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秦:開局自曝穿越者,嬴政麻了 第1044章 扶蘇監國

《大秦:開局自曝穿越者,嬴政麻了》第1044章 扶蘇監國

第1044章扶蘇監國

第1044章扶蘇監國

「父皇,此乃兒臣做的模型。」

扶蘇從袖袋中掏出兩塊小三角板,惹得嬴政發笑。

彷彿一下子回到了十幾年前。

他繁勞於朝政,又盼兒子早日材,故此時常讓扶蘇在書房中讀書。

每次稍不注意,扶蘇就在桌案下擺弄一些小玩意兒,令他大為火

「寡人知曉。」

「秦墨最善於此道,陳慶也喜歡用。」

嬴政輕輕頷首,眼眸中流出慈

「兒臣正是府啟發,才做出了這兩樣東西。」

扶蘇把三角板擺在桌案上:「此乃大秦社稷。」

「寡人的江山社稷?」

嬴政好奇地拿了過來,這才發現上面分別劃了橫線,而且還留有字跡。

「最下者為黔首庶民、商賈、工匠。」

「因其人眾、位卑,故此列為最下。」

「中間是士人勛貴,吏世家。」

「人次於民,位高於民。」

「最上層……」

扶蘇側頭瞥了一眼父親,嬴政著三角形的頂尖:「位高絕頂,無出其右,是寡人。」

「諾。」

扶蘇輕輕點頭后,「父皇是否覺得兒臣手中這塊木板與屋宇形制相仿?」

「黔首百姓,工匠商賈便如夯土磚石,乃宮閣殿苑之基。」

「士人勛貴,便如棟樑柱椽,立於基石之上,撐持屋宇。」

「皇室宗親,便如瓦片,沿著屋脊向外層層鋪疊。」

嬴政角含笑:「這便是陳慶教你的道理?」

雖然三角板模型別出心裁,但其中涵都是老生常談,並無新意。

扶蘇拿過另一塊三角板:「先生教兒臣的是它。」

「以人示社稷,便如剛才那般。」

「這是以利示之。」

「父皇,您拿倒了。」

嬴政在對方提醒后,才調換了上下。

Advertisement

他詫異地發現,士農工商的順序與之前完全顛倒了過來。

「皇家有田畝三萬頃,又有山川河澤之稅供養。務府轄下工坊無數,匠工近百萬。」

「其利最厚,故而居於最上。」

「次之為士人勛貴,錦玉食,榮華富貴。」

「最末者為黔首百姓,缺食,一無長。」

嬴政不怒氣上涌,呵斥道:「陳慶就教了你這些?」

扶蘇固執地說:「父皇請聽兒臣說完。」

「世俗所見,大秦穩如泰山,堅不可摧。」

「掀開表面那層外……」

他把倒三角形豎立在書案上,輕輕晃了兩下。

「實則山河倒懸,相逆。」

「風雨來襲時,即搖搖墜。」

嬴政憤怒地站了起來:「放肆!」

「陳慶這個悖逆之徒竟敢妄議君上!」

「連你也了他的蠱!」

「趙崇!」

扶蘇俯首作揖:「父皇息怒。」

「再給兒臣一刻鐘,待兒臣闡明道理后,任由您置。」

嬴政雙目如火:「寡人不殺他,難泄心頭之恨!」

「來人!」

扶蘇見阻攔不住,飛快地抓起桌上的三角板:「先祖立國時,不過百里之地,如它一般。」

「父皇一統江山後,坐擁萬里江山。」

「此時秦國已經大如屋宇。」

「兒臣斗膽問一句,吞併六國之利,皇家、士人、黔首孰多孰?」

「依兒臣所見所聞,天下蒼生末者求安,次者求富,上者求貴。」

「父皇一統天下后,黔首庶人不過得其安也。」

「士人武勛非富即貴。」

「而六國寶庫,山川河澤之稅暴增數十倍!」

趙崇見到書房裡面的狀況,不知該如何是好。

嬴政冷靜了下:「寡人就給你一刻鐘的時間。」

扶蘇鬆了口氣,加快了語速:「先生說過,人心是永遠不會滿足的。」

Advertisement

「百姓既得安寧,又祈盼富貴。」

「可如今……」

嬴政冷笑著打斷了他的話:「如你所言,未能讓百姓富貴榮華,是寡人的錯嘍?」

扶蘇搖了搖頭:「假使把江山社稷比作一家商號,征戰六國便如出門行商。」

「皇家本錢最厚,分得利多。」

「士人本錢,分得利也。」

「黔首百姓無甚本錢,故而所獲無幾。」

嬴政這才滿意:「繼續說下去。」

扶蘇深呼吸幾次:「六國煙消雲散,可大秦這家商號的掌柜、事、監工、賬房、僱工並沒有食利而。」

「他們無不求著繼續出門行商,謀取更多利益。」

「近的生意做完了,那就去更遠的地方。」

「父皇在苦苦哀求下,北擊匈奴,南征百越。」

「但是於商號而言,這兩趟全都是賠本的買賣。」

嬴政深思片刻,沉默不語。

他也知道匈奴、百越於不之地,征戰獲利寥寥無幾,朝廷卻靡耗甚巨。

「開疆拓土、抵外寇是寡人天命所在,焉能以利計較?」

扶蘇頷首道:「諾,兒臣知曉。」

「事實上,這兩趟生意也不完全是虧的。」

「父皇盡了守土之責,文臣武將建功立業,唯獨……折的本錢全由黔首百姓承擔。」

「稅役繁重,民怨因此而起。」

嬴政再次出怒容,卻強行按捺下去。

他答應的一刻鐘時間還沒到,且聽下文如何。

「與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謀之。」

「大秦滅六國時,百姓僅得『安』,幾無獲利。」

「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時,百姓既未得安,也未得利。」

「人心如何能平?」

扶蘇頭也不抬,只顧著直抒臆:「眼下大秦的困局在於,士人武勛圖一己私利,求戰若。」

Advertisement

「百姓疲憊困頓,僅求安立命,無不盼罷兵息戰。」

他先指高再指下:「不戰,棟歪梁斜,君臣離心離德。」

「戰,百姓已難堪重負,生不如死。」

「無論地基損毀亦或是棟樑歪斜,屋宇都面臨轟然倒塌的結局。」

「父皇,秦國將亡於兩難之境。」

嬴政大驚失

他收斂起之前的輕視之,重新梳理扶蘇的所言所

這與現實簡直一般無二!

「唯有先生提前知悉了秦國的困局,並且想出了救國之道。」

「齊景公兩問師曠,何以治國?」

「師曠答曰:君必惠民。」

「父皇您來看。」

扶蘇重新抓起那個倒三角形,端詳始皇帝的表后,心中大定。

「朝臣彈劾先生的奏章中,斥其專權跋扈,虧空帑。」

他想了想,拿起旁邊一張白紙,把三角板在上面后,撕下同等大小的一截。

「皇家庫空虛不假,但錢糧哪裡去了?」

「先生並未損公私,搬回自家庫房。」

「他大大提高了務府工匠以及雇民夫的俸祿。」

扶蘇從倒三角形的兩邊分別撕下一塊。

務府工匠、民夫以及家眷,盡食其利。」

嬴政沒好氣地瞪著他:「那是食寡人之利。」

扶蘇笑了笑:「無論如何,務府人人振,願為皇家世代效力。」

「再者,公私合營、籌建易所時,朝中公卿勛貴皆先生所害,損失慘重。」

嬴政終於平衡了。

聽聞蒙毅最近往北地送去幾封書信,讓蒙恬籌集錢財,以備祭祀之用。

堂堂公卿世家,竟然連祭祀先祖的錢都拿不出來了!

想到有人比自己更慘,心頓時暢快了許多。

扶蘇又從倒三角形的兩側腰部撕下來一點,然後全部擺在書案上。

「說到這裡,兒臣還要提一下皇妹。」

手中的工坊產出玻璃、香皂、從士人貴族手中搜颳了不錢財。」

「而所有取之於公卿勛貴的錢財,都沒有揮霍靡費。

「皇妹煉土取硝,開山挖礦,工錢給的十分厚。」

務府採買料、雇傭人力,同樣從不吝嗇。」

「這些錢通過種種途徑,最後相當一部分流了黔首百姓手中。」

扶蘇把撕碎的紙片重新好,倒三角形已經有了正三角形的樣子。

「父皇,社稷的基礎在日益穩固。」

「除此之外,還有推廣水車、普及鐵農、搜尋海外良種等惠民之舉。」

「相當於把砂土磚石換了水泥澆築。」

「這才是萬世不移之基業!」

嬴政聚會神地看了會兒,指著中間的位置說:「那棟樑柱椽怎麼辦?」

「他們恨不得將陳慶寢皮食骨!」

「來日你回護他,士人會連你一道恨上!」

「屆時眾怒洶洶,你不殺他,士人就要殺你了。」

扶蘇鎮定自若地說:「士人之所求,唯富貴顯赫,揚名於後世。」

「大秦這家商號之前的困局在於——出門行商是折本生意,朝廷一直在錢維持棟樑的穩定。」

「可是有了鐵兵甲和火之後,行商需要的人手了。」

「有了水泥之後,商路便利,花費的時日也了。」

「有了更加趁手的農后,獲利卻增加不。」

「有了先生的指點后,大秦行商還知道域外貨貴賤,哪裡有利可圖。」

「父皇,那麼多賺錢的生意,能滿足公卿勛貴所需了吧?」

嬴政沉默了很久,目一會兒看向書案上的三角板,一會兒看向牆上的天下輿圖。

「陳慶之前說過一個詞,生,生……」

扶蘇輕聲回道:「生產力。」

「對!」

嬴政目深邃:「生產力,產的便是『利』!」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他拿出了足夠多的利,故此士人、百姓如久旱逢甘霖。」

細想起來,其實有一部分武將對陳慶是相當激的。

比如遠在西域的李信、霸佔朝鮮的蒙甘。

就連九原侯蒙恬也態度曖昧,從未與他起過正面衝突。

「釐清了利益糾葛,兒臣要做的事顯而易見。」

「對下,延續惠民之策。」

「減免稅役,鼓勵墾荒。」

「另外要多培養能工巧匠,提高百姓的生產力。」

務府派出一個會縱機械的民夫,能抵兒臣手下十個野人不止。」

「兒臣想要大秦子民皆能以一當十!」

嬴政接話道:「寡人還要多修道路,多造大船。」

「武將求戰若,就讓他們打個痛快!」

扶蘇深以為然地點頭:「天地如此廣大,何愁功業不立?」

嬴政低聲嘆:「幸而有陳卿。」

如果依照先前的勢態發展下去,社稷危矣!

「父皇,您現在還要殺先生嗎?」

扶蘇戲謔地問道。

嬴政尷尬了一瞬間:「陳卿是詩曼的夫君,寡人怎會輕易殺他?」

「不過是一時氣話,當不得真。」

扶蘇很想補一句:君無戲言。

但是怕父皇下不來臺,立時作罷。

「扶蘇,你做的模型著實有趣。」

「不如留在宮中,寡人拿來觀賞。」

嬴政忽然覺得,墨家也不是只會工造。

起碼那兩塊三角板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諾。」

扶蘇爽快地應了下來:「兒臣寫的文章父皇還沒看過呢。」

「哦。」

嬴政坐回原位,聚會神地觀閱。

「諸夏一,九州同治。」

他剛念完,扶蘇就解釋道:「百姓所求安,至多也不過小富而已。他們從來都不是大秦的敵人,唯有賊心不死的六國餘孽才是。」

「為一己私利再掀波瀾,陷眾生於水火,實乃與眾生為敵。」

「天下人當共誅之!」

嬴政口說道:「你要廢止故民與臣邦之別?」

秦國的民籍有兩種,老秦人毫無疑問是故民,而六國之地的百姓則是臣邦籍,另外還有雙方結合而生的夏子。

三者的待遇各有差距,以示遠近親疏。

「當視形逐步廢止。」

「先生說過,大事,首先要分清誰是敵人,誰是朋友。」

「團結真正的朋友,攻擊真正的敵人。」

「兒臣認為,六國子民是友非敵。」

嬴政猶豫了下沒有反駁。

別的不說,楚地子民絕對是可以團結的。

他們願意聽從扶蘇的吩咐,也願意遵從朝廷政令。

其餘的……

好像掀不起什麼大風浪。

「你還特意花費筆墨,表彰了務府殉職的工匠,還有遠赴海外的水手。」

嬴政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歷來一將功萬骨枯,誰會記得這些籍籍無名之輩?

「冶鐵鍛,搜尋良種,皆是惠民之恩德。」

「他們為眾生而死,當使世人不忘。」

扶蘇一板一眼地回答。

嬴政讀完整篇文章后,上下打量著站在邊的兒子。

他已經長得那麼高啦!

沉穩斂,悉時勢。

帝王之相!

「寡人……」

「最近略不適,太醫診查后說是積勞疾,心力瘁。」

扶蘇又急又驚:「父皇,您怎麼不早說!」

嬴政擺了擺手:「纖芥之疾而已,無甚要。」

「不過……天氣漸寒,寡人慾往湯谷休養一段時日。」

「朝堂之事暫且你打理,切莫辜負寡人信任。」

說話的聲音清淡而平靜,扶蘇卻驚得目瞪口呆。

這是……讓我監國?

「為何遲遲不語,有何不妥嗎?」

嬴政嚴肅地看著他。

「兒臣,兒臣……」

扶蘇一時間百集,斟酌良久後作揖行禮:「多謝父皇信重,兒臣絕不負您所託。」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