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回到宋朝當暴君 第2621章 2297.真正的無敵

《回到宋朝當暴君》第2621章 2297.真正的無敵

(4, 0);

  「只是……」

  這時鐘健又遲疑道:「欒宏茂已經是當朝二品,再往上查……」  

  他稍微斜眼瞥了眼趙與珞。

  趙庭見狀心裡不暗笑。

  鍾健這傢伙現在是越來越機靈,也越來越八面玲瓏了。

  自己剛剛的確有些不妥。

  這種事應該是監察省負責的,而不應該是直接吩咐鍾健。

  朝廷是由一個個部門組的,不能因為組建了中樞閣,就忽略了其本部門的存在。

  自己若是什麼事都直接吩咐鍾健,其餘人心裡會如何想?

  如希逸他們應該還好,但趙與珞這種,可是資歷要遠在鍾健之上的啊!

  「呵呵。」

  趙庭輕聲笑道:「這件事,當然是由監察省直接全權負責的。

  不過中樞閣也不能袖手旁觀,在這件事上,任何衙門都得配合監察省行事。(5,0);

  朕不希有任何衙門以任何形勢來組織監察省的查案,朕的意思,諸位卿能懂吧?」

Advertisement

  眾臣連忙答應,「臣等明白。」

  同時心裡也是微微凜然。

  看來皇上的決心是非同小可啊!

  這是要整個中樞閣都配合監察省查探此案啊!

  而中樞閣,可不是幾乎已經將朝廷個個衙門都包括在裡面了?

  也不知道欒宏茂上頭到底還有沒有人,要是有,估計是要倒大霉了。

  趙與珞更是道:「皇上放心,不管是查到誰都頭上,臣都絕不姑息。」

  他估計是又想到那些郡王們的上了。

  他想著,也就那些郡王們可能有膽子敢做這樣的事了。

  至於中樞閣的這些人,上年紀的應該不會做,年輕的……應該還沒有這個底蘊。

  趙與珞卻是沒有想到,因為這種想法,讓他的調查從開始就走向了歧途。(5,0);

  說完這時,眾人稍作沉默。

  然後為副國務令的希逸便笑著問道:「不知皇上此行微服出巡可有什麼收穫?」

  眾臣的眼神都匯聚在趙庭的上。

  趙庭笑道:「收穫當然是有。

Advertisement

  在外親眼看的,和在宮中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世界啊……」

  「朕此行雖是匆匆而行,但看到不人間疾苦。

  這,是朕以前沒有想到的。

  朕在宮中只看到各地如何如何發展迅速,農業、工業取得如何如何的果,但經過此番遊歷,朕卻是看到咱們大宋其實還很落後。」

  眾臣懵了。

  鍾健愣道:「皇上,咱們大宋可已經是世界最強的國度,您為何說咱們仍然落後呢?」

  趙庭道:「對,咱們大宋算得上是舉世無敵了。

  但是,這就不能是落後嗎?」

  他並不意外鍾健等人會到疑。(5,0);

  因為自這個世界長的他們,眼界本就已經到限制。

  他們沒有接過汽車、電燈、洗機、電視機、網絡等等,又怎麼能知道什麼才是先進呢?

  只是趙庭也明白,自己有生之年大概是不可能看到大宋長到那個地步了。

  畢竟那是後世全世界經過數百年突飛猛進的發展才達到的地步。

Advertisement

  「你們可想像過,當科技發展到一定的地步,這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趙庭道。

  眾臣仍然是愣愣地看著他。

  只有李照恩若有所思的樣子。

  趙庭接著道:「且不說其他,只說蒸汽機。

  當蒸汽機正式運用起來,你們可能想像得到作坊里沒有工人,全是機械在運作、製造,這廣袤無垠的大地上奔跑的不再是馬車,而是可以靠蒸汽機就跑起來,速度還比馬車快很多的通工

  再有那種能運載不計其數的貨的由許多許多個車廂組的東西,穿山越嶺而行?」(5,0);

  又是半晌的沉默。

  鍾健慨說:「皇上的想像力真是……天馬行空啊……」

  只是他們倒也沒覺得有什麼不正常。

  反正趙庭超凡俗的想像力他們也不是第一次見到了。

  從皇上「覺醒」後,做出的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事,創作出來的以前連想都沒有想過的東西還麼?

  現在就算趙庭說出更為驚世駭俗的話,估計他們也都能夠接

  只是,他們腦海里對於充滿汽車、火車的世界,顯然仍然不會有什麼概念。

  他們對於通工的概念,還停留在馬車上面。

  最新鮮的,也就是自行車了。

  趙庭也沒期他們能懂,只微笑看到李照恩,「照恩,這就要看你們科技部的了。

  等什麼時候能夠有又快速又能運輸無數貨的巨大通工出現,朕想,那就是大宋真正無敵於世界的時候。」(5,0);

  他知道,真正的無敵,只會是科技上的領先。

  而實際上,大宋現在雖然戰鬥力無雙,但科技方面,並沒有領先太多。

  只要其餘國家,譬如西方教廷,全力研究科技,可能都不要十年,就能達到現在大宋的地步。

  畢竟,學比創作要容易很多。

  現在不就有很多各國「留學生」在大宋學習麼?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