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北頌 第0920章 如坐針氈的呂夷簡

《北頌》第0920章 如坐針氈的呂夷簡

(4, 0);

  王曾聽到了寇季的說法有些頭疼,他盯著寇季埋怨道:「能不能不要總是想著用兵馬,兵馬是解決不了所有問題的。」

  寇季笑著道:「你很認可自己的說法?」

  王曾幾乎毫不猶豫的點頭。

  他覺得自己有必要糾正一下寇季就想的錯誤念頭。

  寇季見王曾點頭,繼續笑著問道:「你可讀史?」  st🔑o.c🌽om讓您第一時間最新章節

  王曾翻了個白眼。

  看不起誰呢?

  我王曾,大宋朝立國以來,一隻手都數的過來的三元魁首之一。

  論治國方略,我或許不如人。

  但論對諸子典籍、史冊孤本的悉,大宋朝一個能打的也沒有。

  你祖父也不是我對手。

  以前也就丁謂能在這方面跟我爭鋒,因為那傢伙過目不忘,有異於常人之能。(5,0);

  現在,我王曾敢認第二,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

  寇季通過王曾的反應,就知道了王曾心裡的答案,他笑著道:「你既然讀史,那你就應該知道。

  幾乎所有的革新,都是建立在王朝更替的基礎上的。

  想要維持王朝的穩固,又想革新,幾乎是不可能功。

  即便是功了,也只是為他人做嫁

  就像是隋立的科舉制,打破了世家門閥對朝中高位的壟斷。

  但也因此被世家門閥所針對。

  所以才有了十八路反王進京。

  若是隋沒有立科舉制,你覺得進京的反王能有幾路?」

  王曾皺起了眉頭,陷到了沉默當中。

  寇季見王曾不說話,就笑著道:「三五路撐死了……不可能有十八路……真正導致十八路反王出現的,就是科舉制。

Advertisement

  科舉制的出現,打破了世家門閥對王朝的掌控。(5,0);

  世家門閥看到了危機,所以才群起而攻之。

  最後李唐得了江山。

  李唐踏著前隋的殘骸,再次推行了科舉制。

  為了推行科舉制,李唐的好幾位皇帝也是出了大力的。

  他們跟世家門閥鬥了幾十年,直到世家門閥的力量削弱以後,才正式的將科舉制徹底推廣了下去。

  再他們徹底推廣科舉制之前。

  那些個學子們想要參見科舉,可是需要名門族,以及一些朝中員點頭推舉才行。

  李唐敗亡以後。

  我大宋立國。

  我大宋立國以後,也推行了科舉制。

  而我大宋的學子,不需要那些名門族點頭,也不需要朝中員推舉,便能參加科舉。

  只要他有才,只要他沒有作犯科。

  他就能進到科場。」

  說到此,寇季看著王曾笑道:「所以,想要革新,不流是不可能的。我們要革新的制度,比科舉制要大、要多,產生的影響也必然超過科舉制。(5,0);

  所以我們要面對的困難,或許比推廣科舉制還要多。

  所以我們必須要做最壞的打算。」

  王曾咬著牙道:「你想讓家自己造自己的反嗎?」

  寇季攤開手,反問道:「那你說說怎麼辦?什麼也不做,眼睜睜的看著那些蛀蟲們趴在大宋上敲骨吸髓,直至大宋敗亡?

  讓家自己造自己的反,總比讓別人造家的反要好。」

  王曾瞪著眼,盯著寇季道:「事沒你說的那麼嚴重。」

  寇季淡淡的道:「事嚴不嚴重,你王曾心裡清楚。大宋民間的造反率,可是歷朝歷代最高的。

Advertisement

  大宋若是沒有問題,民間百姓為何要造反?

  嫌活的太舒服?

  還是覺得活著浪費糧食?」

  王曾被懟的說不出話。

  寇季繼續道:「問題已經很嚴重了,它就像是星星之火,在大宋的每一個角落不斷的閃爍。(5,0);

  現在,我們能得住它,所以可以當它不存在,也可以說它不嚴重。

  可當它徹底連一片,形了燎原之勢的時候。

  你告訴我,到時候那什麼去熄滅它?

  誰又能熄滅它?」

  王曾咬著牙,沒有說話。

  寇季瞪著眼道:「滿朝文武,遇到了問題,最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解決它。而是想著躲開它。

  若是牽扯到太多人利益的話,不僅會躲開它,還會瞞它。

  它就像是病癥,發現了就得治。

  若是不治,總有一天會為要命的病。

  地方中間一直傳著一句話,做為一任,造福一方。

  這一句話並不適合我們。

  但是我們應該藉此領悟出另一句話。

  那就是為宰一任,安邦百年。」

  說到此,寇季頓了一下,盯著王曾鄭重的道:「所以……我一旦出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我不會對任何人客氣。(5,0);

  誰阻擋我為國為民做事,我就殺誰。」

  王曾握起了拳頭,聲道:「你殺的完嗎?」

  寇季毫不客氣的道:「遼國舉國上下足足有一千萬戶人,除了戰死的,以及他們自己折騰死的,剩下的全是我大宋的俘虜。

  我當初在遼地的時候,只要點點頭,他們全部都能首異

  你覺得我大宋豪門大戶的人數,能湊齊一千萬戶嗎?」

  王曾盯著寇季道:「在遼地的時候我就說過,你這麼做的話,會讓很多人枉死的。」

Advertisement

  寇季冷笑了一聲,「殺百萬人,可讓數千萬,乃至超過數千萬的人安穩度日的話,我一定不會客氣。」

  王曾猛然坐起,喝道:「他們都是我宋人,不是異族。」

  寇季瞥了王曾一眼,冷冷的問道:「我們當他們是宋人,可他們當自己是宋人了嗎?為了自己的私利,連我大宋的安危都不顧,連子孫後代的安樂都不顧。

  我們留著他們做什麼?(5,0);

  留著他們吃的腦滿腸,將大宋吃空了。

  然後等著別人來宰殺他們?

  順便再禍害了百姓?」

  王曾惱怒的道:「我大宋如今四海無敵。」

  寇季譏諷道:「大漢也差不多。但漢末的時候世家門閥一個個厲害的沒邊,互相之間為了爭帝位,斗的是水深火熱。

  卻忽略了外人在暗中坐大。

  最後的結果就是,冠南渡,漢人淪為了兩腳羊,了別人口中的食。

  現在不給那些豪門大戶立一立規矩,以後他們就是新的世家門閥。

  而我大宋最終的下場跟大漢也差不了多。」

  「如今四野之,再無敵手,我大宋兵鋒所向披靡……」

  「你能保證我大宋一直無敵下去?還是你能保證我大宋周遭的那些勢力不會坐大?我大宋初立的時候,西夏是什麼?只是一個擁有兩個州的藩鎮而已。」(5,0);

  「……」

  寇季用西夏舉例,王曾徹底說不下去了。

  西夏算是大宋一手養的。

  王曾深吸了好幾口氣,平復了一下心,「我始終不贊下殺手……」

  寇季打了個哈欠,不咸不淡的道:「那你就祈求那些豪門大戶的人都乖一點。讓他們別跟朝廷作對,跟朝廷作對沒什麼好下場。

  我大宋可不是大隋。

  別說是十八路反王了,他就是一百八十路,我也能讓他有來無回。」

  若是別人聽到寇季這話,可能會覺得寇季是在吹牛。

  可王曾卻清楚,寇季這不是在吹牛。

  這是大實話。

  大宋如今的兵馬,四海無敵。

  而這些兵馬都掌控在趙禎手裡。

  寇季需要調遷的話,趙禎肯定不會阻攔。

  更關鍵的是,隨著寇季和趙禎對兵制不斷的革新,大宋兵馬在一場又一場的戰爭中不斷的獲益。(5,0);

  如今軍中稱得上是悍卒的,幾乎都變了一個個大小地主。

  軍中將士的人心,早就被趙禎和寇季收買了一個乾淨。

  他們如今和趙禎、寇季是一條心。

  其他人想造反的話,本沒辦法策反大宋最銳的兵馬。

  沒有大宋最銳的兵馬支持,你憑什麼造反?

  一幫子拿著破刀片子的人,憑什麼跟拿著火槍和火炮的軍剛?

  在實力絕對碾況下,十八路和一百八十路有什麼區別?

  大宋在征討遼國的時候,遼國數百萬民涌到了長城邊上,還不是被擊潰了,變了俘虜,如今在大宋各地勞贖罪。

  民間若是有人鼓著百姓造反,聚眾不管多,下場幾乎一模一樣。

  軍一旦出,他們幾乎沒有任何反抗的資本。

  而軍對他們手,絕對不會有任何顧慮。

  因為大宋九軍家眷,如今都相繼遷移到了大宋邊陲,在大宋邊陲做小地主。(5,0);

  所以軍的家眷絕對不會出現在軍中。

  王曾長長的嘆了一口氣,「我會盯著他們的,希他們別做傻事……」

  寇季撇了撇,道:「你最好期盼他們中間有人儘快手。如此一來,朝廷也可以殺儆猴,震懾一下其他人。

  到時候說不定流的會更。」

  王曾張了張,突然發現他沒辦法反駁寇季這個說辭。

  誰都不願意看到流事件發生。

  但當流事件必然發生的時候,先發生一部分小規模的流事件,總能震懾一二,減事件的發生。

  寇季見王曾再次陷到了沉默當中,不咸不淡的道:「該說的我幾乎都告訴你了。以後你也不用繼續再為此事跟我流。

  因為沒有意義。

  我絕對不會改變自己的想法。」

  說完這話,寇季不等王曾繼續開口,就開口趕人,「你在此待的時間也不短了。該離開了。(5,0);

  呂夷簡如今忙著算計我,沒多時間理政務,政事堂必然堆積了一大堆政務需要你理。」

  王曾聞言,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起離開了小院。

  劉亨在王曾走後,才緩緩開口,「王曾是朝堂上有的好人,你這麼嚇唬他,就不怕他不了?」

  寇季瞥了一眼劉亨,質問道:「誰嚇唬他了?」

  劉亨哭笑不得的道:「我知道你今日所講的一些,都是你的肺腑之言。可你心裡應該也清楚,局勢絕對壞不到你說的那個地步。

  畢竟,你和家布局了這麼久了。

  不可能一點兒果也沒有。」

  寇季見劉亨已經看穿了自己的心思,就坦白道:「慈不掌兵,慈亦不理政。你真以為王曾是什麼慈悲之人?

  從他出仕到如今,該殺人的時候,絕對不會手

  他之所以跟我爭辯,他之所以擺出一副慈祥的面孔,是因為他不希太多無辜的百姓牽連在其中。(5,0);

  他現在是在為那些無辜的百姓爭取活路,而不是那些為富不仁的豪門大戶。

  你信不信,若是只殺豪門大戶的人,他絕對比我殺的要痛快,要果斷。」

  劉亨一臉愕然。

  寇季繼續道:「每一個做大的人,心裡都有那麼一點點底線和堅持。王曾心裡的堅持是為百姓謀福,底線就是不把屠刀放在無辜百姓上。」

  劉亨沉著道:「就沒有法子讓無辜百姓擺此事?」

  寇季搖頭,「文製革新,涉及到大宋的方方面面,而大宋一切的基都源於百姓,你告訴我,如何讓百姓置事外?」

  劉亨嘆了一口氣,沒有再開口。

  寇季慨道:「我之所以跟王曾說的那麼可怕,就是要讓他做好對百姓下手的準備。」

  劉亨盯著寇季道:「你不是說,不把屠刀放在無辜百姓上,是他的底線嗎?即使如此,他為什麼還要做好對百姓下手的準備?」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