷、對大宋皇室而言,絕不是什麽好事。

    “好!”

    趙庭用力點點頭,道:“那朕過幾日便召開大朝會宣布此事。以後,安兒還得諸位卿多多輔佐相助了。”

    “臣等本分!”

Advertisement

    陸秀夫、陳江涵等人俱是躬道。

    雖然他們都已經退休或是退居二線,但這輩子,都已經和大宋朝廷不開關係。也從沒想過,對朝廷之事不聞不問。

    又在書房說了陣閑話,一眾老臣便告退離去。

    儲君之事定下,他們的心也是大好。

    他們這輩子,最希的就是看到大宋能夠萬事永昌。

    隻誰也沒想到的是,他們才剛剛回去不長時間,就有噩耗傳到宮中。

    老監察令張世傑回到府中,飲酒兩杯,回到臥室休息,無疾而終。

    年,七十六歲。

    是在戶部現任正四品郎中的張世傑的小兒子張顧裏哭哭啼啼進書房報的喪。

    張庭恩正是他的兒子,不過已經比他這個做老子的要有出息。

    張顧裏沒有大才,但勝在辦事穩當仔細。進取不足,沉穩有餘。

    張世傑是張家的頂梁柱,他這突然逝去,張顧裏一時之間顯然難以接

Advertisement

    趙庭能會到他的心

    在得知此事以後,便當即啟程向著張府趕去。

    若非是這些年心鍛煉得實在堅韌,他也差點忍不住落淚。

    宋末三傑,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竟然說去一個,就去一個了。

    是這麽的猝不及防。

    到張府,張府裏麵已是哭聲四起。

    有下人忙著掛白帆。

    還有不人比趙庭來得更早,都是張世傑朝中同僚,多是老臣。

    剛剛在書房見麵的陸秀夫等人也都過來了,有人眼眶泛紅,有人老淚縱橫。

    出於禮法,趙庭沒去看張世傑的容。

    隻在張府正堂坐下,對張顧裏說:“老監察令這一輩子都在為大宋勞,他的後事務必要理妥當。朕這輩子,若是沒有他輔佐,很難打造出如今的大宋。至今,老監察令帶著朕流離奔波的那段歲月仍然曆曆在目。朕會在皇陵旁側替老監察令留個墓,待朕百年,讓老監察令繼續陪朕看著這大宋的千秋萬代。”

Advertisement

    “臣,叩謝聖上!”

    張顧裏泣不聲,跪到地上。

    陸秀夫等人更是忍不住抹淚。

    趙庭又說:“你兄長可是已經讓人去通知了?讓他回來治喪吧!”

    張世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張顧,現仍然在廣南東路任監察使。

    “謝聖上。”

    張顧裏又說。

    趙庭站起,輕輕歎息了聲,“那朕,就先回宮裏去了。”

    他來也匆匆,卻也匆匆。

    張世傑突然去世,他卻也不能在這呆太長的時間。親自趕來,已經是格外聖恩。

    他還得回書房去,總得給張世傑個諡號。

    張世傑這輩子,真是沒過多天舒坦日子的。

    趙庭沒有穿越過來之前,他勉勵支撐著小朝廷,奔波流離,殫竭慮。

    趙庭穿越過來之後,也是用心輔佐,終日為大宋之興盛而勞。

    他們這些老臣,當真是將這輩子都貢獻給了大宋。

    數功績,連趙庭都數不清張世傑有多功績。

    不管是帶兵打仗還是治理政務,張世傑都堪稱是他的左膀右臂。真論起來,整個大宋能夠和他比功績的,隻有寥寥數人。

    趙庭回到宮裏不久,就有旨意下達到張府。

    追封張世傑為越國公、太師,諡號文正。賜陵東山。

    東山,卻是在中都。

    趙庭早有意遷都中都,皇陵,也是備在中都。

    當這封旨意到張府,張府上下哭聲更濃。

    文正。

    這是文之中最高級別的諡號。

    文正是諡之極,無以複加。

    可以說是許多讀書人一輩子的夢想。

    死能諡文正。

    張世傑,為趙庭執掌大宋後,第一個諡號文正的人。

    而聖旨裏,比文正兩字更驚人的,不過於“國士無雙”那四個字。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