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七零之佛系炮灰 第一百六十二章 傳承

《七零之佛系炮灰》第一百六十二章 傳承

第一百六十二章傳承

顧明東這麼說,顧明西就沒有繼續問,悶著頭跟著往前走。

心底想,反正大哥是不會害我的,待會兒就能知道。

很快,顧明東帶著妹妹,繞過了竹林,來到了老房子的後院。

顧明西抬頭一看,好久沒來老房子,忽然發現這房子破舊了許多,尤其是跟新房子作對比,外頭瞧著破破爛爛的。

原本屋後頭還有個菜園子,但臭老九自然是沒資格種菜園子的,所以這一塊地被單獨圈開去,還是歸屬於老顧家。

顧明西心底知道,大哥在菜園子里種了不蔬菜,卻很過來摘來吃,多餘的自然是便宜了住在老房子里的人。

對於顧明東照顧臭老九的事,顧明西多多知道一些,對此不置可否。

但現在一看,老房子屋頂上瓦片都掉了好幾塊,屋外頭堆著柴火,看著邋遢的很,跟他們還住在裡頭的時候完全不一樣。

這讓小姑娘不免皺眉,心底嘀咕是不是住進去的四個人不惜屋子。

誰知顧明東敲了敲後門,很快,那扇木門打開,出鄭通那張仙風道骨的老臉來:「來了,進來吧。」

如果不是看在顧明東的面子,鄭通是絕不會開這個口的,畢竟現在他自難保,而要教導的東西,又是需要被破除的那部分。

每次看到老東西被破壞,顧明西心底都覺得可惜,卻又無可奈何額。

顧明東笑著挑眉:「我家妹妹,自然是要像我。」

顧明西頓時有些心

乍一看,野趣縱然,竟是比顧明西姐妹倆用心收拾的房間還要雅緻一些,一看就知道是花了不心思的。

顧明西有些好奇的打量著,眼底出幾分疑來,方才的不滿倒是散去了。

顧明西出笑容來,抬頭喊了一聲:「師傅。」

Advertisement

話音未落,顧明東笑了一聲:「喜歡就學,小心一些別被發現就是了。」

顧明東臉不變,只問:「你不是對這一塊興趣嗎,興趣就學。」

鄭通自己說不擅長相人,但他認為相由心生,從一個人的臉上總能看到一些跟腳。

鄭通笑著說了句:「老夫都不怕,你個小丫頭怕什麼?」

只要能時不時到那些老東西,看見喜歡的就帶回家,顧明西已經很開心了。

瞧他得意的模樣,鄭通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面對顧明西倒是好聲好氣:「聽你大哥說,你對老東西很有興趣?」

「有意思好……覺得有意思才能有心思學。」鄭通如此說道。

天塌下來有顧明東撐著,鄭通樂呵呵的開口道。

即使他們家分很好,是紅五類家庭,顧明西也不敢冒險。

可是現在,大哥卻特意幫介紹了一位老師,讓能夠跟著學習。

誰知鄭通聽了這兩個字,出幾分惆悵來,搖頭說道:「我也只是略懂,當不得這兩個字。」

顧明西連忙反駁道:「不是的,我是怕因為自己一時喜歡,害得大家一起倒霉。」

「可是……這可以嗎?」顧明西心底很猶豫,自己喜歡搗鼓那些,可也知道那些東西是不容於世的,要不然也不會被人砸爛了扔到回收站。

就像是顧明東,臉總是淡淡,之坦然,有一種泰山崩於前而不的氣勢,但他雙目清正溫潤,實際上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生人勿進。

下意識的直腰桿,點頭說道:「是,我很喜歡以前傳下來的老東西,覺得它們很有意思。」

鄭通出幾分笑意,著長須道:「這個妹妹倒有幾分像你。」

一進門,顧明西眼底閃過一詫異。

「如果你不嫌棄,喊我一聲鄭爺爺就行。」

Advertisement

不等顧明西再說什麼,顧明東又說道:「現在住得近,這邊人也,只要你們不出去說,誰會發現。」

顧明西是個聰明孩子,心底一就反應過來。

可從屋看,老房子卻被收拾的井井有條,偶爾還能瞧見原本破爛的瓦罐里,塞上了泥土,種上了一顆顆野花。

定下了名分,鄭通更高興了,顧蕓一直住在老顧家,吃穿都跟老顧家的雙胞胎一樣,甚至還更被照顧一些,可他卻幫不上什麼忙,老頭兒心裡很是過意不去。

鄭通看了一眼,笑著問道:「怎麼,你嫌棄老頭子分不好?」

就像是自己,偶爾帶一些回來,但也絕對不敢拿出去用,不然被人可見了要惹是非。

「鄭爺爺。」顧明西倒是也乾脆,定了要學,也就不再前瞻後顧的,開開心心的了人。

所以在顧明東提出,讓他教自家三妹的時候,鄭通毫不猶豫一口答應下來。

巨大的驚喜過後,顧明西卻猶豫徘徊起來,低下頭不敢看兩人的表:「要是被人發現的話,我們都會一起倒霉的。」

「小丫頭,我的況你也知道,老夫不是學這一塊的,只能說略懂,不過你要是有心,老夫倒也可以教你個門。」

顧明東一話不說,帶著妹妹從後門走進去。

可有顧明東在,鄭通反倒是不擔心了,左右他不能害了自家妹子。

顧明西長相明艷,比一般的孩子顯得英氣,更難得眉宇之間帶著自信和自強,這是在鄉下的孩子中極難看到的。

從屋外看,老房子被他們四個折騰的破破爛爛的,邋裡邋遢。

倒是顧明西被嚇了一跳,下意識的轉頭看向顧明東。

打量屋子的時候,鄭通也在打量

走了一趟,約定好學習的時間,顧明東跟顧明西也沒多留,很快又從後門離開了。

Advertisement

回家的路上,顧明西心底顯然有些興,一邊走一邊跳,又問道:「大哥,你跟鄭爺爺很嗎?我覺得你倆有。」

顧明東笑著說了句:「小蕓兒的事,你不是早就知道了。」

顧明西吐了吐舌頭,又說:「還有其他的。」

「不過大哥不想說就算了,每個人都有,我也有。」

顧明東笑了起來:「不錯,很心,要是老一在這兒,肯定會打破沙鍋問到底。」

「因為大哥總不會害我,等大哥想說了總會說的。」顧明西如此說道。

快到家的時候,顧明西停下腳步,又問道:「大哥,學這些東西派不上用場,也不能漲工資,你為什麼同意我去學?」

還有一句話顧明西沒說出口,那就是除了自己喜歡,這些東西即使學了,很可能一輩子也不能讓別人知道。

顧明東卻只說道:「世界是會變的,現在用不上,不代表以後用不上。」

「而且,學習自己喜歡的知識,不需要其他的理由。」

顧明西抿了抿角,眼底流出笑意來,忍不住抱住大哥的手臂:「哥,你真好。」

「知道我好以後就好好學,別白費了這個人。」

「那當然,我肯定會好好學,把鄭爺爺一肚子的學問都掏空。」

顧三妹說到做到,從「拜師」這一天開始,逮著機會就往老房子跑。

每次都不會空著手去,總要帶一點家裡頭的蔬果,亦或者自己做的點心過去,學習又分外的踏實,腦子靈活,一點就通。

在老件上,顧三妹原本只是喜歡,可越是學習,就越發癡迷起來。

以前並不知道,一樣看著「雅緻」的老件,背後居然能藏著那麼多的歷史。

知道的多了,顧明西心底更是惋惜,甚至開始覺得打砸不可取,每次在回收站瞧見被損壞的東西,可惜的同時更添無奈。

不管是顧明東還是鄭通,都帶著一種超年代的通,而現在,顧明西也很好的繼承著他們的通

鄭通一開始收下這個小徒弟,只是礙於顧明東的面。

但隨著時間越來越久,接的越來越多,他倒是越發喜歡起這個小姑娘來。

顧明西爽朗大方,明能幹,有時候甚至有些市儈,但卻不會丟掉做人的基本原則,上的那些小缺點,倒是顯得整個人更加真實。

比起哥哥妹妹,顧明西也巧,吵架的時候得理不饒人,討好人的時候卻跟百靈鳥似的聽。

一段時間下來,鄭通也被哄得樂呵呵,倒是真心實意的認下了這半個徒弟。

很快,老顧家的人都發現,不只是他們家大哥和小蕓兒往老房子跑,就連老三也喜歡往那邊跑。

這激起了顧一弟的好奇心,著跟著去了一回。

結果鄭通跟老三閉口歷史,閉口朝代風格,弄得他兩眼發暈,趕回家吃了口西瓜醒醒神。

比起那玄玄乎乎,聽起來都差不多的玩意兒,顧一弟覺得還是自家的修車技更實在。

顧蕓倒是很高興,以前只能的過去找鄭通,但現在卻能跟著三姑一塊兒過去。

顧三妹在學習,顧蕓就在旁邊蹲著看。

等到這一年秋收結束,第一場冬雪落下的時候,顧三妹已經學了個皮,至再也不會把一眼能認出來的贗品帶回家了。

冬雪落下,上河村生產隊的日子一下子變得空閑下來。

農活兒了,一年下來兩場大收,讓上河村的老百姓高高興興,糧倉都是滿的,吃飽喝足之下,連帶著日子都變得好起來。

人吃飽了,就能想著其他的事

前兩年鬧飢荒的時候,生產隊新生兒大大下降,連著兩年沒有一個孩子出生,現在日子眼看著好起來,生產隊的孩子也一下子多了起來。

畢竟前兩年生了孩子都怕養不活,可現在社員們有那個自信,孩子生下來肯定能吃飽。

某一天顧明東出門,恍然發現生產隊里適育年齡的人,一個個都起了大肚子小肚子,就連許久沒有靜的老顧家,顧三叔的兩個兒媳婦也先後傳出好消息來。

顧保家已經有兩個兒子,可顧衛國夫妻只有兩個兒,小媳婦幾年沒見靜,顧三嬸急得上長燎泡,土方子都打聽了好幾個。

如今兩個媳婦都有了好消息,可把顧三嬸樂壞了。

大兒媳婦生男生都一樣,顧三嬸琢磨著小夫妻都搬出去住,雖然住得近,但照顧起來到底不方便,便想著是不是去老一家住一段時間。

剛提出這想法,顧三叔就給打消了:「倆兒子都搬出去住,現在兩個兒媳婦都有了,你搬到老一家照顧算怎麼回事兒?保家媳婦心底能高興?」

顧三嬸嘀咕道:「可老一家的懷相不好,老一還沒兒子,我心裡頭擔心。」

顧三叔卻說:「你擔心有啥用,難不你過去住就能保證生兒子?」

這話把顧三嬸嗆著,沒好氣的拍了一下男人:「瞎說什麼呢,我又不是送子觀音。」

顧三叔抓住的手,拍著的背說道:「你也知道自己不是啊?那你去有啥用,老一家的心思多,你要去那邊盯著,還以為你催著生兒子呢。」

顧三嬸撇了撇,暗道可不是心急嗎,雖然現在大家喊著生男生都一樣,可實際上大傢伙兒心底都清楚。

就一個,男丁能分宅基地,下地幹活能拿滿工分,人行嗎?

顧三嬸自認為不是那種重男輕從的婆婆,這些年老一家就兩個兒,也沒給過臉,但心底還指著能生個孫子。

顧三叔繼續說道:「你就別添了,好不容易倆兒子都分出去住了,咱倆也能過幾天清凈日子,你要真的擔心就收拾收拾,多給們送點吃的喝的,比什麼都實在。」

好說歹說,顧三嬸到底是打消了去照顧老一家媳婦的想法。

倒不是想開了,而是想到百年之後,他們一老不得讓老大養老,照顧他們的還是老大媳婦。

對老大媳婦,顧三嬸是打心底滿意的,雖說也有小心思,但比老一家的孝順,懂事,而且也甜,總不能因為老一家的,反倒是讓老大家的傷心。

顧三嬸自然也不會放著不管,第一天就家裡家外的收拾,把新打的大米稱了一袋子,又將好不容易攢下來的蛋點了點,覺得太,又去顧明東家換了一些,這才拎著送到了兩個兒子家。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