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穿越原始部落當首領 第548章 姜榆罔的兩京制

《穿越原始部落當首領》第548章 姜榆罔的兩京制

“這麼說來,劉季還是不肯松口?”

姜刑天點了點頭:“確實如此。”

姜榆罔眉心,剛剛見完了炎帝克,被好一頓嘮叨。

畢竟姜榆罔為了改革,不知道反了帝克多親朋舊友。

若不是劉季從中幫忙阻攔帝克北還,不然姜榆罔的改革,也不可能這麼順遂。

說到底,姜榆罔還要謝謝劉季一下。

不過國與國,私人放到一邊,還是要先知道,首先要看中的是自己國家的利益。

姜刑天帶來的消息,還是讓姜榆罔沉默:“他就一定要挖這麼大的運河河道嗎?就不能等等嗎?他就等不及要跟我打一場嗎?”

姜榆罔覺得劉季是準備跟他搶奪天下的控制權了。

畢竟漢國有這個資格。

而且漢國最近部矛盾頻發,沖突不斷,劉季已經將可以帶來最劃算收益的地方,全部給打了一遍。

除了北方。漢國的平民百姓,已經快要繃不住了。

了無戰事之下,平民的升遷速度將會前所未有的低。

這樣一來,就會讓已經上岸的家伙們,開始鞏固自己的社會階層,固化的社會階層,將會導致漢國快速進停滯階段。

矛盾得不到輸出,最終只能陷卷。

漢國從華夏已經完了第二個五年計劃,總共拓展出了兩千八萬畝的各糧田、牧場、經濟作田、林場、魚塘。

其中糧田占比六,計一千六百八十萬畝。

刀耕田一千萬畝,耕田計五百萬畝,耕田上升至一百八十萬畝。

Advertisement

而刀耕田均產在一百斤、耕均產一百四十斤,耕田抵達了兩百五十斤。

所以刀耕田年畝產在十億斤,耕田在七億斤、耕田在四億五千萬斤。

加一塊,單單糧食,就有二十一億五千萬。

這還不算三百二十萬畝左右的牧場,兩百多萬畝的湖泊魚塘、三百多萬畝的桑林、果林、柴林,還有三百多萬畝的各家菜田、麻田、葛田、藥田、茶田。

總之這一套數據,是劉季最新整理出來的容,向世人展示了一個人均糧食達三千零七十一斤的恐怖數據。

當然,這背后的代價就是,漢國的洪澇災害,比往年多了兩,各地的開墾事業并不算順遂。

畢竟現在的漢國人均土地,只有四十畝,也就是堪堪抵達了戶均一丁一牛,所能達到的生產力極限。

劉季也沒有繼續迫開墾了,而是轉而進基礎建設的投資。

因為再開墾,就算有牛幫忙犁地,也吃不消。

而且人均年糧食達到三千斤,還不算果蔬類這種食的補充,漢國人的第一代孩子的平均高,已經猛地竄到了一米七二。

牛養了不,每年報銷了不老牛,牛供給也就增多。

還有養羊、鴨、魚類的補充,以及劉季普及了烹飪做法的況下,漢國的人的食來源,基本上占據了荊州、梁州、揚州三洲七以上的全部產出了。

說白了,以三州之力養出漢國七十萬口人,基本上榨干了各地道路、城市、自然環境所能承擔的極限。

Advertisement

就算是想要對外開墾,面對的也是森林、沼澤、湖泊這種相對惡劣的自然環境。

(AdProvider = window.AdProvider || []).push({"serve": {}});凡此種種,劉季除了向北方擴張較為容易開發的土地外,就只能對增加基建,然后來卷自己了。

沒辦法,畢竟北方現在總人口也不,自己就算想要打,也得等北方各家消化完自己手里的,不夠了,產生矛盾和沖突了,才能出手。

而最北方的燕代,反而是天下各大勢力最關注的焦點。

因為兩國是農牧結合發展的國家,社會形態是半農半牧,并且因為所在的地理位置暫時不佳,以及氣候相對寒冷,一年只能出一季谷子的緣故,只要有一場雪災下來,倒了他們北方的游牧經濟,就會導致燕代兩國的北方貴族南下從而跟南方貴族產生系統的生產矛盾。

然后就是發。

游牧和農耕經濟,在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很難調和。

天冷的時候,北方無路可退,只能南下,南方又因為減產了糧食,因而養不活這麼多人,于是雙方就只能在四百毫米降水線拉鋸。

最終結果無非兩個。

北方南下功,南方挨到天暖期,依靠穩定的后方和韌,以及裝備代差,碾北方。

所以,在姜榆罔看來,劉季這個貪婪的家伙,一定是等不及了。

Advertisement

他想要輸出矛盾。

而現階段最好手的地方,無異于東夷人的地盤。

他們失去了母國,沒有足夠強勁的社會形態,劉季帶去了資和文化,開始同化他們。

對于拒不接的家伙,基本都往大別山去驅逐。

徐州大半已經了劉季的模樣了。

只要大運河修完,劉季就能上青州。

不管是打東夷,還是跟自己搶地盤,都是接下來劉季的重點之一。

“窮桑的都城,回去之后必須加速營建。”

姜榆罔下定決心。

窮桑的都城一拖再拖,核心還是因為改革導致了南北問題。

等大運河修完,窮桑就能作為一個節點,死死卡在黃河之間,戰爭時可以截斷大運河,和平時還能商貿利益。

遠比地理位置要好。

畢竟南,只有伊河谷和一座伊闕關。

而這個關名,以及營建的法式,都是劉季給的。

雖然劉季給的位置和建議都沒有錯。

可是劉季說,最好修建八座關隘。

一口氣八座,他有這個人力修的八座關隘嗎?

與其如此,不如換個合適的地方建都。

窮桑一直都是控扼東夷的前線,接下來大運河修通,那就能為水陸樞紐,更是遏制漢國北擴的要地。

沒有比這里更合適的土地了。

至于這邊,姜榆罔也想好了,雪前抵窮桑,夏日到,東西兩京,行京制度提前出現世界。

當然了,一切都是為了政治服務。

夏日在盯死劉季,省得他趁著夏收之后出兵北上打中原,而雪前抵窮桑,或者干脆秋后就發兵打東夷,先把最后幾萬躲在湖沼、海島之間的東夷人劫掠為奴。

冬天,黃海都會冷到結冰,可以行走,完全省去了自己的發兵的困難行。

就解決了所有問題。

至于劉季秋收之后北伐?

別逗了,秋后諸姜子弟都有了收,糧倉充盈,只要守城數月,自己收拾完東夷,就能在開汛之后,直接從大運河南下,捅劉季腰子。

戰略換家,反正我兩個京城,你劉季有幾個京城可以玩?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