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我在大明長生久視 第160章 淮右布衣

《我在大明長生久視》第160章 淮右布衣

「皇上,該喝葯了。」

李青端著湯藥,送到老朱面前。

老朱的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但神頭依舊不錯,給人一種且活的覺,但李青知道,老朱的時間不多了。

之所以神頭好,是因為老朱在強撐著。

朱元璋慵懶地挪了挪子,接過葯碗一飲而盡,接著,又蓋在上的毯子,埋怨道,「都開春了,咋還是這般冷呢。」

「是呢,臣也覺得今年冷了些。」李青順著他說。

其實一點也不冷,白天氣溫都不下二十度,怎麼會冷呢,只是老朱的子骨太差了。

今年已經是洪武三十一年,老朱也過了七十,這個年齡可以算長壽了,尤其作為皇帝而言,活這麼大歲數,著實不算短。

朱元璋了眼外面的艷天,緩緩坐起子,「李青,陪咱去太下聊聊。」

李青點頭,扶著他來到充足的地方,老朱已經有些站不穩了,的大部分重力,都攤在李青上。

若非李青扶著,他連站都站不住。

小桂子很有眼力勁兒,立即搬來了躺椅。

朱元璋半躺在椅上,沐浴著下,上逐漸有了暖意,角也浮現淡淡笑意。

「時間過得真快,遙想過往崢嶸歲月,猶似昨天,轉眼咱都過七十了。」朱元璋滿臉眷與不舍,「人到七十古來稀,想找個兄弟說說話,都了奢。」

李青腹誹:你的那些同齡好兄弟,不是被你殺了,就是被你熬死了,眼下確實找不出來。

「咱這段時間,越發力不濟,有時看上兩封奏疏,就疲倦的厲害。」朱元璋苦道,「李青,咱的天命快到了吧?」

「皇上萬歲。」李青寬道,「皇上只是這些年太過勞累,休養一段時間就好了。」

Advertisement

朱元璋搖頭苦笑,他自己如何,他又豈會不知。

他瞇著眼直視驕,「世人終究難逃一死,唯一亙古不變的,恐怕也只有日月星辰了。」

接著,他眸明亮,「日月,明也;咱大明定能千秋萬世,與日月同在。」

「一定能。」李青肯定地點點頭,跟哄小孩似的,「而且還會越來越好。」

「嗯。」朱元璋很用,「說起來啊,咱的這一生真沒過幾天福;

貧苦出年險些死,劉德欺負,後來鬧飢荒,父母家人…唉;

沒實力,沒背景,當和尚都要欺負,被人使喚來使喚去,化緣都他娘分不到有油水的地兒;

后參軍呢,不僅在戰場上險死還生,在義軍中也屢次三番險些丟命;

你表現的太優秀,會被上不容,你表現的太差勁兒,會被踢出隊伍,難啊……」

朱元璋絮叨個不停,李青一直聽著。

將心比心,若是他穿越到老朱那個時代,沒有特殊質的況下,估計直接就在飢荒中死了。

萬做不到老朱這般,載史冊,為一個王朝的開創者。

細想老朱的這一生經歷,又怎是一個『難』字可以概述。

簡直…太他娘難了!

首先得能從飢荒中掙扎活著,而後得能氣,參軍后還要在廝殺中存活下來,並且要懂得藏拙,不被上所忌;

為頭目后還得恤下屬,讓他們甘心為你賣命;

同時,還要戒驕戒躁,不能自得自滿,發展壯大后,還要面對遠勝自己的陳友諒、張士誠之流的豪強;

最後,還有元朝廷!

這其中的艱難,莫說經歷了,想想就頭皮發麻。

老朱是怎麼過來的啊!?

朱元璋語氣驕傲:「咱本來是淮河西邊的一個窮苦百姓,天下與咱又有何關係呢?」

Advertisement

他眸中閃爍著無與倫比的自豪,這是一句毫無水分的自誇,但也是事實。

李青恭聲道:「如皇上這般的帝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是吧!」老朱樂呵呵道,「咱也這麼覺得。」

……

老朱真的老了,生命快到了終點,憶起往事仍是意氣風發,但終究力不濟,說著說著就睡著了。

小桂子拿來毯子給他蓋上,李青待了一會兒,見其沒有醒來的架勢,便出了宮。

翌日,一向勤政的朱元璋沒上朝,朝堂由朱允炆主持。

群臣心狂震,但心中竊喜不已。

終於,要熬出頭了!

第三日,第四日,第五日……一連十餘日,都是皇太孫主持早朝,似乎在預示著什麼。

群臣心中的喜悅愈發濃重,同時,龍抱恙的消息不脛而走。

面帶擔憂,心中歡喜。

這天,一向不手朝堂之事的永青侯,早早的出現在奉天殿,而且還站位十分靠前,只落後李景隆一個位。

文臣面憤怒,趁著皇太孫未到,開始指指點點,影喻暗

從李青的履歷,以及爵位來看,妥妥是個勛貴,他們自然要說三道四。

李青卻跟沒事兒人似的,非但不臊得慌,還和李景隆有說有笑。

上這麼一個不要臉的,這些文臣空有才學,卻無可奈何。

一刻鐘后,嘈雜的朝堂,隨著朱允炆走大殿,變得雅雀無聲。

群臣個個眼觀鼻鼻觀心,站的板板正正,心裡七上八下。

因為不僅朱允炆來了,朱元璋也來了,而且神頭很好,看著且活呢。

片刻后,朱元璋坐於龍椅之上,朱允炆侍在一旁。

「微臣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群臣作整齊劃一,躬行禮。

「眾卿平。」

「謝皇上。」

待群臣起站好,朱元璋淡淡道:「咱十幾天不上朝,聽人說咱快不行了,是誰說的啊?」

Advertisement

他幽冷的眸子掃向群臣,那目之鋒銳,無一人敢與其對視。

老朱看向哪個,那人便不控制的哆嗦,最後跪倒在地。

一圈下來,幾乎沒幾個能站著的,碩果僅存的幾人,見群臣都跪了,他們也隨大流拜了下來。

老朱這才出一抹滿意,「平吧!」

群臣戰戰兢兢起,一個個頭也不敢抬,生怕一抬頭,就到那冰冷的目

「李青。」

「臣在。」

「你素有才學,即日起,任命你為吏部給事中,先從底層做起,莫要懈怠。」

「臣遵旨。」

給事中只是個七品,但手上的權力著實不小,尤其吏部給事中,有著監察百升遷之權。

畢竟皇帝也是人,大明那麼多員,不可能每個員的政績,皇帝都了如指掌,大多都是吏部草擬升遷名單,皇帝酌採納。

但這份名單遞上去之前,吏部給事中必須要過一遍。

吏部給事中雖品卑,但權重!

同時,給事中還是個言,有風聞奏事之權。

而且,李青有候爵在,又有太子太師這樣從一品的銜,也不存在品卑問題。

當然,老朱這麼做,也有為孫子鋪路的意味。

一朝天子一朝臣,賞賜還是留給孫子施恩為好。

吏部尚書頓頭大,但屁也不敢放。

朱元璋任命完了李青,這才把力放在朝政上,一副幹勁兒十足的樣子,群臣原本喜悅的心然無存。

……

接下來的日子,朱元璋又不上朝了,不是不願,而是不能,他的實在太差。

漸漸地,群臣放下心來,就當他們再次漾起喜悅之時,朱元璋又上朝了。

如是者三四次,群臣也麻木了,心態逐漸平穩,老實本分做事。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已是六月(閏五月)。

老朱的徹底垮了下來,已經下不了床了,飲食也難以下咽,狀態差到了極點。

他知道,自己大限將至,於是來孫子,開始做臨終囑託。

乾清宮,只有爺孫倆。

一個半躺著,一個跪著。

躺著的那人滿臉釋然,跪著的那人滿臉淚水。

「好孩子,莫哭了。」朱元璋臉上帶著慈祥的笑,「爺爺能活這麼大歲數,已經很知足了。」

「皇爺爺一定會好起來的。」朱允炆泣聲道,「孫兒這就讓人去喚李青來,他一定能治好皇爺爺。」

「爺爺大限將至,已經回天乏,莫難為他了。」朱元璋苦笑,頓了頓,渾濁的眼睛再次犀利,「允炆,接下來的話,你給咱記死了。」

朱允炆子一,恭恭敬敬地磕了個響頭,帶著哭腔道:「爺爺您說。」

「呼~」朱元璋呼出一口濁氣,威嚴道,「咱死後,喪事要從快、從簡,不要大辦,同時,約束好藩王,不要……」

他神帶著傷,「就不要讓他們來了。」

老朱心痛苦,作為父親,他何嘗不想兒子送自己最後一程,但,朱允炆終究不是朱標。

國疑,那麼多藩王同時進京,不穩定因素太多了。

「是,孫兒記住了。」朱允炆磕了個頭,眼淚直流。

朱元璋緩了口氣,又道:「兵部左侍郎齊泰,是洪武十七年鄉試解元,此人為清正廉潔,你登基后可引為心腹,此人可重信…咳咳……」

朱允炆連忙撲上前,為他口,點頭保證,「孫兒記住了。」

好一會兒,朱元璋止住了咳嗽,又補了一句:「不可重用。」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