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七零之佛系炮灰 第一百三十二章 專家

《七零之佛系炮灰》第一百三十二章 專家

第一百三十二章專家

等到上河村第二晚稻搶種下去,變得鬱鬱蔥蔥的時候,隔壁下河村第一的稻子都還沒進收割季。

早前上河村種植早稻,其他生產隊還在看笑話,說他們稻子種下去的時間太早,到時候收肯定不好,再說一年種植兩季,這土地的力也吃不消。

以前聽說再往那邊可以一年種兩,但那是因為那頭的溫度更高一些,一年之中適合水稻生長的時間也更長。

上河村的位置有點尷尬,屬於兩不沾,種植兩季便有些吃力不討好。

有這個時間,倒不如多種點紅薯土豆,畢竟這東西也能填肚子,而且產量更高。

誰知道顧建國居然真的把料申請下來了,而且早稻的生長趨勢十分不錯,沒有被氣溫和照影響,迎來了大收。

其中固然有顧明東優化糧種的功勞,更有吳巍提供的種植技和顧建國嘔心瀝的照顧,這才產生最後的好結果。

這可把周圍的生產隊羨慕的不行,自從上河村雙搶開始一個個都上門向顧建國打聽如何提高糧食產量的問題。

顧建國也不敝帚自珍,該怎麼做一樣樣告訴他們,今年是不可能了,但明年還有機會。

這時候生產隊已經完了公糧,留足了來年的種子之後,便把分口糧提上了行程。

社員們看著那一袋袋糧食,眼底滿是歡喜和滿足。

這時候征糧的任務重,一年到頭干下來,糧食得被徵收走大半,農民的口糧不足是常態。

好一些的人家,比如顧明東,捨得吃捨得用還有錢,這才能經常吃上白米飯。

這樣一來顧明東就省事兒了,他搬了個小桌子在旁邊記賬,但凡是領走了糧食的,就得簽字畫押作為憑證。

出去的公糧,留下的種子已經種到了地裡頭,剩下的還得先留出來年的化、工、養豬等可能需要的花費。

Advertisement

顧建國現在是大隊長,以前也兼職著生產隊會計的工作,這會兒實在是忙不過來了,就把顧明東拉過來當會計和出納。

「所以我向上打了報告,申請今年提前分糧食,分了糧食,同志們都能填飽肚子,這樣下地幹活兒才更有勁兒,爭取晚稻一樣做到大收。」

別以為這,要知道上河村今年是年中發糧食,等吃完這一波,晚稻收割之後還能再分一波,到時候分的肯定更多。

他們倆能保持時不時的聯繫,主要還是上河村生產隊越來越好,馬書覺得將來可能用得上,所以這關係才能維持下來。

「但是我作為大隊長,知道同志們這大半年來辛辛苦苦,勤勤懇懇,為了有力氣幹活,這段時間家裡頭的糧食也消耗不。」

所以首先得按照家庭戶口,年人和小孩的戶口糧也不一樣,像是今年大收,在扣除公糧和雜七雜八的支出之後,年的社員還能分到200斤,而未年的小孩只有一百斤。

顧明東沒推辭,拿過賬本啪啪啪打起算盤來,將原本糟糟的賬本整理了一遍,再次回到顧建國面前的時候,賬本變一目了然的清晰。

道一戶人家,這家人就喜笑開的上前來領走糧食。

生產隊的規矩是在保證人人都有飯吃的基礎上,按照工分來進行按勞分配。

往年分完之後,還得計算積攢到現在的工分,按照工分來決定換錢還是換糧食,不過這一次暫時還不需要統計工分折算,工分會統一留到年底再算一次。

但這一切在顧明東眼中不問題,很快就梳理的清晰明了。

「這次遇上馬書,他還提過王書記把咱們生產隊大收的事往上報了,希能得到上頭的獎勵,不過暫時沒消息。」

Advertisement

這年頭生產隊的幹部都是沒有工資補的,平時也都是要下地幹活賺工分,名頭帶來的更多是榮譽

「咱干生產是為了黨和人民,也是為了自己能吃飽,沒消息就沒消息吧。」

顧建國站在糧倉門口,大聲喊著社員的名字。

曬穀場上,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的,一個個都說:「今年畝產那麼高,說不定分完了糧食,家家戶戶都能吃上白米飯了。」

「你想啥呢,收是好,但完公糧就不剩多了,不過能多分一斤兩斤也是好的。」

顧建國在員大會上一番鼓勵,在社員們的歡呼聲中才宣布分糧正式開始。

雖說現在自留地的大小有限制,但鄉下有鄉下的辦法,收穫的季節總是不缺蔬菜吃,相比起來大米飯就稀罕多了。

他也是多般考慮之下,才同意提前分糧,畢竟不能糧倉裡頭塞得滿滿當當,卻讓社員們吃雜糧和野菜填肚子,這樣人哪裡撐得住。

雜糧雖好,但吃多了容易燒心,而且的快不說還容易放屁,這讓社員們心底老惦記著一口白米飯。

顧建國忍不住慨:「馬書是個實在人,那次王書記不信,他在路上還說要幫忙周旋,你跟他打好關係是對的。」

叔侄倆一塊兒核對了賬本,確認無誤,分糧的事就放在了十月份第一天。

撇開了這些預算支持,剩下的才能作為社員們一年的口糧。

差一些的人家,比如劉寡婦一家,一年到頭主要吃雜糧,什麼蠶豆、玉米、芋頭都是鍋裡頭的主食。

又因為上河村生產隊剛從一年一季水稻,換一年兩季,其中計算越發的繁瑣。

曬穀場排起了長隊,但社員們興高采烈,沒有一個不耐煩的。

也有人說:「地裡頭還種著晚稻呢,等這一批收上來,咱肯定能吃上。」

Advertisement

而且這發的還是稻穀,而不是大米,200斤稻穀碾大米之後,最多也就剩個140-150斤,平均一下每天也就四兩大米的口糧。

上河村生產隊這邊,田裡頭種植的主要以水稻為主,但實際上老百姓平日的口糧,大部分得靠雜糧補充,土豆、紅薯、南瓜三大樣才是主力軍。

顧建國瞧了都覺得納罕:「都是一樣做賬,你這賬本看了就清楚,三叔前幾年都白做了。」

這麼一想,只要不敞開了吃白米飯,靠著公攤的口糧就不會著,說不定還能有糧食存下來。

「同志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我們生產隊迎來了大收,按照規矩,生產隊的這些糧食是不能夠提前分的,得等到第二季水稻收割,到時候年底再統一分。」

顧明東笑道:「之前去鎮上遇到馬書,向他學習了一下。」

尤其是農閑的時候,打開鍋蓋,裡頭就零星的幾顆白米飯,這才是普通人家的常態。

這話顧明東只信一半,馬書為人油,是個八面玲瓏的。

李鐵柱瞧著顧明東迅速的寫下一個個數字,忍不住慨道:「阿東算賬又好又快,哎,他到底有啥不會的。」

他媳婦沒好氣的說了句:「生孩子他肯定不會。」

李鐵柱不知道自己哪兒惹到了媳婦,鼻子不說話了。

錢金花卻狠狠的掐了一下他的腰:「你也知道他啥都會,平時怎麼不學著點。」

李鐵柱委屈道:「不是你說我腦子笨,下死力氣幹活還,不要胡學別人嗎。」

錢金花翻了個白眼,懶得跟自家的蠢貨繼續說,畢竟丈夫雖然笨了點,蠢了點,但好歹實誠能幹活,也疼心底還是喜歡的。

知青們也站在隊伍裡頭,高高興興的等著分糧食。

杜明笑著說道:「去年分的糧食都見底了,幸虧大隊長開明,這好歹能接上。」

杜濤也說:「咱們上河村算不錯了,聽說隔壁下河村也種了兩季,但第一季的收本不行,別說分糧食了,一個個都得勒腰帶下地幹活。」

徐珍珍抬頭看了看隊伍,心也不錯:「是啊,咱們能分到上河村也是運氣。」

幸福生活需要對比,除了之前林國那檔子事,上河村生產隊是對知青十分友善寬容的村子,雖說也得下地幹活,但村幹部和社員也從來不為難他們。

不像是有些地方十分排知青,讓他們干最苦最累的活兒,分到的糧食卻最

除了第一年,後頭下鄉的知青都拿不到國家補,那日子才泡著苦,再大再多的理想都得被現實給打敗了。

錢知一按了按發酸的,冷哼道:「一點小恩小惠你們就高興上了,原本只需要種一季水稻,現在要種植兩季,我們得跟著多干多農活。」

這話一出,其餘知青臉上的笑容都顯得尷尬。

杜明淡淡道:「我們都是來支持建設的,只要生產隊的糧食產量能跟上,完國家給生產隊的糧食任務,多干點農活算什麼。」

而且顧建國員會上做過保證,知青們的工分用不完的話,也可以換錢,雖然不多,但對於知青而言是意外之喜。

杜濤立刻支持弟弟:「就是,我們可是有覺悟有理想的知識青年,為了支持國家建設下鄉,不像有些人都下鄉了,還一副大爺做派。」

錢知一的臉一冷。

徐珍珍見他們又要吵起來,連忙說道:「好了好了,別吵了,咱們都是知青,得互幫互助才行,何必為了這種小事兒吵架。」

錢知一明顯是不服氣,但冷哼一聲沒有說話,吳夢婷站在他邊,也只是低著頭悶不吭聲。

很快就到了知青們,顧明東抬頭掃了他們一眼,沒有區別對待。

杜家兄弟高高興興的背著糧食回去了,幾個知青卻有些為難,不過們很快想到了辦法,問社員們借了一輛板車,幾個知青抬著糧食上了車,一人拉一人推配合默契的運走了。

一會兒知青就走了七七八八,沒人樂意立下來等錢知一跟吳夢婷。

吳夢婷只是沉默不語,自從林國那件事之後,一直是這幅模樣,錢知一也懶得問到底發生了什麼。

兩個人關係看似親近,實際上卻已經有了彌補不了的隔閡。

到了錢知一,他看了眼糧食就皺眉:「穀殼都沒去怎麼吃,不能給我換白米嗎?」

顧明東淡淡的看了他一眼:「生產隊有殼機,你可以自己去弄。」

他冷淡的模樣,讓錢知一看了心底越發惱怒,認定了顧明東瞧不起自己。

不知為何,從第一次見到顧明東開始,錢知一心底就不喜歡這個農民,那種從心底泛上來的厭惡,讓他見到這個人就覺得憤怒焦躁。

錢知一自知這種覺不對勁,一開始只以為是吳夢婷對這個人另眼相看,所以才讓他覺得厭惡,但慢慢的,他對吳夢婷的好越來越低,對顧明東的厭惡卻從未消失。

那時候錢知一知道自己不該如此,比起一個鄉下的老農民,自然是尋找寶貝更重要,而且顧明東一看就不好惹,他不想給自己招惹麻煩,所以通常是避而遠之。

可是,那次出師不利從山上摔下來之後,這種厭惡的覺就越發明顯,幾乎抑不住。

甚至到了現在,錢知一約有一種兩人命運相剋的錯覺,每次一遇到顧明東他就會倒霉。

「哎,你走不走啊,別擋著大傢伙兒分糧食。」後頭的社員忍不住催促道。

錢知一隻能黑著臉,彎腰去提那袋子糧食,誰知道他手一拉,居然沒拿起來。

後頭的社員嘲笑起來:「你還是不是個男人,連這點糧食都背不。」

「這不是錢知青嗎,你不知道啊,他傷了,大傢伙兒忙雙搶的時候,他都跟孩子干一樣的活兒。」

「也就是新時代了,國家不會讓人死,糧食關係在就能分到糧食,不然就他……

「呸,真不要臉。」

在眾人的鬨笑中,錢知一臉更黑了,他下意識的往後看去,結果後就一個吳夢婷,想當然,吳夢婷自然也是搬不的。

就在這時候,一個黑痩的小夥子走過來:「吳知青,你一個姑娘家背不吧,我幫你。」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