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北頌 第0926章 先生,您該出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了!

《北頌》第0926章 先生,您該出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了!

(4, 0);

  「朕現在能用的,也只有范仲淹一人而已……」

  趙禎長嘆了一聲。

  寇季笑著道:「家想用張方平的話,也不會有人阻攔。」

  在大宋路改府制以後,大宋府一級的主,幾乎就相當於以前路一級的封疆大吏。

  這一類員的任命,已經不是吏部可以決定的了。

  這一類員無論是升還是貶,都是由政事堂商議,由趙禎裁決的。  𝕤𝕥𝕠𝟝𝟝.𝕔𝕠𝕞提醒你可以閱讀最新章節啦

  也就是說,這一類員的任免,都是趙禎說了算。

  政事堂和吏部頂多是給一個參考。

  趙禎非要擢升張方平京的話,誰也攔不住。

  趙禎瞥了寇季一眼,搖頭笑道:「張方平資歷還差了一些,年齡也差了一些。稅務司主司,可是一個重要的差事,需要一個老持重的人坐鎮。

  就範仲淹吧。」(5,0);

  寇季點了點頭,問道:「那家打算將范仲淹調遣回京以後,安置在什麼地方。稅務司現在還不能放在明面上,所以一切都必須暗中進行。

  可似范仲淹這一類的員,回京以後總的安排一個重要的職位才行,不然很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

  趙禎思量著道:「暫時放在一字子鋪。曹佾離京以後,一字子鋪的總管一直在空缺當中,朕雖然了一個人選,但是其資歷太淺,不住人。

  讓范仲淹出任一字子鋪總管,剛好可以住人,為他提供便利。

  如此一來,范仲淹自己做起事也會十分便利。」

  寇季笑著點頭問道:「那家可考慮好接替范仲淹的人選?」

Advertisement

  趙禎一愣,盯著寇季問道:「四哥還有推舉?」

  寇季笑著搖頭。

  趙禎嘆道:「朕還以為四哥還有人選推舉。」

  寇季笑著道:「臣只是覺得,范仲淹在陝西府做出的政績不容易。所以挑選繼任者的話,最好能挑選一個中庸一點的。如此一來,也不會大改范仲淹在陝西府施行的政令。陝西府也能依照現在政令,持續發展下去。(5,0);

  若是挑選的人選過於出眾,有許多自己的想法的話,到了陝西府以後,難免要依照自己的想法修改陝西府施行的政令。

  陝西府現在發展的時間還很短,不做任何嘗試,就冒然修改陝西府施行的政令的話,很有可能會破壞如今陝西府發展的趨勢。」

  趙禎點頭道:「朕在選人的時候,會仔細考慮此事。朕也會召見朕選出來的人,到時候叮囑他一二。」

  寇季點了點頭,沒有再多言。

  趙禎又陪著寇季閒聊了一些宮裡的趣事,就起告辭了。

  寇季將趙禎送到了竹院門口,回到了府里。

  此後幾日。

  汴京城風平浪靜。

  江南、河西兩地募兵的事宜卻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有呂公著率先打開了局面,其他人照方抓藥,募兵的事宜就容易了許多。

  雖然有一些人使用了呂公著的法子以後也沒有募到兵馬。(5,0);

  但大部分人還是按照計劃,完了呂夷簡代給他們的任務。

  一封封募兵完的奏疏送到了汴京城裡以後。

  呂夷簡笑的十分暢快。

  政事堂

  呂夷簡大笑著,將手裡的一封募兵完的文書遞到了王曾手裡,笑著道:「第十三封了……募兵的人數已經超過了一百萬,算上家此前招募的,總共一百六十萬了。

Advertisement

  距離家分派下的兩百萬的數目,還差四十萬。

  我預計,再有不到一個月,家所需的兩百萬兵馬就能全部招募齊全。

  到時候我就能向差了。」

  王曾從呂夷簡手裡拿過了募兵文書,一邊觀看,一邊慨道:「為了幫家湊齊兩百萬兵額,你沒得罪人吧?」

  呂夷簡臉上的笑容瞬間變得有些僵,他語氣有些生的道:「我堂堂同中書門下平章,大宋宰執,還怕得罪人?」

  王曾放下了手裡的募兵文書,指了指旁不遠的一堆奏疏,道:「這都是江南和河東等地的員彈劾你們的奏疏。(5,0);

  再過一些日子,等江南和河東的豪門大戶,跟他們背後的一些姻親聯繫起來以後,恐怕會更多。

  他們中間可是有不有分量的人。

  奏疏我們本沒辦法攔。

  家看過他們的奏疏以後,不了要訓斥你一二。」

  呂夷簡不屑的道:「訓斥就訓斥,我要是怕被家訓斥的話,我就不做了。我所作的一切都是家授意的,他們在家面前彈劾我,本沒有多大用。」

  王曾苦笑了一聲道:「話雖如此,可你們呂家在此次的風波中,傷可不小。據說江南和河東等地的大商戶,已經暗中串聯在了一起,拒絕跟你們呂家的商隊做生意。

  你們呂家如今的生意收了足足四

  以後恐怕會更多。

  你族裡的人,就沒埋怨嗎?」

  呂夷簡冷哼了一聲道:「做大事,總是要有敷出的。為家募兵一百四十萬,我呂家只是折損了四歲收,本不算什麼。(5,0);

  家會記得我的功勞,也會看到我呂家的損失。」

Advertisement

  王曾見呂夷簡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也就沒有繼續討論這個問題,他叮囑道:「你儘快讓下面的人將剩餘的兵額徵滿,儘快向了差事,等風頭過去了,你呂家的生意也許會有所回升。」

  呂夷簡遲疑了一下,最終還是點了點頭,提筆給還沒有完募兵任務的幾個人寫信。

  寫完了信以後,呂夷簡派人快馬送出了汴京城。

  就在呂府的僕從策馬離京去送信的時候。

  一個四旬上下的人,著一,帶著兩個隨從,悄無聲息的了汴京城。

  到了汴京城以後,他並沒有急著去吏部遞冊,而是稍微打聽了一下,直奔寇季所住的竹院。

  到了竹院門口,讓門子進去通稟了一聲後。

  寇季就出現在了竹院門口。

  四旬上下的人,見到了寇季,趕忙躬施禮。

  「學生范仲淹,見過先生……」(5,0);

  寇季站在竹院門口,看著眼前的范仲淹,有些難以置信的道:「你怎麼把自己弄了這副面孔?」

  范仲淹看著蒼老了不,頭髮和鬍鬚中間出現了許多銀,臉上有兩團西北風沙吹拂出的紅暈,眼角等有不皺紋。

  最引人注目的還是手上,手上又不老繭和裂痕。

  范仲淹聽到了寇季的話,拱手笑道:「學生謹遵先生教會,帶著陝西府的百姓們發家致富,一直奔波在田畝之間,每日風吹日曬的,自然蒼老了不。」

  寇季盯著范仲淹,嘆道:「你恐怕不止奔波在田畝之間嗎?」

  范仲淹笑著道:「閒暇的時候,也去孤獨園的田間幫忙耕作。孤獨園多是孤獨,許多人都沒有力氣耕田。

  學生在農忙的時候,都會讓陝西府上下員,去孤獨園的田間幫忙勞作。

  一是為了減輕朝廷的負擔。

  二是為了讓陝西府上下員知道百姓的疾苦。

  學生覺得,唯有讓他們嘗到了百姓們的疾苦,他們在向百姓手的時候,才會有所收斂。」(5,0);

  寇季由衷的讚嘆道:「你可真是一位難得的父母。若是我大宋的父母都能像你這般,那我大宋將會達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

  范仲淹搖頭笑道:「學生只是牧民,先生您卻是謀國。比起先生您,學生差了不止一星半點。」

  寇季再次打量了一番范仲淹,「瞧你這一打扮,恐怕朝廷發給你的俸祿,也被你用來救濟百姓了吧?

  在這一點上,我可不如你。」

  范仲淹能為百姓捨棄所有的家財,寇季卻做不到。

  范仲淹笑著道:「學生倒是沒有救濟百姓。學生只是借著出之便,從應天書院請了幾個先生,到陝西府開辦陝西書院。

  學生的俸祿都用來建立書院學舍,以及接濟貧寒的學子了。

  如今陝西書院有學子一百三十二人,其中有四十一人,都是學生資助的。」

  范仲淹當年就讀於應天書院。

  應天書院的前是睢書院。(5,0);

  睢書院以前是民間創辦的第一書院。

  其創辦者楊愨是民間赫赫有名的大儒,也是一位十分知名的先生,他教育出的徒子徒孫中,有五六十人進士及第。

  由於大宋將睢書院所在的商丘立為了應天府,所以睢書院又改名為應天書院。

  趙恆在位的時候,將應天書院升為了府學,並且親自提筆寫下了『應天府書院』五個大字。

  應天書院一躍為了繼太學和國子監後,大宋第三方書院。

  作為大宋方認可的書院,又是一個經常出高等人才的書院,裡面的先生可都不是凡夫俗子。

  范仲淹能從裡面請出先生,去陝西府設立陝西書院,恐怕刷臉還不夠,還得敷出極大的代價。

  要知道當初寇準設立文昌學館的時候,除了通過自己的名聲吸引大儒外,還給了大儒極高的待遇。

  如此,才有許多大儒到文昌學館任教。

  范仲淹可沒有寇準那麼大的面子,他請應天書院的先生去陝西府,恐怕花費了不錢財。(5,0);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你也算是為陝西府的百姓嘔心瀝了。」

  寇季慨了一句。

  范仲淹笑著道:「學生只是做了一點小事,不值一提。」

  寇季盯著范仲淹道:「你應該明白,人立有窮時,你不可能一直接濟陝西書院。」

  范仲淹曬笑道:「學生能當幾年,就接濟幾年。等學生當不了了,那學生就沒辦法再接濟他們了。

  到時候就需要陝西書院出來的學子,回饋陝西書院。」

  寇季沉聲道:「張公的下場,你應該看得到。長期的接濟一方學子,就沒幾個人懂得恩了。

  到時候你要是斷了接濟,恐怕有很多人會罵娘。

  最重要的是,從陝西書院出來的學子,在離開了陝西書院,飛黃騰達以後,也不一定會反饋陝西書院。

  張公這些年下來,接濟的學子達到了數千人。

  可是幫著張公一起接濟其他學子的人,不到一百人。(5,0);

  我已經通過了張公,看到了陝西書院的以後。」

  范仲淹臉一正,盯著寇季,十分坦誠的道:「學生不怕被人罵,學生只需要做到問心無愧足以。」

  「哈哈哈……好一句問心無愧。」

  寇季突然放聲一笑,「你范仲淹為了朝廷,敢擔罵名,朝廷又怎麼可能有負於你。從今往後,你就不需要再接濟陝西書院了。

  我會將此事奏明給家,讓家將陝西書院設為府學。

  一應花費,從陝西府地方稅收上出。

  陝西府知府衙門若是覺得出這錢太虧,那就讓他們在休學的時候,帶著書院裡的學生出去做工,幫他們賺錢。

  學生若是能放下段,那就可以由陝西府承擔一切花費。

  學生若是放不下段,那就讓他們自己承擔他們學習期間的一切花費。」

  范仲淹聞言,先是一喜。

  只是歡喜的神在臉上沒掛多久,就變了憂愁。(5,0);

  他盯著寇季道:「先生,如此一來,那些貧寒的學子恐怕會被其他學生戲弄,很難抬得起頭。」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