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承包大明 第七百七十一章 臨時方案

《承包大明》第七百七十一章 臨時方案

“又承包?”

寇涴紗是哭無淚地著正趴在桌上畫畫得郭淡。

郭淡只是微微一笑,“夫人,看來你的接能力,比陛下要差得多,陛下似乎都已經對此麻木了,這一次連細節都懶得去商量,只是一句‘那就行了’,他甚至都沒有考慮,大臣們是否會答應。”

寇涴紗微微一翻白眼,道:“夫君,我指得可非此事,如賑災這種事,乃是吃力不討好,并且還會滋生許多麻煩,就連朝廷,地方府都常常因此焦頭爛額,我們只是一家牙行,本就沒有能力能夠理那麼多事務。”

“我知道,我也不想。”郭淡語氣平淡得說道。

寇涴紗問道:“那你為何還要答應?”

郭淡道:“因為陛下,這天下是陛下的,如果那些理不好,最終傷害得是陛下的利益,那些貪污吏,只會賺得盆滿缽滿,而陛下的利益,就是我的利益,我沒得選擇。”

寇涴紗道:“可問題是,你也不能夠理得好。”

“那不見得。”

說話時,郭淡手中揮的筆突然停了下來,他將筆放到筆架上,然后拿起手中的那張紙來,聳聳肩道:“我之所以不想,不是因為我做不到,而是因為這一筆買賣不符合我現在的價。”

話音剛落,忽聽得后門門口傳來楊飛絮得聲音,“下雪了。”

......

大雪緩緩落下,但朝中兀自是爭論不休。

治國先治吏,這道理誰都明白,甚至可以說在封建社會,這就是真理,但是古往今來,也沒有幾個取得功。

原因很簡單,這人治人其實是最難的。

而這時候,王錫爵終于站了出來,不過他將會議得地點,放在了東閣。

“將預備倉承包給郭淡?”

Advertisement

李三才震驚地看著王錫爵。

他畢竟還是頭回到承包的沖擊

而一旁王家屏、宋纁都已經對此見慣不怪了。

不等王錫爵開口,張鶴鳴就堅決反對,“這賑災關乎著國家安危,可不是一個馬場,甚至于一個州府可以比擬的,怎麼可以承包給一個商人。”

說到“商人”,張鶴鳴似覺有些不妥,又補充道:“雖然郭淡如今是我大明財政顧問,但他可以協助我們,而非是采用承包的辦法。”

王錫爵笑道:“張史也知道這賑災之事關乎國家安危,關乎著天下百姓,所以我們就應該不顧百姓,不顧國家,天天爭論不休。”

張鶴鳴忙道:“下可不是這意思。”

“可事實就是如此。”王錫爵又道:“此事已經是迫在眉睫,就說外面那場雪,誰也不知道,這場雪又得下多天,我們不能就這麼無止盡得耗下去,必須得做兩手準備。承包給郭淡,只是一個臨時方案,等到朝廷商量出結果,完善賑災制度之后,朝廷就會從郭淡手中收回預備倉。”

張鶴鳴就更加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因為現在他們本就爭不出一個結果來。

李三才突然問道:“大人,有一點下實在是想不明白,為什麼偏偏要承包,郭淡若有辦法,大可提出來,這不就是陛下雇傭他為大明財政顧問的原因嗎?”

“因為大明財政顧問的辦法就是承包。”

王錫爵突然看向門外,“不過還是請他自己來跟你們說吧。”

過得片刻,只見郭淡從門外走了進來,他向在坐的老爺們行得一禮。

王錫爵道:“有勞郭顧問了。”

“此乃在下分之事。”

郭淡微微頷首,又看向后二人。

Advertisement

只見那二人立刻將一張紙掛在正前方的屏風上。

李三才他們凝目看去。

這畫得都是一些什麼狗屎。

太難看了。

郭淡來到屏風前,歉意一笑:“是難看了一點,但是時間迫,沒法將其制作,各位大人多多包涵。”

王錫爵若有所指道:“難看不打,有用就行。”

“多謝大人海涵。”

郭淡拱手一禮,又道:“不瞞各位大人,其實在是否承包的問題上,我曾猶豫許久,而我之所以提出承包,就是因為我認為我朝的預備倉制度,較比起歷朝歷代來,已經算是非常完善,且可以持續

所謂得預備倉,就是當發生災難時,借糧食給百姓,等到災過后,百姓收之時,再加上利益還給朝廷,這比單純得救濟可是要高明許多。

那麼為何預備倉已經漸漸失效,其中最大得原因,自然就是因為寶鈔,但是如今已經沒有必要再提及這事。”

這說來也真是很諷刺,這大明寶鈔可真是害大明不淺啊。

自太祖到正統這期間,朝廷都是花“錢”來購買糧食,存儲在預備倉,而這“錢”就是大明寶鈔,憑這一點,那就注定失敗。

懂得人都知道在沒有律法

和技保證得況下,這其實就在掠奪百姓。

而如今大明寶鈔早已經被廢了,又何必再揭自己的傷疤。

“除此之外,還有諸多原因。”

郭淡目一掃,道:“我就不一一贅述,相信各位大人也都知道,并且也在之前提及過,我今日主要是從運營的角度來分析。”

說著,他指向那張紙,道:“朝廷、預備倉、百姓,這就是整個預備倉得系,而啟機制,就是天災。首先一個弊端,就是預備倉制度,使得朝廷直接面對百姓。正是因為這一點,導致整個制度于進退維谷的境地。”

Advertisement

李三才問道:“此話怎講?”

郭淡笑道:“我看過關于預備倉的一些記錄,發現借出去的許多糧食,并未得到歸還,導致預備倉不敷出,久而久之,預備倉便只剩下老鼠和老鼠屎。

在這種況,朝廷必將陷進退維谷得境地,是迫百姓歸還糧食嗎?可朝廷的初衷不就是救濟百姓嗎?如今又得百姓家破人亡,那當初又何必去救呢?”

李三才道:“這只不過是數。”

“很不幸的是,這是多數。”

郭淡笑道:“當然,這其中肯定也有貓膩,比如說有些人假借百姓之名,去謀取預備倉的糧食,導致變一筆筆爛賬,但問題在于,朝廷沒法去迫百姓還錢。”

張鶴鳴諷刺道:“朝廷確實不能將百姓得家破人亡,而你們商人就經常這麼干。”

郭淡笑道:“商人也很這麼干,因為大多數商人本就不會借,真正愿意借的,是那些地主。商人的做法,是先判斷對方是否有能力歸還,然后再決定借不借。”

李三才道:“若是這麼做,那還能賑災嗎,這就是在趁火打劫,可是這人命關天。”

郭淡道:“這就是問題所在,借錢還錢,天經地義,但朝廷救濟百姓,同樣也是天經地義,二者是存在著矛盾的,必然是行不通的,這也會導致朝廷里外不死人。”

李三才皺了下眉頭。

他也認同郭淡的說法。

有些百姓就是不肯還,那些心地仁善的員,自然也不會因此去欺百姓,畢竟百姓也不容易,其實百姓不還,還能說得過去,畢竟這糧食就是他們上去的,我之所以稅,就是因為你也會幫我。

但同時有些員經常借此私自增加利息,以此來勒索百姓,謀取私利。

在雙方的努力下,給預備倉留下了一筆筆爛賬。

王錫爵問道:“承包于商人,這些問題就不會存在嗎?”

“必然也會存在,不可能每一筆賬都能夠收回來。”

郭淡點點頭,道:“但李侍郎說得對,這人命關天,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大家活活死,這里面就牽扯到我要說得第二個問題,據預備倉的記錄來看,在風調雨順時,大量的糧食發霉,導致預備倉損耗巨大,這也足以說明,預備倉制度唯一的收,就是借著天災放貸,然后收取利息,可是一旦爛賬增多,預備倉必然維持不下。

我曾不止一次提到過,不要把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面。府并沒有合理的運用預備倉里面儲存的糧食,只是放在那里,但其實那麼多糧食,本可以通過買賣來賺取利潤,一旦利潤來源,不再是唯一,那麼就可以拿出一部分利潤去賑濟無力償還百姓。同時保證預備倉能夠良好得運營下去。”

李三才點點頭道:“你說得也有道理,那你可以幫助朝廷想辦法,為什麼偏偏要承包下來。”

郭淡呵呵笑道:“因為這對于地方員不公平。”

李三才問道:“此話怎講。”

“做買賣有賺有賠的,我也不敢保證就一定賺錢。”

郭淡道:“如果只是我幫朝廷想辦法,那麼賠了的話,是要我自己拿錢去墊,還是朝廷來墊,若因此而又導致賑災不利,是員負責,還是我負責。

當初我就提到過,我可以幫朝廷想辦法,這是我的責任,但我絕不會承擔任何責任,因為執行者得不是我,所得之利也不是屬于我的,憑什麼我來承擔這責任,那麼地方府也肯定不會承擔任何責任,因為他們只是按照我說得去做。

如果都不追究責任,誰還會將這事放在心上?

由我來承包的話,那就簡單明了,我的責任就是賑災,在此基礎上,預備倉的盈虧全都算我的,而朝廷的責任就是監督我。當然,如果朝廷能夠想辦法完善賑災制度,肯定是最好的結果。”

王家屏點點頭道:“我認為郭淡說得很有道理,目前朝廷還沒有很好得辦法,可以先承包出去,等到朝廷完善賑災制度,再拿回來便是,天下百姓將會因此益啊。”

李三才心里有些不愿意,因他們這一派希借此整頓吏治,只可惜目前他們看不到任何希,再加上閣拿百姓為由。

這讓他們沒法拒絕,因為他們之前口口聲聲說為了百姓。

作為一個臨時方案,他們很難拒絕。

但是在王錫爵看來,這臨時有可能變永久。

正當這時,一個護衛突然出現在門前,抱拳道:“啟稟大人,興安伯在趕來得路上不慎摔倒。”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