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我在1982有個家 第135章 134.公安局給王老師送嘉獎(謝謝大

《我在1982有個家》第135章 134.公安局給王老師送嘉獎(謝謝大

第135章134.公安局給王老師送嘉獎(謝謝大家支持)

徐進步一愣:「不派遣員工?什麼意思?」

王憶說道:「是這樣的,您看,現在改革開放了,國家允許民營經濟發展了,也允許個戶搞發展。」

「這方面您比我清楚,所以我就想,既然允許個戶經商做買賣,那個戶能不能仿照供銷社來自己干呢?」

徐進步猶豫的說道:「56年公私合營以前是可以的,那時候村村都有小賣鋪。現在恐怕不大行,我們商業部部還沒有下發關於允許市場出現私人經營供銷點的政策。」

王憶問道:「你們現在屬於商業部了?」

徐進步點頭:「對,今年1月按照《國務院機構初步方案》,商業部、糧食部和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合併組新的商業部,58年、70年也合併來著,都是合併幾年就分開了。」

王憶一聽來勁了。

那如果自己弄個供銷社在島上,往外賣糧食更不惹人注意了。

徐進步接著說:「不過我們的獨立很強,今年的合併和以往兩次有所不同。主要是過去合併后,省、縣供銷合作社與省、縣商業局合併,造了管理混。」

「這次各地總結了過去兩合兩分的經驗教訓,絕大部分省及省以下的供銷合作社沒有與國營商業合併,保留了獨立的組織系統,所以咱們江南就立了供銷公司來商業部管轄。」

「可是我們現在終究歸屬於商業部管理,一些政策就得據商業部的要求來開展,不能肆意妄為。」

王憶堅定的說道:「徐經理,您的想法是對的,可是改革開放了,領導同志說過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咱們國家要發展經濟、要活躍經濟,這方面你也比我了解,對不對?」

Advertisement

徐進步沉默不語。

王憶繼續說:「越往後經濟政策會越開放的,我是大學生,我堅信這一點。」

「所以徐經理您看,沒有政策支持,那咱們不能隨意的讓私人辦理供銷社,但可以在村子里辦理一個代銷點吧?」

「什麼代銷點呢?你看,現在各大工廠、企業都在從國外引進生產線,咱們國家的第一、二產業都得到了蓬發展,有些工廠生產的品需要與農村地區直接對接,而靠供銷社恐怕不行,這樣太死板了。」

「如果供銷社在村裡設立了這些單位的代銷點,那是不是就靈活多了?不必讓供銷社全面供貨,而是選擇供貨。」

「供銷社認為哪些貨適合農村銷售,那可以靈活機的給農村的代銷點提供一部分,或者有些單位認為自己的貨要跟老百姓面對面進行銷售,那也可以給農村的代銷點。」

徐進步一拍手說:「你慢點說,還別說,你的想法很新穎,你的觀念對我這僵化的頭腦有一定的啟示!」

但他琢磨了一下多還是有些遲疑:「這樣能行嗎?」

王憶態度堅定:「徐經理,這樣一定能行,你知道的我上上周末去了滬都,人滬都現在就在這麼搞了。」

「是嗎?」徐進步問。

王憶舉例:「您可能還不知道,滬都的外貿易市場給我們學校進行了捐助,我去謝他們來著。」

「就在他們單位大樓旁邊,首都的電視機廠租賃了個房子設置了一個代銷點——這不是在滬都的辦事,而是銷售點,我打聽了一下,人家準備在滬都經濟繁榮的地帶都要設立代銷點!」

這方面他確實充滿信心。

過不了幾年小賣部、門市部就要在廣大農村遍地開花了,村村都有門市部甚至不止一家門市部。

Advertisement

另外還有一些農資企業也把銷售點打了農村,在村子里直接找農戶合作,儲備種子、飼料、農藥、化等農用資進行銷售。

他把這種願景描述給了徐進步。

徐進步找他仔細打聽了代銷模式,最後來了個總結:「據村子需要自己去進貨,只對市場負責,以此繁榮經濟,最終在農村開滿門市部。嗯,這上面沒爹沒娘,下面兒孫滿堂。」

王憶笑了起來:「對,上面沒爹沒娘,下面兒孫滿堂。」

徐進步緩緩點頭,皺著眉頭。

還是猶豫不決。

王憶見此直接來了句狠話:「徐經理您老是說我們支書思想不夠開放、進步不夠積極,我看您,哈哈哈……」

徐進步瞪了他一眼:「你不用給我使激將法,我玩這一套的時候你還沒出生呢!」

他背著手一邊轉悠一邊琢磨。

最終下定決心:「年初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與商業部合併,只保留了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的牌子,設立了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當時中央講話,說這麼做的目的是恢復『三』,群眾、民主、靈活。」

「既然要發群眾搞經濟、要靈活的發展經濟,那進行一些試驗作,或許是沒有問題的!」

王憶安他:「徐叔你放心,這肯定沒有問題。」

徐進步拍拍他肩膀,說:「行吧,我過去跟你們支書聊聊,你們支書早就想在隊里設置一個供銷社了。」

「不過咱們說的這不算供銷社,應該屬於門市部。」

王憶點頭。

門市部?

這名字好。

只要讓我在島上賣東西、有進貨渠道,那就是茅廁也行!

徐進步這邊點頭了,事自然就好辦了。

王向紅更贊在隊里設立一個門市部,唯一問題是這門市部應該建在什麼地方、由誰來負責。

Advertisement

王憶趕膛:

這事是我在推的,那必須得讓我負責,因為我要用門市部的存在來掩蓋我從22年帶回來的東西啊。

至於地方?

地方他也選好了,就選在營房之一的糧倉里!

他給兩人解釋:「對老百姓來說,還有什麼東西比糧食需求量更大?而且現在供銷社和糧食部合併了,到時候我那裡一起賣糧食,讓社員們買糧的時候順便買生活必用品,多合適?」

「而且糧倉在學校里,學生們要接新事呀,為什麼?因為國家的未來靠他們!」

王向紅說:「那你工作也太繁忙了。」

王憶膛莊嚴的說:「能力越大,責任越重!」

徐進步被這話打了:「說的好、說的好啊,你能力越大,那你擔子就要越重,咱生產隊不都是這麼安排活的嗎?」

「王老師這個覺悟了不起,他的能力也了不起,說起來要開門市部確實得靠他,別人的算數能力,怕是擔不起這樣的擔子!」

王向紅說道:「那就苦一苦王老師了!」

王憶堅定的點頭。

只要你們答應我來管門市部就行,哪有什麼苦?接下來就是好日子了。

好日子都在後頭呢!

王向紅照例款待徐進步,但這次徐進步過來就是要給王憶送禮還人的,供銷公司確實很忙,他晚上回去還有一個會議。

所以他不能留下吃飯了,而他用的理由很巧妙:馬上就去給天涯島籌建門市部,他晚上回去正好在會議上提一提這件事。

王向紅心甘願的把他送上了船。

姚當兵上船之前給王憶口使勁拍了拍,鄭重的宣布:「你那塊手錶給我一定看好了,我會儘快來取走它!」

王憶笑道:「放心好了,它就是你的了!」

門市部設置在糧倉,那糧倉得進行收拾。

王向紅也是個做事雷厲風行的人,他當天晚上過來找王憶進糧倉,後帶著老木匠王祥高。

「以後門市部要掛一盞燈。」王向紅說,「王老師你把這個記下來,明天讓文書給你支一盞燈,從聽濤居門口接過來一條線。」

「門市部的布置就仿照公社供銷社來進行吧,上次供銷公司給咱送的磚頭不是沒有用完嗎?門口這裡橫著搭建個櫃檯。」

「嗯,櫃檯下面空的,可以放兩個水缸,我看公社那邊就是這樣布置,下面能放醬油缸、醋缸甚至酒缸。」

聽到這裡王祥高問:「咱隊里要是有了供銷社,那能賣酒嗎?」

王向紅背著手說:「能,你就忘不了這個酒啊。」

王祥高笑了,說道:「支書你知道我,咱倆一塊長大,我這輩子沒別的了,就是喜歡喝上那麼兩口。」

王向紅說道:「那你以後有的喝了,我問過老徐,供銷公司能給咱供上一燒。」

燒是整個江南地區農村最有名氣的酒,一公兩一錢的紅薯干酒,這種酒在市場上到有賣的,既不要票,也不限量,是老酒鬼們的心頭好。

錢一公兩也就是二兩,一斤才要五錢,這是市場上能見到的最便宜的酒,且可以散賣。

另外還有一種酒在農村同樣很有名氣,它是高粱酒,九錢一斤,所以九零大麴。

九零大麴同樣可以散賣,相比一燒來說它的檔次要高一點,像外島招呼親戚就是用九零大麴,自己喝則要喝一燒。

王憶暗道只要我這裡開門營業了,隊里人還喝什麼一燒、九零大麴?統統上正經糧食酒!

他知道一燒這些酒不好喝。

這個一燒的名字其實跟它一錢一兩的價錢關係還不大,主要是這酒很辣,一兩酒下肚就能把人的腸胃給燒熱乎了。

王向紅帶王祥高過來就是讓他打造木架子,考慮到隊里人口和門市部規模,他說打造兩個木架子便夠用了。

王憶不想用這種模式來開門市部,他用以後超市的模式來進行布置。

門口一個收銀臺,裡面並排放置木架子,誰要買什麼自己進去拿。

這是為了省事。

他要管學校還要管門市部確實有很大的工作力,而為了給他從22年帶回來的東西打掩護,他還必須得管理門市部。

所以他要想辦法給自己減輕工作力。

王向紅和王祥高聽了他的設想后紛紛搖頭:

「這不行,人人都能進去拿東西,那豈不是會挑三揀四?都把好的挑走、賴的留下。」

「沒事,這些商品都是工業產品,彼此相差不多,大傢伙喜歡挑就挑吧。」

「要是有人東西呢?進去個啥塞兜裡帶走,那門市部不得賠垮了?」

「不可能,咱島上都是老爺們自己人,誰什麼脾都了解,沒人能幹這種事!」

王憶又解釋說他想給自己減輕工作力所以才這麼設置,王向紅猶豫著吸了一袋煙,最終還是決定聽從他的安排。

沒別的,他怕把王老師累壞了。

當天晚上隊里要開門市部的消息就傳遍了全島,第二天早上便有人絡繹不絕的來打聽消息。

王憶應付了好幾茬人,最後王東喜來了。

王東喜不是要來打聽島上開門市部的消息,他是帶著報紙來的,說:「王老師,滬都人民在找的這個氣功大師是不是你?」

王憶立馬說:「不是,不可能,你說啥我不懂。」

王東喜攤開報紙給他看:「可是你看這報上人的背影,這不就是你嗎?」

報紙是《新民晚報》,第二版頭條上有一張照片。

照片背景是在公車裡,主角是一個青年的背影,不是王憶還能是誰?

王憶滿懷僥倖的問:「這照片看不見臉,你能看出這是我來?」

王東喜笑了:「王老師,人不用看臉,你看這影看這手——特別是這捂在臉上的手,這不就是你嗎?」

「而且時間也合得上,說的是上上個禮拜六的事嘛,上上個禮拜六你不是去了一趟滬都嗎?」

王憶當場把報紙撕掉了,低聲音對他說:「這件事別傳出去,就當沒發生過!」

王東喜說道:「這不可能啊,王老師,五一節那天你們去城裡參加慶典,當時碼頭上好些人在聊這個,然後大膽他們就猜了滬都那位會雷電氣功的大師是你!」

王憶說道:「那別怪我沒警告你們,一旦消息傳出去,滬都那邊政府可是對我很興趣,到時候政府一紙調令就能把我調到滬都去工作,咱學校還有咱門市部怕是就……」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