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0);
「夜市街17號」應回頭客們的強烈要求,終於要開分店了!
這次不再只做夜市生意,而是在鬧市街區選了個全天候的兩層樓大門店,早上九點半就開始營業了。
主營依然是各地滯銷的蔬菜瓜果,但為回饋新老顧客,在二樓騰出了一個角落,布置生鮮區,上架了一批收購途中順便從產地直采的生態牛羊、鴨等禽類及其蛋類還有數海鮮。
這個世界和以前穿過的現代位面大差不差,哪些地方盛產什麼,對遊覽過全國乃至全球的徐茵來說,不要太清楚。
大草原的生態牛羊,峨眉之巔的天山雪、岑溪三黃,水鄉的麻鴨、東北的鵝,山的牡蠣,舟山群島的帶魚,太湖的魚蝦蟹,大山裡的山珍和蜂…… 更多小說容請訪問𝒮𝒯𝒪𝟝𝟝.𝒞𝒪𝑀
總之,滯銷農產品的收購車隊無論走到哪兒,都會留一輛空車來裝產地特的食材,大江南北、山川湖海,甭管這食材有沒有名氣,只要是地標特,都會採購一車回來。(5,0);
冷藏車裡的氧氣泵、保鮮箱充了靈氣,運到店裡,活的依然活蹦跳,冷鮮的也是最新鮮的狀態。
這些地標特的農產品,其實有政府的能量在推,以此來宣傳地方文化,吸引更多的遊客或顧客。若能帶地方經濟,也是政府的政績之一。
所以看到「夜市街17號」這樣一家正能量滿滿、賣什麼都能火的商家在各地採購地標特的產品,一些想要大力推廣地標產業的方部門主聯繫上了徐茵,說是願意給與最優惠的採購價,只求長期合作。
合作互惠的好事,徐茵當然同意了!
第一批合作的地標特是茂山春筍、膠東海虹、桐江鱸魚、永鄉螺螄、鄖城香椿。
這些產地不算是這些產品的最佳種植、養基地,但也是榜上有名,徐茵嘗過合作方送來的樣品,覺得品質還是不錯的,當即就在自家店的公眾號打起了GG。
公眾號算是封燚的科技公司接到的第一個訂單,本來徐茵想找個小公司做的,被他知道後,主接下了這個任務。(5,0);
若是被同行知道,大概會跌破眼鏡,首投資五個億的科技公司給一家店鋪做公眾號?太大材小用了吧?yin科技的老總是瘋了嗎?
但封燚甘之如飴。
師妹的店鋪,別說做公眾號,便是讓他去臨時客串一把客服也不是不行。
高薪聘請的大廠程式設計師做個微信公眾號,簡直就是信手拈來。
很快,公眾號做好了,界面清爽、跳轉流暢、客服智能,徐茵很滿意,當即轉發到回頭客們自發組建並把這個老闆也拉進去的「買菜群」,再經群友在各自朋友圈的轉發,短短幾分鐘就收穫了好幾千。
能加買菜群的,絕對稱得上是「夜市街17號」的死忠,凡是店裡上架的產品,總是沖在最前面去搶購。
這次也一樣,一看公眾號推廣了新產品,二話沒說先殺到店裡搶購,至於好不好吃……搶到再說!搶不到評論個鳥啊!
結果被店員告知:還沒上架。
「……」(5,0);
沒上架打什麼GG啊!嫌和他們競爭的人不夠多是嗎?
一臉哀怨地在公眾號評論:
[老闆,沒上架就別GG了吧!擔心不夠賣!]
[就是啊,沒打GG有時候都搶不到。]
[這次怎麼想到打GG了?老闆你以前不是從來不屑打GG的嗎?]
徐茵:「……」
什麼不屑?
從來沒有不屑,只是沒想到好伐。
不打GG不做宣傳生意也不差,自然想不到這一茬。
但這次不一樣。
[這次和幾個地標產地的方有長期合作計劃,當地政府想要推廣這些地標特的產品。品質達到我們店的要求,能幫當然要幫,畢竟我們都是華夏子孫。]
徐茵沒找其他藉口,而是如實解釋了這個況,並讓後臺置頂了的這條評論。
沒想到被個別截圖轉發,後來又被這些產地的方微博點讚,上了熱搜。(5,0);
#夜市街17號致力助農#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
#茂山等地打造地標特,互幫互助實現共同富裕#
原本帶著點娛樂質的熱搜,不知不覺多了幾分家國天下的民族懷。
剛達合作意向,夜市街17號就憑一己之力帶火了幾個地標產地。
等貨一到,上架還沒半天就被搶售一空。
徐茵:「……」
本來還說生鮮賣不完,現場燉點滷味、蒸點海鮮、烤點香芋派之類的點心,吸引一下過往路人,畢竟香味飄出來,還是能攬不客的。
沒想到顧客們這麼給力,這邊還在上完架呢,那邊就等著稱重付款了。
只好通知合作方補貨。
補了一車又一車。
各大超市、生鮮連鎖店見這幾樣地標特的農產品賣得這麼好,也都去進貨,從而引得各地的農貿市場、大排檔,綜合餐飲、夜市街全都跟風賣起了這些產品。(5,0);
其他地標產地見此景,哪裡還坐得住,紛紛向夜市街17號拋來合作的橄欖枝。
仿佛只要被它納為合作夥伴,產品就一定能暢銷。
事實證明的確如此:
近來人們三五群外出覓食,聊的最多的就是這些有產地特的食材:
「沒想到膠東的海虹也蠻好吃的,不比進口的貽貝差,價格還這麼便宜。」
「那也要看是哪裡買的,夜市街17號的海虹確實好吃,比超市、菜場的都要新鮮,我買過三次了,沒有一次吃到過臭的。」
「那是因為夜市街17號對產品的質量把控相當嚴格,我有個同學在那裡兼職,聽說上架前要進行嚴格篩選,但凡有一點不新鮮就要剔出來,拉去作飼料或料,賣給顧客的沒有一個是壞的。」
「所以人家生意好啊,天天都有人排長隊。」
「要是我家住附近,我也天天去排隊,價格實惠、品質好,關鍵它不賣生鮮,還賣食、點心、飲品……你們嘗過最近剛出來的滷味沒有?我昨天中午出來辦事,拼了半斤滷牛和白切羊,帶去給我爹下酒,結果我爹一口酒沒喝,顧著吃了,說從來沒吃過這麼香的牛羊……可惜隊伍實在太長了,要不然我今天還想再去買點兒……除了牛羊,我看還有烤鴨、燒,那烤鴨賣相老好了,比那些品牌餐飲店賣的還要香。」(5,0);
「咕咚……」
有人聽著聽著竟然吞咽起了口水。
不怪他們這麼饞,實在是飄出來的味兒太香了!
哪怕吃飽了飯經過,聞到這樣的香味,恐怕也會忍不住想要再吃一碗。何況他們還著肚子。
別說顧客了,就是家裡人,嘗過一次徐茵帶回去的食後,也經常在群里叨念:
「閨,你上次帶來的白切羊味道不錯,啥時候再帶一次,我和親家公小酌兩杯。」
「茵茵,啥時候給咱們再帶只烤鴨。」
「我倒是喜歡閨拿來的牛。」
「烤鴨你不喜歡嗎?」
「哈哈!都喜歡都喜歡!」
這個群原本是徐家的家庭群,自從徐茵和封燚的婚事定下以後,為群主的徐平川就把婿拉到了群里。
再後來,他覺得和親家相談甚歡,於是又把親家兩夫妻拉進了群,群名也被他改了「和和睦睦一家人」。(5,0);
如今這個群比以前熱鬧多了。
以前因為閨經常回家、有事基本都在家裡說,沒事基本不水群;姥姥姥爺對微信聊天不擅長,也就他們兩口子偶爾轉發點從同事群、退休群看來的養生健康小知識,或是逢年過節發一堆圖刷刷屏,大部分時候比較冷清。
自從把親家公親家母拉進群,徐平川有事沒事就發條語音,偏偏馮建華也會回他,你來我往的能嘮上半天。
除非坐在一起打麻將,否則分分鐘讓聊天記錄999+。
徐茵不知道他們在聊啥,實在是沒空聽那麼多語音容,直到爹私信:
「閨,親家公喜歡吃白切羊,親家母喜歡吃烤鴨,你媽喜歡滷牛,你姥姥姥爺喜歡芋頭糕、南瓜餅,有空捎點回家,沒空的話我坐地鐵去拿,別忘了!」
徐茵:「……」
是時候搞個外賣平臺了。
公眾號再次用起來!
讓封燚手底下的程式設計師在公眾號里添了個外賣點餐服務,順便也給本科的學弟學妹們增加個兼職崗位。(5,0);
夜市街17號自開張以來,雇的店員清一都是家境困難、需要勤工儉學的在校大學生,截至目前登記在冊的兼職生人數已經高達兩百餘人。
在合理的排班下,每個學生都能很好地兼顧學習與兼職,隨機採訪任何一個人,都表示很喜歡這份工作,不僅大大緩解了他們的經濟力,還充實了他們的大學生活,雖然沒有太多時間躺在宿舍床上睡懶覺、打遊戲、看小說,但他們學會了鹵食、烤甜品、調飲料……畢業後如果願意,還有機會申請去新開的分店當店長。
最後一點或許是老闆給他們畫的大餅,畢竟目前就只有這一家分店,但他們就是沒來由得信任老闆,因為老闆至今沒有騙過他們。(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