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北頌 第0925章 大宋稅法該怎麼改?(今晚依舊一更,8月9號補……)

《北頌》第0925章 大宋稅法該怎麼改?(今晚依舊一更,8月9號補……)

(4, 0);

  寇季有信心在大宋商律和稅律完善以後,使大宋的商稅倍數翻滾,所以他才敢在趙禎面前打包票說,穩賺不賠。  ʂƮօ.ƈօʍ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大宋是封建王朝中有的商業發達的王朝。

  大宋也是封建王朝中,有的扶持商業的王朝。

  像是大宋的瓷綢等出口業,就是大宋重點扶持的商業。

  也正是因為如此,大宋擁有著較好的商業生存土壤。

  在大宋現有的商業中,所能產生的稅收達千萬貫。

  等以後大宋商業規模不斷擴大,不斷延,不斷向四周開始擴張以後,所產生的稅收會更多。

  所以,趙禎現在投資那點錢不算什麼。

  趙禎其實不懂商業,甚至大宋絕大多數員都不懂商業。

  別看他們各自府上都有龐大的生意。

  那是他們家裡人在經營,又或者是族人在經營,他們要麼醉心政務,要麼醉心於結其他員,本沒心思,也沒那個想法去做生意。(5,0);

  所以他們不了解生意。

  再加上商人社會地位低,他們這些高高在上的士大夫,就更不願意去了解。

  他們寧願多看一本書,也不願意在商業上多看一眼。

  也正是因為如此,能傳授趙禎商業經驗和生意經的,只有寇季。

  趙禎也只能從寇季口中了解一些商業經驗和生意經。

  所幸,大宋的商業雖然繁榮,可跟後世沒辦法相比。

  大宋這種相對原始的商業,寇季勉強玩得轉。

  所以能傳授給趙禎一些有用的經驗。

  趙禎聽到了寇季直言穩賺不賠,忍不住問道:「若是咱們為了撲賣回收稅的權力,必然得出高價,才能讓那些地方上的豪門大戶而卻步。

Advertisement

  連他們都覺得會賠錢的事,咱們怎麼賺?」

  寇季笑著將大宋收稅的標準,以及收稅的方式給趙禎講了一番。

  然後又將大宋所能產生的稅額,預估了一個大致的數字報給了趙禎。(5,0);

  講完一切以後,寇季笑問道:「既然我大宋每年能產生的商稅稅額多達千萬貫,我們就算是為了收稅權投出去八九百萬貫,那也有得賺。」

  趙禎聽完了寇季一席話,臉有些不太好看。

  朝廷每年所征的商稅僅僅在六百萬貫左右,可大宋每年能產生的商稅稅額在千萬貫往上。

  那還是以前大宋地盤小的時候。

  如今大宋地盤大了,開設的邊市多了,貨多,做生意的人也多了。

  可商稅並沒有看到什麼顯著的增長。

  反倒是丁口稅(也就是農稅)在直線攀升。

  按道理說,大宋的商稅也應該出現一定的增長才對。

  可趙禎通過戶部的文書,並沒有看到商稅有顯著的增長。

  也就是說,朝廷每年有幾百萬貫,乃至上千萬貫,被人吞了。

  而且已經吞了幾十年了。

  那可都是朝廷的錢,他的錢。(5,0);

  他臉怎麼可能好看。

  寇季見趙禎臉難看,就猜倒了趙禎的心思,他笑著道:「朝廷商稅一直沒有超過千萬貫,主要就是朝廷將商稅收稅權撲賣了出去。

  雖然朝廷省去了一定的麻煩,但是一部分的利益被那些豪門大戶給得去了。

  此外,那些豪門大戶在掌控了商稅收稅權以後,就能對自家的生意加以照顧。

  像是過稅,他們就不用繳納。

  他們所居的地方的住稅,他們也只需要繳納一次。

  甚至有些人乾脆就不繳納商稅。

Advertisement

  只要他們借著商稅收稅權,給自己出稅的文書就行。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出現了如此大的稅額空缺。」

  趙禎聽完此話,咬牙道:「在我大宋拿下了遼地以後,朕以為我大宋已經到了盛世。可如今細細了解以後,才知道,我大宋依然是千瘡百孔。

  我大宋還有許多事需要我們君臣去做。」(5,0);

  說完這話,趙禎盯著寇季道:「商稅的事,朕不太懂。朕只知道,商稅收稅權,給那些豪門大戶,讓他們巧立名目增加各種苛捐雜稅,對百姓不利。

  所以才有心整改商律和商稅。

  如今四哥提到,商稅和商律中存在著,才給了那些人稅的可乘之機。

  使得我大宋每一歲要損失數百萬,乃至上千萬貫的錢財。

  四哥可有補救之法。」

  寇季點頭笑道:「自然有……以前不是時候,所以沒跟家多解釋此事。原本想著等朝以後商稅和商律的時候再跟家解釋此事。

  如今出現了變故,那臣就先跟家把此事講明白。

  此事要解決也不難,只要家將收稅的權力拿回來。

  我們便可以對商律和商稅做出調整。

  比如商稅中的過稅和住稅,我們完全可以將其合一,只征買賣稅一項,也就是二十稅一。

(5,0);

  只要民間商人做買賣,我們就可以徵稅。

  買賣一次,征一次。

  其他的我們不去管它。

  我們只盯著買賣足以。

  因為我們若是細分過稅和住稅的話,就要派出兩批人手去做此事。

  相對的麻煩也就多了,中間的空子也就多了。」

  趙禎皺眉道:「可是只征買賣稅的話,中間可以鑽的空子也很多。我們的人不可能時時刻刻盯著人家做生意,而人家做假帳的話,我們也很難察覺。

Advertisement

  此外,他們若是以的形式做買賣的話,也能避開買賣稅。

  還有贈予等多種方式,都能避開買賣稅。」

  趙禎對生意場上的事不是很了解,但是對鑽空子的事卻十分通。

  畢竟,朝堂上都是人,最喜歡幹的事就是鑽空子。

  因此,不論是他下詔書,還是下發其他的文書,都務必要做到不出,讓人有機可乘。(5,0);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寇季提出了只徵收買賣稅的時候,趙禎立馬發現了其中可鑽的

  雖然是過稅和住稅需要的人手多,也容易被鑽空子。

  但其中過稅鑽空子的風險,要比買賣稅低。

  畢竟過稅是有標準的,只要朝廷收回了收稅權,那隻要是商人做買賣,都避不開它,都必須得

  雖說會出現況,但是總比不要強。

  只收買賣稅的話,商人們很有可能鑽空子,什麼也不

  寇季聽到了趙禎的擔憂,笑著道:「其實沒有什麼完善的律法,所有的律法都是在人們發現況下,漸漸的補全的。

  就像是家你剛才說的那些,我們完全可以制定相應的律法對其加以約束。

  比如以

  買賣雙方,即便是以,也有帳冊記錄在案。

  他們願意以,我們依照市價給他們定價,再向他們徵稅就行了啊。」(5,0);

  趙禎沉聲道:「尋常百姓以,可是不會有帳冊的。」

  寇季眉頭一挑,盯著趙禎笑著道:「民間以的百姓,幾乎都是貧寒人家。家難道還想在他們上征商稅不?」

  趙禎一愣,抿著不說話。

  寇季笑著道:「朝廷征商稅,過稅千文取二十,住稅千文取三十。也就是說,低於千文的買賣,朝廷從沒有徵收過商稅。

  由此可見,朝廷從沒有在貧寒百姓上徵收過商稅。

  我們也可以用千文起征。」

  趙禎聽完了寇季的解釋,思量了起來。

  寇季繼續道:「臣知道家最關心的還是做假帳的問題。做假帳的問題,其實很難治,也很難避免。畢竟民間做假帳的方式層出不窮。

  我們本拿不出一套完全能防止做假帳的收稅辦法。

  所以我們可以推行稅票。」

  「稅票?」(5,0);

  趙禎一臉疑的盯著寇季。

  寇季點頭笑道:「不錯,稅票。十貫及十貫以下的,我們都可以印刷定額稅票,發給商戶。

  稅票上蓋上地方稅務司的印璽。

  錢財可以直接存一字子鋪。

  十貫以上的,可以在買賣完以後,到當地稅務司出稅票。

  地方稅務司需要出的稅票,沒有面額。

  用票由朝廷印發,數額由稅務司的人填寫。

  用印也是稅務司。

  稅務司的人,除了日常收稅在,還需要不定時出去監察商戶是否稅。

  每個月查一次稅票,每一季核一次季稅務和稅票。

  在監察過程中若是發現商戶沒有稅,可以對其做出罰款、封鋪、抄沒其家財等懲罰。

  此外,每隔半年,可以核查一次買賣雙方的易帳目,和一字子鋪的存取記錄。(5,0);

  三方帳目核對,看看是不是存在著稅。」

  趙禎愣愣的張著,盯著寇季,他就像是聽了一番天書一般,眼中充滿了迷茫。

  寇季說的每一句話他都懂,連起來他也懂,可其中的優勢和弊端他卻十分懵懂。

  寇季見此,笑著道:「家現在不用細思,臣回頭會寫一封奏疏遞進宮。

  臣到時候會在奏疏上詳細的陳述此事。

  家到時候看完了奏疏就明白了。」

  趙禎緩緩點了點頭,在沒看到的奏疏前,在沒有搞懂寇季話里所有的意思前,他不發表任何見解。

  他只是簡單的問了一句,「此舉能杜絕商人們做假帳?」

  寇季笑道:「不敢說完全杜絕,但是能杜絕很大一部分。」

  趙禎追問道:「?」

  寇季思量了一下道:「市面上我們能看到的生意,能杜絕七八

(5,0);

  市面外的就不好說了。」

  趙禎張了張,有點想問市面外的為何不好說,但仔細考慮了一下,還是沒有開口。

  他嘆了一句,「能杜絕市面上七八就不錯了。」

  寇季笑著點了點頭。

  趙禎又問,「我們拿回了商稅收稅權以後,就可以開始嗎?」

  寇季搖頭笑道:「不行,必須等到縣學和府學設立以後。」

  趙禎一愣,盯著寇季道:「四哥是怕此政令施行以後,底下大多數人不識字,在商稅上被人哄騙?」

  寇季點頭,「那些個豪門大戶,其實我們可以不在意。可那些小門小戶的,我們還是要維護一二。

  避免他們不識字,請人幫忙稅的時候被人哄騙。

  如今朝廷已經推行蒙學好幾年了。

  蒙們幾乎都識了字,正在學習簡單的文章。

  再過一兩年,等蒙們長的大一些,自然能為家裡人分憂。(5,0);

  到時候我們就不需要擔心一些小門小戶的商人被人哄騙了。」

  趙禎點著頭,慨道:「蒙學是我們要做的一切的基。」

  寇季補充道:「蒙學就是我大宋一切的基。

  等蒙學徹底深人心,那家就不愁人用了。

  也不用再擔心皇權不下鄉了。

  到時候家只需要多派遣一些人手去下發邸報,朝廷的每一項政令,都可以一字不的傳達給百姓。

  那些個豪門大戶和地方衙門,就休想再欺上瞞下了。

  也休想再拿百姓們要挾朝廷。」

  豪門大戶之所以在地方稱王稱霸,就是因為他們家裡大部分人識字。

  朝廷的所以政令,都需要通過他們之口,傳給百姓。

  而他們在向百姓們宣揚朝廷政令的時候,總是將一些對他們有益的告訴百姓。

  對他們無益的,他們隻字不提。(5,0);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