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被退親后我嫁給了當朝大佬 第451章 回吐蕃

《被退親后我嫁給了當朝大佬》第451章 回吐蕃

第451章回吐蕃

張文生不知他心中所想,若是知道了恐怕也只是曬然一笑。

同科進士是有許多在短時間定下了親事,匆匆婚之后攜著妻子奔赴任職之地,而他則以父母之命妁之言為由謝絕了所有人,所考慮的無外乎是差事沒定下,不想耽誤人家,也不想折騰自己和家人。

崔勝看著他面上不怎麼在乎的樣子不嘆了口氣。

“每屆進士、同進士那許多人,有空缺的好差事就那麼幾個,想要謀求,對于咱們這樣沒有門路的子弟,是需要挨個打點的。”

張文生點頭又搖頭,“無妨,我心中已經有了打算。”

崔勝看他兩眼,見他老神在在的樣子再次嘆氣,半響后才道:“在京都留了許久,我該回家鄉繼續苦讀,等待下一屆的春闈了。以后你天南地北的不知道在哪里做,此去一別,以后大概沒什麼機會見了。”

張文生笑著倒了一盞茶遞給他,“咱們可以書信往來,且等崔兄朝為了,咱們自然有再見面的機會。”

崔勝聞言神了一些,點頭,“你說的有理,我還年輕,便是再考上三屆春闈也不過三十出頭,總是能考上的。”

兩人告別后,崔勝回去收拾行李,等坐上離開京都的馬車時,還在心里想著,或許埋頭只讀圣賢書是對的,先考中進士了,才有資格再論其他。

而張文生在跑了幾趟吏部之后,發現那些親王、郡王封地上的空缺都已經被選完了,現在能讓他選擇的只有北部邊陲的縣令

因著今年北部剛發生戰爭,如果不是朝廷救援及時,恐怕就要被突厥攻破城門了,今科進士們顧及著自己的人安全,不大敢選擇比較危險且又沒什麼油水的北部邊陲的縣令

Advertisement

張文生回客棧后對著燭沉思了半宿,最終尋了來時的那位同伴,依托他家中做的親人的打點,得以被授學政,任職的地方便是他來的松州城。

將一所學反哺于養育自己的土地,也是件極好的事

……

自四月中旬林詩茵一家五口在玩游玩,卻被突如其來的大雨敗了興致,那一場雨仿佛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的日子雨接連不斷的傾盆而下。

都說春雨貴如油,今年的春雨卻跟不要錢似的,下的整個松州城都氣連連,連穿城河的水位都上漲了一些。

這樣多雨的氣候,讓被九公主帶到公主府的小王子不了了。

在又一日發現兒子一個時辰前剛剛換過的服竟然是的的時候,九公主顧不得晾著自家丈夫,抱著孩子跑去特意辟出來的書房,要跟吐蕃王商量回吐蕃的事宜。

吐蕃王這些日子被自家小妻子晾著也不敢惱,索讓手下打探一下松州城以及周邊州城的價等事

前日有手下人打聽到了盤中縣年初剛剛大面積發天花,但是被京都來的太醫用了手段醫治好了的事

天花病吐蕃也有,但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醫治手段,跟以前的大楚王朝一樣,發現了之后便給隔開,家中有銀錢的能請大夫開個藥,家中貧寒的便自己熬著,熬過了就好起來,沒熬過去便沒了命。

如今,乍聞盤中縣的況,吐蕃王敏銳的察覺到其中的問題。

但是,他們初來乍到,更兼有之前敵對等原因,松州城的百姓們對他們并不歡迎,想要打探清楚連很多百姓都不清楚的事對他們來說很難。

便是那些現在跟前來松州城的大楚王朝的商人頻頻做生意的吐蕃商人,其實除了做生意外,并不大楚王朝的百姓的歡迎。

Advertisement

吐蕃王正在與手下人商量對策呢,九公主抱著兒子,后跟著宮們跑進了書房。

書房的氣氛有些沉重,九公主看了眼表凝重的吐蕃王,然后再看了眼自進來后便低下頭的丈夫的手下們,走近讓吐蕃王兒子的裳,“咱們這兩日便啟程回吐蕃吧,最近松州城小雨連綿,勇哥兒不是很適應,我怕他因此病了。”

吐蕃王一聽,顧不得其他,連忙抱過兒子,輕輕的他的額頭、臉頰和耳后,敏銳的發覺到溫度有點高,他表,“咱們明日午時末啟程回吐蕃。”

九公主點頭,又與吐蕃王說起要帶回吐蕃的件和人手。件多數是這些日子以來置辦的首飾、裳等,還有數則是的想要帶回去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的東西。人手則是挑細選,可以改善吐蕃的某些問題的專業人士。

目前不會拿出來,但是如果之后母國大楚王朝和夫家吐番關系更加穩定的話,才會拿出來,也是為了避免養虎為患。

這些吐蕃王不知道,只是想到手下人說的盤中縣的天花病,對大楚王朝極有能耐的太醫蠢蠢起來。

四月底的最后一天,九公主帶著小王子,跟著丈夫吐蕃王返回吐蕃。

吐蕃王想要的太醫最終也沒能得到,一來盤中縣的太醫們都已經返回京都了,二來太醫們乃是臣子,平日都在太醫院,朝臣們病了都需要下帖子到太醫院或者請陛下、太后和皇后賜下人診治,輕易不會離開京都。

九公主跟著吐蕃王離開的這天,秦王帶著王妃和孩子親自前來送行。

兩兄妹不是嫡親的兄妹,又都已經家,沒什麼話可聊,秦王此舉也不過是為了表示對九公主這個妹妹的看重罷了。

Advertisement

……

待時間進五月,天氣就熱了起來。

這兩日封寒笙公事繁忙,幾乎日日都要去松州管轄的縣城查看,林詩茵忙完了家事,便與封樂蘭約好了見面逛街,瞬便才買一些夏日的布料等,讓府中提前準備著。

封樂蘭在生下長子之后,形一直沒能恢復到從前的樣子,圓圓的臉蛋看著多了幾分富態。

跟林詩茵走在一起的時候,看著林詩茵依舊纖細的腰和四肢,忍不住羨慕,“也不知道為何,各種方法我都試過了,這上的仿佛長死了一樣,死活掉不下去,以前的好些裳現在都不能穿了。”

封樂蘭嫌棄自己富態,但是讓林詩茵看著卻剛剛好。

臉微圓,但是臉頰飽滿,皮澤。段沒有之前那麼纖細,但是鼓的鼓,收的收,依舊玲瓏。

曼聲勸了幾句,心中知道小姑子對型的在意,很快轉移開話題,“你哥哥近幾日忙的我幾乎都看不到他的影,每日早早的出門,天黑了才回來,兩三天就能廢掉一雙鞋,還都是沾了潤的泥土,將鞋子泡壞之后磨壞的。”

封樂蘭聽了皺了下眉,猶猶豫豫的看了眼周圍。

們兩人此時正走在熱鬧的街上,來來往往的都是人。有松州城的百姓,還有一些穿著吐蕃特裳的吐蕃商人。因為今日難得的出了個大太,雖然有些曬人,但是暖暖的照在上很舒服,下雨的日子被拘在家里的那些小孩子們也都跑了出來,歡快地玩鬧。

這不是個說話的好地方,封樂蘭扯了扯林詩茵的袖,一指旁邊的茶樓,“今日好,曬的人不了,咱們去茶樓喝個茶,用個點心。”

等兩人進了茶樓的包間坐下,封樂蘭這才道:“今年四月起不是就頻繁下雨嘛?一個月能下二十天的雨,大雨小雨著來,恨不得將人澆了。”

林詩茵點頭,“去歲松州城的一些地方干旱,今年春雨不吝嗇了,于地里的莊稼有益。”

封樂蘭嘆息,“但是,今年不僅咱們松州城下雨下的歷害,旁邊的州城也雨水充沛的很。我丈夫聽秦王說過,坋河水面上漲太多,若是雨繼續這麼下著,很可能因此造洪澇。”

“這坋河雖然在旁邊的州的境,但是臨州遭遇洪澇災害,咱們也不會好過。”

林詩茵倒吸了一口涼氣,不想起當年在臺州時,那飆風災害。

封寒笙這些日子各個縣城的跑,只因為府衙中的松州本地人,曾很是憂愁的跟他提起過今年雨水過于充沛,于地里的莊稼可能有害無利。

他向來是個謹慎的格,一個人這麼跟他說都會稍微重視起來,更何況有好幾個人這般提醒他。

今日,他來的是盤縣下的一個小村落。

酷暑的時節,老農們正在田間勞作,封寒笙的到來并沒有吸引他們太多的注意力。

地里的苗正在一點點冒出頭,看著生生的讓人歡喜。封寒笙后跟著的王有看到這一幕心中松了口氣,想了想,輕聲道:“大人,小的去旁邊問一問況?”

封寒笙看他一眼,點了點頭。

王有去了田地的另一邊,封寒笙看了眼左邊正在埋頭干活的一位五十歲上下的老把式,想了想,快步走過去。

聽到了腳步聲,那位老把式也沒有抬頭,直到面前有了影,這才懶洋洋的抬起頭,“到底是哪個又在耽誤老子勞作。”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