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3章 出關
兩人作別,李績還要留在這裡等十一娘,蓮花自去,也不知道他是離開天擇,還是繼續在這裡找地方潛修?
李績沒問,這是每個修士的, 但以他的判斷,蓮花和尚大概率是會出去的,畢竟,得到三鴻承認才是合道的基石,隻一個鴻茅,可能有引薦之功,卻無決定之力!
怎麽才能合先天大道?在李績和蓮花看來, 並不單純決定於某個方面, 先天大道認可是必須的,四鴻化大道不反對也是條件,至於還有什麽其他的,還需要繼續索!
抬眼向天際,那裡有一凡人不能察的暗,不用想,那就是他離開的通道,和進來天擇大陸的耀眼明正好相反。
這也是他和蓮花一定要在莫須碑中磨練道境的原因。
外來修士進天擇大陸,只有一個出去的辦法,進任何一個先天后天大道碑,經過鴻茅大道的修正改變之後,才能看到出口,就相當於強迫質的烙上鴻茅大道的印跡,不管你願不願意,否則就只能永遠留在這裡。
這就是屬於一種強製的傳道,讓主世界修士不得不在某個道境上去迎合鴻茅,是闖進來的代價,鴻茅的意思很明確,我善待你們, 你們出去後替我宣揚開來!
在天擇大陸所有所有先天后天大道碑中,都要接鴻茅大道的洗禮和再教育,你不好好學?不認真改?那你出去後一樣看不到出口!
就隻除了一個道碑--莫須碑!
這裡講究的是自創大道,沒有規,所以在這裡磨練,不需要擔心會打上鴻茅的印跡!
李績,蓮花兩人是多鬼的人,初來陌生之地可不會輕易進某個道碑被打上烙印,所以,莫須碑就了他們共同的選擇。
對李績來說,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出去的條件,不管他那個命運枷鎖能不能消去,只要是他們兩個一同出去,那條命運鎖鏈在三鴻大道下就本不值一提。
現在的問題是,這隻凰已經在命運大道中待足了千一百年之久,還沒有什麽靜!這廝-鳥,真是不拿時間當時間用,以為人類的時間和它們太古一樣麽?
………………
玉清境,清微天,道家系中的第三十五天,
這是一片混沌空間,還保留在宇宙之初的形態,沒有宮殿仙閣,沒有仙禽聖,沒有四方祥瑞,也沒有人!
如果站在自然天道的視野上來看這片空間,能夠明顯區分的,就是三十五道各自迥異,系自,又互相依賴,互相爭伐的先天大道力量,在這片混沌空間中進行著無休止的糾纏,此起彼伏,起起落落,
留在這混沌空間的是先天大道的一部分,也可以稱為核心,也可能就僅僅是先天大道在主世界力量的映照,互為淵源。宇宙中的先天大道力量不滅,它們在這裡就永遠不滅!
這種大道意境的此消彼長,將會通過冥冥中的聯系,傳遞下去,不僅是下面真仙的禹余天,還是人仙的大赤天,也包括主世界凡間,甚至也包括遠反質空間的天擇大陸。
它們在這裡互相衝撞之間的影響,就決定了整個修真世界的走向;在這裡,它們遵循著四鴻大道的軌跡,但同時,變遷消長中卻自有自己的規律,也並不完全以四鴻大道為唯一準則。
三十五種不同大道中,有些大道明顯與眾不同,有五種是異常的強大,明顯區別於其他大道表現,這是大羅金仙的大道,
和修士們腦補想象中的不同,仙庭之上並不如它們想象的那般秩序井然,奐,也許在大赤天和禹余天還是想象的那種仙家氣象,但到了清微天,卻完全回到了宇宙之初的原始形態,
至於更上一層的大羅天,在現實之外,在想象之中,在虛無之間。除了五名大羅金仙,誰也沒見識過,而這五名大羅金仙,卻常年泡在清微天,從不見離開!
相對異常的還有三種,大羅金仙的五種先天大道是異常的強大,是主宰,而這三種先天大道則是異常的疲弱,在其他幾十種大道的排斥中夾求生存。
為什麽疲弱?因為這三種大道沒人去合!
但在最近一段時間,這三種大道中的兩種出現了極微妙的變化,變的開始活躍起來,這種程度的變化眼幾乎不可辨,但對其他擁有合道者的大道來說,卻如黑夜明,十分的清晰!
都是掌控先天大道的存在,對這種變化意味著什麽都心知肚明,於是,一系列若有若無的布置就通過大道的方式傳遞了下去。
先天大道,不存在互相影響控制,哪怕是大羅金仙的大道,它們的核心就是獨立,沒有從屬,但先天大道沒有陣營,合道者卻有!
每個先天大道都想在這片混沌中佔據主導地位,這是先天大道的本,也是合道者的本,它意味著在主世界的潛移默化中現大道的價值。
要現價值,就要有排序,除去五種大羅金仙的先天大道佔有牢不可破的統治位置外,其他的先天大道皆在互相較力中,這種較力過程緩慢,影響廣泛,不僅比的是大道的底蘊,也有一定的圈子。
這就是新近將要產生的兩個先天大道之所以被人關注的原因,誰都希上來一個潛在的朋友,而不是對立的敵人。
這裡沒有仙人,金仙也好,大羅金仙也罷,真不會留在這混沌空間,而是散宇宙……
在主世界,在凡間!
化千萬,或為漁僬,或為帝皇,或市井,或為聖人,或為走卒,或為大儒……但他們和清微天上自己的合道大道是相通的,他們就是道,道就是他們。
很難想象高高在上的金仙大羅金仙們是這種生存狀態,除了他們自己,連人仙真仙都以為清微天大羅天是別有一番仙家氣象,卻不知道仙之最高存在,其實是在人間!
隨著時間的過去,道德和厄運的變化跡象越來越明顯,那是無主的先天大道在準備迎接自己的另一半!
(本章完)
凡間百姓若遇坎坷離合會去求神拜佛,可若是神仙呢? 她失去了混沌之劫前三百年的記憶,忘記了她曾經最隱秘的愛戀。 但她不會忘記一個人這六萬年來孤獨相守,不會忘記他在北海深處千年冰封,不會忘記他在青龍臺上挫骨焚身之痛,不會忘記他為她魂飛魄散化為灰煙…… 如今,這九州寂寥,三界落寞,乾坤臺上唯剩她孤單的身影。 她知道,這一輩子,她對得起漫天諸神,對得起九州八荒萬物生靈,對得起撒手而去的父神擎天,卻唯獨對不住一個人。 她負他何止十三萬載,欠他又何止三生三世。 這一次,換她等他歸來。縱使千萬年,也不會離開。
鄙人不才,年方十九,打小就是一名道士,上有師兄十數位,下惟餘最小,俗稱關門弟子。師門太窮,師兄們難耐清苦,幸掌門師尊豁達,任由眾師兄散夥而去。 後有三位師兄迷途知返,年紀頗大,皆有四五十。 蒙師尊垂青,逝前傳掌門之位於小道,然無論年歲或資曆皆不能服眾,三位師兄不服。師門不幸,小道不是軟柿子,絕不退讓,與之內訌。 山下村中,有新舉人,乃小道發小,師尊逝前亦有交代,護送其進京趕考。義不容辭,且容小道人間走一遭,回來再與眾師兄鬥!
有些人生來便就不凡,有些人生來就站在那九天之巔,混沌初開,靈衍萬物,三千生靈,坐而論道,且看一介凡人如何在危險重重之中的修真界拓馬長槍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