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穿越原始部落當首領 第566章 劉須北游記(五)

《穿越原始部落當首領》第566章 劉須北游記(五)

偃師芻很厭煩黎粥這種姿態。

哭哭啼啼,一點都沒有氣概!

而且,這般示弱,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燕國是鄉下來的。

但黎粥也是有話說的。

燕國夫人雨師有代,讓他得哭窮,盡量從漢國手中撈到好

要說這天下誰最富。

整個北方綁在一塊,都不見的能比得上一個漢國。

人家漢國是真的富。

不說別的,就拿茶葉這一項。

北方游牧,自從喝了茶葉,就開始上這種飲品了。

他能讓北方只吃的游牧們能活得更舒服,還能促進維生素補充,凡是長時間喝茶的人,無不在變得強壯。

可茶葉價值不菲。

漢國說茶葉生產有限,加工工藝繁復,一年產不了兩百萬斤。

然后漢國自己消耗了一百萬斤,剩下的各國分潤一下,那邊一斤茶葉等于三百斤左右的粟,運到北方,無論燕、代還是唐、蔚這些國家。沒有一匹馬,換不到兩三斤的茶葉。

坐南而收北之財富,北方們眼饞還沒有辦法手索要。

帝室每年收劉季諸侯的朝貢,總計二十萬斤庫,能換來無數的收益。

拉攏大量的部落為己用。

想要漢國,還得面對帝室。

所以兩國之間其實沒有太大的沖突,至于這一次的破壞,想來更多是無心之失,畢竟劉季對外的策略,多是買來的仁義之名。

不是他不想要用武力解決問題,而是太遠了,夠不到。

Advertisement

花小錢,辦大事才是重要的。

就比如說現在,劉須運來的糧食,破壞了黎貪的計劃,也讓南部的九黎人,跟北部的九黎人離心,順道還買到了仁義的名頭。

回頭劉季如果跟帝室鬧掰了,實力稍微大一點,這群人絕對傳檄而定,甚至要對付黎貪的時候,只要他們站中立,對于漢國未來經營整個華夏,也是一個大勝利。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上兵伐,其次伐謀,其下攻城。

這一直都是劉季用兵的典章。

說白了,力有未逮之際,該花就得花。

但對于偃師芻這種面對著國家高速發展,了發展帶來的紅利,從他記事開始,燕國就是一日千里。

部眾更多了。

不用再通過游離失所來換取食了。

南征北戰獲得的奴隸,解放了他們的雙手,讓他們為了人上人。

尤是此,他很自豪。

自信棚。

認為一切都該臣服。

甚至認為臣服帝室,也不對。

帝室天子又如何?

九黎人足夠踏平他們了!

但卻忘了,現在中原各國,其實一個比一個恐怖。

帝室相較于燕代,反而每年都在打仗,手底下的士兵依舊算是列國最強的存在。

當然,中層人發展而盲目,底層人為了攀高而盲目,高層人之中卻更多被繁華迷失眼界。

但還是有智者,但更多還是基于現實來理。

比如黎貪,雖然暴怒計劃被破壞,但他還是基于現實,選擇暫時放棄南方,而去安北方的貴族,并且將孤竹氏丟出來的空間、草場分配掉,進而擴張燕國的實力。

Advertisement

但更多的還是食者鄙,未能遠謀。

(AdProvider = window.AdProvider || []).push({"serve": {}});各國君主的上限,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極限。

劉季本人經人類萬年文明匯總,信息大炸的瘋狂毒打,靠著初高中學的思政,就足梳理完整個人類文明發展的脈絡。

在框架把控之上,劉季能審時度勢創造出一個華夏邦聯國,以脈親緣為紐帶,以制度框架為約束的貴族聯合國家十余年之久,已經算是將社會發展推到了歷史上不該有的地位。

這個時候,銳意改革的國君們,在這十年,基本上已經步了固化期。

他們已經無法接更多新的知識。

因為再新,就有可能破壞他們的利益。

劉季的郡縣制度,就是一把讓各國高層君主和底層小邦諸侯無法調和的嫌隙。

郡縣制能集權。

地方各國依附在一個更大的王國之下,而國王想要擴張自己的權勢,就得推行郡縣制集權,但這會損害地方小國的利益。

現在的天下,十余年時間,九州大地,兩千諸侯,只剩下不到八百。

剩下的諸侯都去哪里了?

兼并掉了。

或者用各種由頭廢掉了。

姜榆罔改革,照搬劉季的制度,武力鎮反抗諸侯。

而且三年不朝貢的也廢掉。

一千二百諸侯,連名字都沒有來得及留下,就徹底泯滅在歷史長河之中。

Advertisement

這是一個生產力大發展的激時代,也是和階層擷取權力的時代。

所以在偃師芻看來,南邊來的劉須,破壞了黎貪的計劃,導致了他失去了立功的機會。

如果功,黎貪一定會收攏地方權力,那麼就需要合適的人去任地方長

他偃師芻能升爵,能升,能獲得更多。

可是都沒了。

劉須的到來,帶來了糧食,解決了南方的生存矛盾,于是這群九黎人獲得了時間,可以用來復耕復產,然后進備戰狀態。

因為這一場北方游牧南下事件,會讓這群南方的九黎人認識到,求人不如求己。

然后他們會開始建設城池,加強防,甚至修改阡陌走向,以及武裝備戰。

諸此種種,南邊實力會更強,對于燕王來說不算好事。

裂痕以及嫌隙已經存在,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

而黎粥還得跟這樣的壞蛋哭窮,實在無法令人接

這就是偃師芻接下來對劉須冷臉相待,甚至最后連送一下都沒送。

不過好在有黎粥帶著,劉須他們正正常常抵達了涿鹿縣。

涿鹿縣很大,囊括今涿鹿縣、懷來縣、延慶區、昌平區、門頭、房山區,包括太行山區在的的全部,分作南北兩縣。

北縣是一座要塞,主要防桑干河上游的代國。

畢竟代國首都大同,就在桑干河的上游的西邊不足一百公里

南縣就是一座建起來的王城,在今天的門頭區建起的城市,然后就地取材,從山林伐木,建造宮殿,綿延十二里,分外郭。

郭就是王宮,地臺高十二米,兩翼有磚包的城墻,后方是劉季在南方給自己修的南宮仿品。

同時遼闊的太行山、燕山走徑,了燕王的苑,燕國的國人獵鹿,需要給燕王繳稅,不然竊鹿一頭,斬。

老實說,這種設計不合理。

但聯想到蚩尤氏的發家之路,不合理也就了。

鹿可是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皮來源,食來源,怎麼可能輕易放棄?

所以將整片山區劃作私產,也就合合理了。

“倒是有別樣的景致。”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