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北頌 第0901章 班師回朝(一萬八…………)

《北頌》第0901章 班師回朝(一萬八…………)

(4, 0);

  寇季側頭看向了王曾,「王公覺得我的法子不行,那你可有可行的法子?若是有,就說出來。反正土地兼併的問題,我和家是必須解決的。

  為此流千里,我們也在所不惜。

  大宋,是所有人的大宋,而不是數人的大宋。

  若是只有數人占據著大宋的一切,那大宋長久不了。

  大宋可以允許一些人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一定的特權。

  但大宋堅決不允許數人,占據了所有人的一切。」

  寇季頓了一下,不等王曾開口,就繼續道:「說實話,如果數人懂得進退,懂得知足,沒有人願意興風作浪。

  可是數人不懂得進退,不懂得知足。

  他們在百姓們幫他們斂財的時候,還要奪了百姓們手裡的地,奪走他們的口糧,將他們往死里榨。

  百姓們沒有糧吃,就活不下去。  想知道後續發展,請訪問𝕤𝕥𝕠𝟝𝟝.𝕔𝕠𝕞(5,0);

  活不下去,就是要造反的。

  他們造反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將當地的豪門大戶吃一個乾淨、殺一個乾淨。

  然後再是朝廷。

  當年川府鬧的轟轟烈烈的王小波叛,是緣何引起的,你應該清楚。

  王小波作之初,不過百十人而已,短短十日,就聚眾過萬。

  他作的號子是『均貧富』。

  他就是借著這個口號,席捲了青城等地。

  當有一日,百姓們手裡的地被拿完了,再有人喊出『均貧富』的號子。

  你猜猜舉國上下,會不會揭竿而起?

  大宋四野,會不會狼煙遍地?」

  王曾聽到此,臉鐵青。

  寇季呵呵笑著道:「我大宋兵製革新前,一百多萬兵馬,有七在我大宋腹地。他們在我大宋腹地做什麼呢?

Advertisement

  防著百姓作。(5,0);

  我大宋一百多萬兵馬,不去域外迎敵,不去域外收復失地,不去域外開疆拓土,居然守在腹地防著百姓作

  你說可不可笑?」

  王曾臉一下黑的像是鍋底。

  寇季長嘆了一口氣,道:「此事貌似就是你們這群文臣搞出來的。你們明明知道百姓們為何作,卻不想想如何幫百姓們解決問題。

  而是一個勁的募兵,一個勁的往地方派兵,鎮著百姓。

  為的就是維護你們背後那些豪門大戶的利益。

  而在朝野上下口口聲聲喊著要為民做主的,也是你們。

  你們還能要點臉不?

  你們把百姓們到了冤案平反,也要跪在地上稱呼你們一聲青天大老爺的地步。

  你們把百姓們到了稍微主持一些正義,百姓們便為你們歌功頌德千百年的地步。

  你們還為此沾沾自喜?

  你們吃的是百姓們繳納的稅收,的也是百姓們汗換來的富貴。(5,0);

  你們為百姓們做事不是應該的嗎?」

  王曾聽到此,已經愧的無地自容。

  寇季卻越說聲越高,「十個百姓作,你們能夠鎮,十萬百姓作,你們也能夠鎮,可十萬萬呢?

  你們拿什麼鎮

  數十年、數百年積攢的怨氣,你們又拿什麼去平復?

  你們鎮得了?

  你們平復得了嗎?」

  寇季說完這番話,閉上了,正堂的兩個人陷到了沉默當中。

  沉默足足持續了半個時辰。

  寇季深吸了一口氣,道:「我知道你王公為人正直,出仕以後為百姓做了不好事。我的話是重了一些。」

  「哎……」

Advertisement

  王曾長長的嘆了一口氣,道:「你的話不重,老夫為百姓做的那些事本算不上什麼。

  比起老夫做的小事,土地兼併才是大問題。(5,0);

  可老夫從沒有向朝廷申明此事,也沒有為此事奔走。

  甚至在想到此事的時候,還會心生退意。」

  寇季遲疑了一下,道:「我也是有而發,忍不住多說了幾句,你就別往心裡去了。」

  寇季之所以突然之間說這麼多,就是因為提到大宋土地兼併問題的時候,總是想起大宋的一些史料。

  比如大宋在用兵方面,被人欺負了。

  就總想著練新兵,建立新軍,一雪前恥。

  可卻很功過。

  偶爾有那麼一兩個冒死去練新兵、建立新軍的,幾乎都被朝堂上的大佬們給死了。

  而從頭到尾,大宋的員們都沒有提到,將大宋腹地的兵馬拉出去,以戰練兵。

  那些兵馬一直留在大宋腹地,留了幾百年,一直防著百姓。

  此外,大宋經歷的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兩次革新,針對土地兼併的律法提了一籮筐,卻依然沒有人提議,先將百姓們脖子上的刀拿下去。(5,0);

  刀在百姓們脖子上架著,握住刀柄的是權貴、是豪門大戶。

  你們改的什麼革?

  又憑什麼功?

  敢不敢拿開百姓們脖子上的刀,讓百姓們鬧一場?

  然後看一看你們治理下的太平盛世,到底是怎樣一個太平盛世?

  史書上大宋的能臣賢良倒是一大堆。

  朝朝都有。

  只要是能響名字的,在史書上的評價都是賢良。

  將刀架在百姓脖子上治理百姓,算什麼賢良?

  真正的賢良那是在君王昏庸的時候可以慷慨赴義的。

Advertisement

  真正的賢良那是能輔佐君王治理出冠以年號的盛世的。

  比如貞觀、開元、洪武、永樂等等。

  大宋能響的年號有哪一個?

  王曾不知道寇季心中所想,他只對寇季的話深有。(5,0);

  王曾鄭重的盯著寇季,「老夫此次單獨見你,就是有一番話想要告訴你。如今聽了你的一番言論,就更應該告訴你。」

  寇季道:「王公直言!」

  王曾雙手放於前,恭恭敬敬的對寇季一禮,「你和理土地兼併的問題,請算上老夫。老夫雖然年邁,但尚能為百姓出一份力。

  若是你和家覺得老夫礙事,可以將老夫發配到地方,老夫也想像李迪一樣,再為我大宋治理出一糧倉。」

  寇季見此,嚇了一跳,趕忙撲到了王曾前,「王公,你這就折煞我了。王公願意冒著得罪天下權貴和豪門大戶的風險,陪著我和家一起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

  我和家歡迎還來不及呢。

  又怎麼可能嫌您礙事?」

  王曾直起,盯著寇季,認真的道:「老夫雖然是主伙,但也有一個條件。」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王公,我們做的是為百姓謀福的事,又不是扯旗立山頭,還伙?(5,0);

  你猜家聽到此話,會不會罵人?」

  王曾並沒有被寇季的俏皮話逗笑,而是盯著寇季正道:「能不刀兵,儘量就別刀兵。若是非要刀兵,你和我皆可殺人,也皆可承擔惡名,唯獨家不能。」

  寇季嘆了一口氣,點了點頭,「我又不是初朝堂,知道維護家聲譽的重要。」

  王曾跟著嘆了一口氣,「我們承擔惡名,若是鬧出了大麻煩,家還能想辦法兜住。可若是家擔上了惡名,那就沒人能兜得住了。」

  寇季點頭道:「我懂我懂……」

  王曾慨道:「老夫給人當的大半輩子先生,到頭來卻被你小子給教育了。以前總覺得你小子不學無。如今才知道,你小子有大智慧,有大學問。只是你的智慧和學問不在書里。」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你就別奉承我了,我有什麼學問。」

  王曾笑了笑,又搖了搖頭,並沒有說話。

  有沒有智慧,通過寇季的就就不難看出。(5,0);

  有沒有學問,看一看寇季做的事就知道。

  寇季明顯有智慧、有學問。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有一顆為百姓謀福之心,其中不參雜任何私利。

  寇季見王曾又是發笑,又是搖頭的,就知王曾心裡認定了他有智慧有學問。

  他也懶得狡辯。

  因為沒有用。

  寇季在王曾笑了一會兒後,突然開口問道:「王公啊,你說說,家突然派遣你到遼府來,又讓你代他傳旨,將王爵的儀仗賜給了我們,卻不賜給我們其他的,家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王曾聽到這話,笑著道:「等你到了保州,你就知道了。」

  寇季一愣,沉著道:「家難道是要……」

  王曾不等寇季的話說完,就幽幽的道:「人不能太聰明了,太聰明了容易浪費別人一片苦心。」

  寇季尷尬的一笑,趕忙轉移話題,「朝廷派遣的遼府等地的知府什麼時候能到?家招募的兵馬什麼時候能到?」(5,0);

  王曾盯著寇季沒有說話。

  寇季坦言道:「他們要是趕六月也到不了,那他們今歲就沒辦法種出一粒糧食。到時候就要朝廷養著他們。」

  寇季口中的他們指的是那些兵馬。

  當然了,在兵馬抵達之前,員們得先到位。

  不然沒人管理百姓。

  分配到各地的軍將士倒是能暫管。

  只是他們終究不如那些牧民之懂得治理百姓。

  王曾沉了一下,緩緩的嘆氣道:「你可是給朝廷出了一個大難題啊。朝廷現在都已經無可派了。

  為了給此地湊足了員,家將文昌學館的學生給空了。

  你祖父為此沒進宮去找家麻煩。

  家避而不見。

  你祖父就跑到了太學和國子監去搶學生。

  但凡是在國子監和太學表現稍微出眾一點的,都被你祖父給強行綁到文昌學館裡去了。(5,0);

  太學祭酒和國子監祭酒是敢怒不敢言。

  每日裡只能去找家哭訴。」

  寇季聽到這話,樂呵呵笑道:「家還真是會挑人,文昌學館的學生,出仕以後,比太學和國子監的學生好用多了。」

  王曾盯著寇季道:「家不僅調了文昌學館的學生,還調了一部分朝中員。」

  頓了一下,王曾沉聲道:「張知白便在此列。」

  寇季愣了一下,有些不敢相信的道:「張公?家罷了他參知政事?」

  王曾搖頭,道:「家向我們三人,說你還朝以後,有意讓你遷政事堂。你政事堂,我們三個人當中,必然有一個人得給你騰位置。

  呂夷簡是肯定不會給你讓位的。

  老夫現在離開政事堂,有些不甘心。

  倒是張知白灑

  他在知道了此事以後,主家請辭。

  家答應了他辭去參知政事的職,但是並沒有放他告老。(5,0);

  而是任他為東北諸府巡察,坐鎮上京城,督東北民政。」

  「諸府巡察?」

  寇季有些意外,「幾品,什麼職能?」

  王曾笑著道:「家特赦的,不長設,唯有用到的時候才會設立。張知白應該算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常駐一地的巡察,正二品的,巡察各地民政,撥反正。」

  寇季緩緩點頭。

  就是一個權力更大一點的欽差。

  大宋如今治理下的府諸多,最遙遠的地方距離汴京城有萬里之遙。

  朝廷難免有鞭長莫及的時候,確實需要一個此類的職位,時不時的到地方上巡察。

  寇季笑著道:「有張公坐鎮此地,那我就放心了。」

  王曾又好氣又好笑的道:「張公對你可不錯,對你家那個崽兒更好。你搶了他的位置,你還笑得出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