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春云暖 528章 燙手山芋

《春云暖》528章 燙手山芋

528

    翌日,鄭無疾和徐春君收拾停當,帶了拜帖前去淮王府。

    淮王六旬有餘,材瘦小,麵白無須。

    他有三子三,除了嫡長姚若蘭宮為後,另外兩個兒也都已經出嫁。

    二兒姚若薔嫁的就是曾任淮知州的王崇年的長子。

    如今王崇年已經至吏部侍郎。

    淮王長子姚虎,在京任兵部尚書,次子姚彪任燕雲節度使。

    隻有一個侍妾生的第三子姚正留在他邊盡孝。

    淮王沒有什麽架子,攜王妃冷氏和側妃江氏與鄭無疾夫婦相見。

    徐春君他們來也是帶了禮的,淮王十分客氣,說道:“鄭大人和夫人舟車勞頓,還撥冗前來,本王好生過意不去。”

    “晚生昨日到的府衙,本該早早來拜見王爺,隻是風塵仆仆,有失恭敬。

    因此稍作整頓,方才登門拜訪。王爺恕罪。”鄭無疾笑瞇瞇的,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有意結對方。

    “鄭大人年輕有為,夫人也是出了名的賢助,”冷王妃誇讚道,“好一對璧人。”

    徐春君落落大方,麵對王妃的誇讚,毫也不窘,隻謙虛道:“王妃過譽了,春君年輕識淺,以後還請您多賜教。”

Advertisement

    淮王設了家宴款待徐春君夫婦,賓主盡歡。

    鄭無疾到任三日後,治下的七個知縣前來拜見上

    淮王又設宴,把鄭無疾和這七個知縣都請了去。

    這頓宴席過後,鄭無疾正式履職。

    衙門口張了告示,曉喻百姓。

    那七個知縣表麵上對鄭無疾恭恭敬敬,實則心裏頭並不服氣。

    一來鄭無疾年紀太輕,又有浪子的名頭。

    二來不管誰來做知州,他們都隻聽淮王的。

    況且早就聽說鄭無疾不是皇後的人,那麽多半是要鬥一鬥的。

    多年來,淮的這局棋從來都沒輸過。

    到此任職的員,若是順從,便被拖下水來。

    若是不肯沆瀣一氣,他們有的是辦法把他趕出去。

    為了試探鄭無疾的虛實,他們幹脆就丟過來一顆燙手山芋,姑且看鄭無疾如何應對。

    商水縣令申鼎上報治下一樁案子,此案已經曆時兩年未解決,既有人命,又涉及兩族械鬥。

    縣令及前任知州多次調解,眾人卻都不服,因此直拖到如今。

    鄭無疾把卷宗拿出來過目,了解了事的經過。

    此案發生在商水縣的劉吳兩莊。

Advertisement

    劉家莊的劉雙喜之妻崔氏年輕貌,夫妻二人家也不過才三年。

    劉雙喜做燈草生意,常常不在家中,家裏便隻有妻子一個人。

    旁邊吳家莊有個貨郎吳老六,終日挑著擔子走街串巷,賣些針頭線腦、胭脂花或是小孩子的玩意兒。

    崔氏和周圍村子裏的人們一樣,經常買他的東西。

    前年九月初八的夜裏,有鄰居看見一個黑影跳進了崔氏的院子,於是便聲張起來。

    吳老六因此被捉住,扭送到了族長跟前。

    他一口咬定是崔氏約他前往的,崔氏不肯承認,說他含噴人。

    二人爭辯不下,急之中崔氏用刀刺死了被捆綁的吳老六。

    出了人命,吳家村的人自然也得到了消息,吳老六的哥哥帶著幾十個人前來要說法。

    他們一口咬定崔氏和吳老六通,被發覺後崔氏為求自保便將罪責都推給了吳老六,更是殺了他滅口。

    此等婦,應當千刀萬剮。

    崔氏殺了人,難免又怕又慌,又想要自證清白,於是也趁人不備上吊死了。

    第二日丈夫回到家,自然不肯善罷甘休。

    雙方各執一詞,而當事者又都死了,可謂死無對證。

Advertisement

    兩家人誰也不肯下葬,務必要爭個長短。

    在互相討要說法的時候,兩個村子的人幾次械鬥,雖不至於毆傷人命,仇卻是越結越深了。

    後來也告到府,縣令不但懲治了幾個帶頭鬧事的,還多次說教,希能夠大事化小,生事端。

    可是這些人彼此懷恨,誰也不肯放下,平日裏稍有瓜葛便會起手來。

    像這樣的事差也不能每次都能及時趕到跟前。

    用律法製裁,隻會讓仇怨越結越大。

    說教呢,這些人又無論如何也聽不進去。

    商水縣令申鼎苦著一張臉向鄭無疾說道:“不瞞知州大人說,下因為這件事常常夜裏無法安寢。

    此地民風彪悍,實難教化。兩村輒幾百號人相毆,差恫嚇仍不能止。

    還請知州大人千萬想想辦法,怎生讓他們兩村安靜下來。”

    隨即便有兩個村子的人爭相來擊鼓鳴冤,知道新上任,都來討要說法。

    鄭無疾自然知道這案子的難,一難在男之事,本就難以說清。

    究竟是崔氏和吳老六通還是吳老六私闖民宅,公允來講都有可能。

    二難在死無對證,崔氏將吳老六殺死,而後又自盡。

    可能是出於激憤,也可能是滅口後畏罪。

    因此劉吳兩村各執一詞,都認定是自己的人了委屈。

    第三難在仇怨已深,由兩家的仇,變兩族的仇。

    崔氏的事仿佛一引線,牽扯出後麵一堆大大小小的恩怨。

    申鼎將這難題拋給了鄭無疾,其他幾位知縣也樂得有好戲看。

    新上任三把火,端看鄭無疾能不能燒得起來。

    “那些擊鼓鳴冤的人先停手,”鄭無疾不急著查案,“等我和幾位知縣大人吃過了午飯再說。”

    幾個知縣聽了麵麵相覷,心說這一位究竟是草包還是飯桶?

    衙門口的鼓敲得震天響,前來圍觀的人堵得水泄不通。

    他卻將這些並不放在心上,而是更關心自己吃飯的事。

    “這事兒都拖了兩年多了,也不差這一時半會兒。”鄭無疾一臉輕鬆道,“帶他們到大槐樹下喝喝茶水降降火,等我睡醒了午覺再來審。”

    那幾個知縣一聽下幾乎驚掉了,這不但要吃飯,還要睡覺。

    知州大人好會養生啊!

    但不管怎麽說,鄭無疾也是他們的上司。

    這幾個人總要維持表麵的恭敬。

    跟著鄭無疾去了後堂,飯菜已然都準備好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