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問鼎十國 第二十三章 亞歷山大的魏仁浦

《問鼎十國》第二十三章 亞歷山大的魏仁浦

(4, 0);

  很快對於王彥升、羅彥瓌的懲傳達殿前司各

  王彥升因狂妄悖逆逐出殿前司,羅彥瓌口不擇言,降兩級打二十軍杖。

  在趙匡胤、趙匡義兩兄弟的配合下,王彥升、羅彥瓌非但沒有因為到懲而心懷不滿,反而對於趙匡胤的大恩大義恩戴德。

  殿前司上下原本對趙匡胤偏袒王彥升心存質疑,覺得他事不公。  s̷t̷o̷5̷5̷.̷c̷o̷m̷ 第一時間更新,彩不容錯過

  卻不想只是一回頭,趙匡胤就將之逐出了殿前司,一點餘地都沒留,軍法之嚴峻,莫不凜然。

  本來趙匡胤在殿前司就威極高,這一下更添了幾分威勢。

  石守信、韓重贇自然也有了代,無話可說。

  殿前司此次的風波也漸漸消散。

  在一旁吃瓜看戲的羅度,見到這結果,也暗暗慨趙匡胤、趙匡義面對這突發事件,應對的確實得當,將自己的損失減至最小。(5,0);

  唯一委屈的也就是石守信了。

  「不過……」

  羅度嘿嘿一笑,心道:「未來的日子有你忙的!」

  表面上看此事趙匡胤、趙義是到了無妄之災,好好的自己的親信欠惹了石守信,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事

  但實際上與趙匡胤平素的事風格離不開的。

  趙匡胤豪俠義氣,對下有恩有義有賞無罰,對於屬下過於縱容,導致了他們的本得到了釋放。

  這方面從歷史上杯酒釋兵權之後的發展就可以看得出來。

  很多人都稱讚趙匡胤仁德是歷史上為數不多不殺功臣的仁德皇帝,但是本沒有人細究那些功臣在給趙匡胤收繳了兵權,下放到地方榮華富貴時,幹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

Advertisement

  這些大將沒有了兵權,又無戰可打,就開始禍害地方百姓。

  趙匡胤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故而有後人評價說「趙匡胤這個仁主幾乎善待了所有人,兄弟、功臣、士大夫,唯獨掉了百姓。」(5,0);

  在這方面羅度自認比趙匡胤做得更好。

  貪婪是人的劣,或是貪財或是貪權或是貪或是貪名,更有甚者一切皆貪。

  幾乎無人可以避免。

  哪怕聖人也是如此,最大的不同是正常人只能做到約束,而聖人有本事克制

  羅度約束自己的同時,也會適當地約束自己的屬下。

  貪財?

  正常薪俸不夠,就發福利,還是不夠,問他要都行。

  總之不能去干違法犯忌之事。

  貪

  是甜水巷的小姐不夠奔放,還是大周的不夠人?

  何必禍害良家?

  至於貪權、貪名,畫大餅,餵湯唄。

  吃飽喝足了,就有力了。

  故而羅度不怎麼擔心會給自己的部下

(5,0);

  接下來的半個月,羅度用心理著樞院的工作。

  羅度在郭榮南征的時候,接過類似的政務,有一定的經驗。

  同時他也沒有好高騖遠,而是從瑣事基礎做起,沒有一開始就介院的決策。

  瑣事最大的難點在於繁雜,難在沒有捷徑可以走。

  任誰來理都需要花費大量的力時間去耗。

  羅度最不缺的就是這份耐心,他每天都坐在一個位子幹上五個時辰以上,然後不知疲倦地幹了半個月。

  議政廳。

  范質、王溥、魏仁浦坐在一起商量治理汴京水道的事

  隨著汴京開封的擴建,人口的回遷。

Advertisement

  汴京封周邊的河渠應用,四方的田地供應,都出現了不小的問題。

  針對這種況,魏仁浦規劃了一套治理河渠的方案,只要施行到位,能夠恢復太平盛世時,天下水利以汴京為中心的盛況,順帶也能解決了沿河道農田的灌溉問題,造福以汴京為中心,方圓百里的百姓。(5,0);

  這是大周議政廳今年的頭等大事,范質、王溥、魏仁浦這三位宰相,最近都在調度此類事

  日上當空,魏仁浦將手中事分別移給范質、王溥說道:「齊兄、文素兄,等會工部侍郎會來稟報蔡水附近田地近年來的水患況,勞煩二位跟進一二。」

  范質驚訝道:「道濟兄最近走的越來越早了,這治理河道的總方案是你提出來的,怎麼現天天早退,我兩本是幫手的,現在都要為主導了。」

  魏仁浦沒有好氣得道:「真當某想?老夫得去伺候那小怪,再不勤快一些,這樞使就得換人了。」

  魏仁浦兼議政廳、樞院兩職,對於羅度的到來是舉著雙手歡迎的,能夠給他減輕很多工作量。

  對於羅度的工作態度,魏仁浦也時分欣賞,稱讚不絕。

  可漸漸地魏仁浦察覺不對勁了,羅度對於樞院的工作上手的速度遠超乎他的想像。

  從最簡單的工作開始,羅度每天都要理上百件公務,一天一天的加深著難度。(5,0);

  一開始還好,魏仁浦應對羅理過的公務,批閱起來得心應手。但漸漸地開始吃力起來,直到最近幾日,他需要好好思量才能給出對應的答覆了。

  魏仁浦暗「不好!」

  再這樣下去,自己還不得讓他鳩占鵲巢?

Advertisement

  儘管魏仁浦很欣賞羅度,卻也不想就這樣輕輕鬆鬆地就將自己手中的權柄出。

  到了力,魏仁浦已經不敢在議政廳待太久了。

  王溥哈哈大笑:「想不到道濟兄也有今日。」

  魏仁浦輕哼道:「你們也別高興得太早,這小子就是個王佐才。事嚴謹,為人圓力旺盛,接能力強。之前聽說他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將《大中刑律統類》背得滾瓜爛,原先我還不信。現在卻是不得不信……好了,不說了,告辭了。」

  范質、王溥見狀更是屢不絕。

  這個重武輕文的時代唯一的好就是文臣之間特別和諧。

  范質、王溥、魏仁浦三人都吃過時代的苦,故而更加珍惜現在得來不易的機會。(5,0);

  下面員小斗不可避免,但上面以范質、王溥、魏仁浦為主的議政廳卻是十分和諧。

  因為他們知道離功還遠著呢。

  儘管郭榮已經極大限度地提高了文臣的地位,但大周依然是一個以武為尊的王朝。

  且不說節度使的權勢,大周所有州府刺史八都是武將,一半是於軍略的文臣,真正的純文人不足一,多是充當刺史副手或者地方縣令。

  儘管羅度現在手握軍權,可在范質、王溥、魏仁浦的心底,還是屬於文人一系的。

  魏仁浦信步來到樞院,桌子上果然放著羅度送來給自己批閱的公文,心底拿定了主意,不能再這麼繼續下去。

  得好好的分配職權,各管各的,免得給找不自在。

  隨手拿起公文,是關於人員調配的。

  南門巡檢使韋皓任職兩年,為人清靜儉樸,與人為善,盡職盡責,南街兩次走水,韋皓皆先士卒,撲滅火勢,因獲晉升。南門巡檢使暫無合適人選,建議以韋皓副手薛秋暫代。是否轉正,視其表現。(5,0);

  魏仁浦亦沒多想,直接批了一個準字,蓋上了大印。

  這種人才,理所當然地應該得到晉升。

  在沒有合適人選的時候,以副手暫代或者直接轉正都是常態。

  十三日後。

  樞院吏房戶曹參軍葛怡有些恭敬地看著坐在上首的趙匡胤,心底有些忐忑。

  儘管趙匡胤滿腔壯志雄心不滿於李重進、張永德、羅度之下,但其實他自的地位已經超然了。

  僅次於三人,年紀輕輕就與向訓這樣的老將並肩。

  以他的份地位,在葛怡眼中便如龐然大一般,本得罪不起。

  「都指揮使臨寒舍,下蓬蓽生輝。」

  趙匡胤是來求人的,也沒有故作姿態,直接道:「你負責管理將士晉升,現在京中有什麼好一些的職位?要六品左右的,某這裡有一個人選,不知葛參軍是否願意推薦?趙某記你個,日後定當相報。」

  葛怡搖頭道:「回指揮使,目前沒有合適的職位。」(5,0);

  趙匡胤眉頭一挑,沉聲道:「看來葛參軍是不願意某這個朋友了?」

  他本武藝超絕的虎熊之將,此刻怒目圓瞪,煞氣徒生。

  葛怡嚇得臉蒼白,忙道:「非是下敷衍都指揮使,而是羅副使最近接手了樞院的大多工作。他用了半月時間,將樞院累積下來的雜務近乎清空,在京諸多空缺職位他都安排了適當的人員上任。除非外調,不然真沒有空閒職位?」

  趙匡胤一聽又是羅度,難的撓了撓頭:這傢伙,怎麼魂不散,哪裡都有他。

  「一個職位都沒有了?」

  葛怡遲疑片刻,說道:「到有一個,從五品的,南門巡檢使。幾天前升了職,現在由副手暫代,目前倒是沒有聽說安排新人接替。」

  趙匡胤暗自遲疑:從五品?到也差不多。

  以王彥升的功績還是有資格擔這個的。

  只是南門巡檢使職位不高,權勢倒不小,不知王彥升能不能勝任。

  趙匡胤問道:「真就空不出一個職位?」

  葛怡道:「不是不行,但下肯定做不到。現在的職位調配是羅副使定下的,魏正使蓋印的。下哪有這能力擅?」他說著看了趙匡胤一眼,言外之意是:「找我做啥!」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