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傻眼了,這個結局他萬萬沒料到,更無法接。
六十萬大軍圍攻,愣是輸了,還輸的這麼慘。
但眼下的問題,可不是輸一仗這麼簡單。
耿炳文損失十萬,李景隆攻城損失數萬,這次的六十萬大軍,更是折了一半。
如今的他,已經沒能力再平叛了,也不敢再平叛了。
於是他八百里加急,把磨磨唧唧墊后的徐增壽調了回來。
時至今日,朱允炆算是看明白了,老表李景隆就是在坑他。
這一次,不用文臣說,他直接下聖旨,讓李景隆回京,說什麼也不讓這廝當主帥了。
李景隆回來的當日,就被朱允炆足在了家中。
要不是李青幫著說,戰神不死也得下大獄,甚至削爵為民也不稀罕。
實在是李景隆輸的太寒磣了。
相較於他,武定侯郭英就舒服了很多,一來他的那一路大軍損失不大,二來人緣太好,朱允炆不敢他。
書房。
朱允炆再次開大會,這次,一向目空一切的齊方黃三人,都不言語了,局勢完全超出了他們的預料。
三人不吭聲,朱允炆只好求助李青,「李先生,你有沒有好辦法?」
李青微微搖頭,「皇上,燕王大勢已起,朝廷也沒能力遏制他了。」
朱允炆臉一暗,喃喃道:「為什麼會這樣?」
他不理解,大好的局勢,只短短兩年,就變了這副景,實在令他想不通。
「先生,你一定有辦法。」朱允炆求助道,「你說,只要你說,朕必定答應。」
李青無奈,思考片刻后,斟酌道:「燕王反對的並不是皇上,而是……」
他看著齊泰、方孝孺、黃子澄,「而是他們的瞎改革,皇上若能全面恢復祖制,未嘗不可和燕王談判。」
李青知道,到了這個份上,朱棣絕不可能半途而廢,之所以這麼說,是想趕把三人瞎兒改的國策停。
文臣長的速度太快了,再任其發展,最多二十年,大明將與宋朝無異。
朱允炆果斷答應,「好,待會兒午朝,朕就改了。」
「皇上三思啊!」方孝孺第一個站出來,「皇上豈可因為一個藩王妥協?」
「那你有辦法擋住燕王嗎?」朱允炆吼道。
「臣……」方孝孺被噎的無言以對,改口道,「皇上,從北平到京師,一路關隘無數,燕王打不進來,只要我們君臣一心……」
「廢話!」朱允炆火了,「朕意已決,莫要再勸。」
這一次,除了李青,他誰的話也不聽了。
朱允炆一甩袍袖,哼道,「快到午朝時間了,你們隨朕來。」
奉天殿。
君臣五人到時,百還未到來,這是朝會首次,皇上比大臣先到。
兩刻鐘后,百陸續到齊,一見這架勢,所有人都知道出大事了。
很快,他們得知了六十萬大軍慘敗的消息,這一下,所有人都炸了鍋,甚至一些人已經有了不祥預。
朱允炆心累的看著下方的百,見其吵吵個沒完,忍不住喝道:「安靜!」
嘈雜的大殿頓時一靜,所有人都向他。
朱允炆吁了口氣,淡淡道,「朕繼位以來,施行了諸多國策,細細想來,弊大於利,即日起,朕決定全面恢復祖制。」
「皇上三思啊!」
吏部尚書率先拜到,接著禮部、工部、刑部……最後所有文臣都跪了下來。
文盡皆反對!
朱允炆還是太天真了,李青也同樣低估了改回來的難度。
權力、利益這東西,一旦給了,再想拿回來,千難萬難。
看著所有文臣都在反對,朱允炆有些慌,但想到朱棣,他又狠下心來,執拗道:「諸位卿勿要再勸,朕意已決。」
「皇上九五至尊,金口玉言,豈能朝令夕改?」禮部尚書極力反對。
其他尚書也立即加反對浪,本不給朱允炆說話機會。
朱允炆猛然發現,他這個皇上的話,好像不怎麼好使了,怒道:「誰再反對,廷杖二十。」
文臣們沒在怕,不僅反對,更是指斥朱允炆堂堂皇帝,竟向藩王屈服,有違帝王風範。
且言辭愈發激烈,就差指著鼻子罵了。
「打,拖下去打!」朱允炆恨聲道,「狠狠打!」
很快,囂最厲害的幾人被拖了出去。
可廷杖非但沒嚇住文臣,反而讓他們更加肆無忌憚,六科給事中、史言,直接開罵。
沒錯,就直接罵人。
其實老朱在位時,也挨過言罵,只是言辭相對溫和。
朱允炆火氣上來,直接下獄了一批,而後把罵他昏君誤國的幾個史杖斃,總算是暫時制下來。
但他所謂的恢復祖制,所有人都拒不執行,翰林院不起草,禮部也不頒發。
見此況,李青不免暗嘆:「文臣已然失控,小小朱的毫無權威可言。」
朱允炆驚呆了,他沒想到,這些平時高呼:「皇上聖明。」的臣子,有一天會這麼對他。
但很快他就見識到了,更令他瞠目結舌的一幕。
六部尚書、侍郎、都察院都史……文臣骨幹盡皆請辭。
包括他最信任的三位先生,全都表示不幹了。
當然,他們不是真打算撂挑子,而是朱允炆妥協。
最終,他們功了。
如此局勢,朱允炆本不敢罷免這麼多人。
武將的心已經寒了,文臣再撂了挑子,他哪裡承的起。
群臣散去,朱允炆失魂落魄地坐在龍椅上,看著空的大殿,久久未語。
低頭看了看上綉著的五爪金龍,只覺得那般刺眼,那般諷刺……
……
朝廷一團麻,朱棣卻是形勢一片大好,他令朱高煦監管一部分降軍,自己則是帶著大部隊進行反攻。
風水流轉,這次換到他朱棣進攻了。
五月,朱棣攻克德州,迫使南軍湧向濟.南,六月再攻濟.南。
如今的朱棣,不再是一個月前的模樣了,他一路走來收拾了不殘軍,一頓封許願后,隊伍越發壯大。
朱棣抬頭著濟..南城,角泛起一抹邪笑,這次,他也想玩個上策。
——不戰而屈人之兵!
於是他寫了一封信勸降城中的守軍,在他想來,自己十幾萬大軍兵臨城下,只要絕對是手到擒來。
很快,城中也回了一封信給他,朱棣打開一看,鼻子差點沒氣歪。
回信寫的倒是客氣,可藏的深意卻一點也不客氣。
大意是:讓朱棣要效法輔佐侄子治理天下的周公,忠心輔佐侄子朱允炆,老老實實的回北平戍邊,你好我好大家好。
見勸降不,朱棣也不再玩虛的,直接下令攻城。
但事超乎朱棣的預料,他本以為連吃數次敗仗,城守軍的士氣會很低迷,卻沒想到,在盛庸、鐵鉉的帶領下,守軍眾志城,守得那一個滴水不。
一連攻打近三月,仍是無法攻破城池。
朱棣火了,把留做進攻京城的大炮搬了出來,可剛轟出幾炮,城上就把他老子朱元璋的靈牌擺了出來。
這下,到朱棣傻眼了。
與之同時,城中鐵鉉冒出頭來,站在懸掛老朱靈牌的垛口,指著朱棣一通臭罵。
諸如:不孝子,背棄宗廟,萬夫所指……
一頓輸出,把朱棣罵的無完。
朱棣很悲憤,超級悲憤,自靖難起,他就沒吃過這麼大的虧。
打不過他認了,可這樣的輸法,讓他難以接。
這一刻,鐵鉉功取代了平安,為了朱棣最痛恨的人。
但氣歸氣,老子的靈牌他是一下都不敢,僵持下去也不是辦法,只好偃旗息鼓,撤了回去。
朱允炆得到戰報,高興非常,立即升任鐵鉉為山..東布政使,同時,改任盛庸為主帥,討伐燕王。
二人倒也沒令其失,招募壯士對著朱棣窮追猛打,先後收服朱棣佔領的數地。
表面看起來,南軍形勢大好,實際上,朱棣的損失並不大。
十二月,朱棣重振旗鼓,再次南下,這次他學乖了,改攻東昌。
不料這次,盛庸、平安、鐵鉉幾個老六的做局下,他吃了更大的虧,手下大將張玉都戰死了。
李青見朱棣久攻不下,於是也開始做局,他建議小小朱乘勝追擊,把兵盡皆付平安、盛庸,一路攻朱棣,一路攻北平。
朱允炆接連大勝,重拾信心,欣然採納。
這一次,南軍傾巢而出,所有人都覺得朱棣要完蛋。
可他們忽略了一個大事,那就是京師空了。
李青相信朱棣肯定能看出來,即便他看不出來,道衍也一定可以。
她是二十一世紀令人聞風喪膽的冷血殺手,從未有過任何一次失手,不斷問的自己,她活著就是爲了殺人嗎?被組織遺棄,穿越成嬰兒,這一次她要好好的活著。當冷血殺手遇上腹黑皇子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滅我家園?很好,那我就滅你國家得了,你說我沒有那個本事?那就等著瞧吧!皇宮之中,危機處處有,人人都非等閒之輩,可她偏要攪個天翻
林皓穿越成平行時空的古代,成了紈絝二世祖。 好消息是,爹就是大將軍,王朝唯一權臣,還有個未婚妻,天之嬌女的安寧公主…… 壞消息是,爹失蹤了,是個人都想干自己,未婚妻也看自己不爽。 林皓攤牌了,我是穿越者! 斬權臣,斗皇帝,集軍心,抗外敵! 當林皓持刀上朝的那一天,天下皆驚! 而林皓則笑瞇瞇看向皇帝:「陛下,何故造臣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