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詠把茶放在小幾上,示意了一下孫節,孫節也出去了。
狄詠開口:“父親,事已至此……”
“嘿!你也知道自己鑄下了大錯?”狄青眉宇一挑,巧了嘿,還不遮不掩了。
“不是,父親,你聽我說,你看這昆明……善闡府怎麼樣?富不富裕?氣候好不好?”狄詠問著。
“善闡府再怎麼好,那也是大理國的,是段家的!”
“父親,現在不就是大宋了的嗎?開疆拓土之功,幾十年來,哪里還有?”狄詠如此說著。
“怎麼?如此說來,你還有功?”狄青語氣一直不善,卻是也只得聽自己兒子說下去,他要的是一個解決之法,就如狄詠所言,事已至此了,拉稀的屁,也只得去。
“自是有功,此番出征,一滅儂智高,收復了邕州失地,二得善闡府,一年說多了幾十萬貫的稅賦,如此大功,何人比得?”狄詠說著。
“你當真不知其中利害?”狄青也不打啞謎,直問重點。于國而言,平賊開疆,自然是大功一件,這話沒得說,對于武夫的價值觀而言更是沒得說。但問題的關鍵不在這里。
“知,豈能不知。卻是這戰事真非我擅自開啟,實乃大理國之人挑,也非大理段氏,是那大理高氏,高氏把持朝政多年,與楊氏爭斗不休,許是我來得不是時候,造誤會,那高氏以為我是那楊氏的援兵,所以擅自襲擊我軍,所以才開大戰。無奈啊!”狄詠說著。
狄青終于轉頭看狄詠了,只問一語:“這番說辭,到得汴京去,你說得通嗎?”
“說得通,絕對說得通!”狄詠自信非常!
“京中之人,比你父還傻?”狄青再問。
“此非聰慧與否,平賊之功總不錯吧?至于開疆之功,三事而已,一是何人領兵,二是以何罪伐之,三是勝敗!”狄詠把事說了。
誰打的,什麼原因,贏了沒有。翰林子弟狄詠打的,因為大理窩藏賊首勾結逆賊,贏了,而且連大理東京都占領了,請問還有什麼問題?
請問還有什麼問題?
狄青卻答:“此不足矣,大理使節,必然要去汴京,如何應對?”
“不過臣賊子爾,他國之臣賊子!”狄詠深知大宋士大夫的價值觀,而且大宋朝廷也知道大理國之局勢,不論楊家還是高家,這種人派出的使節,只需要狄詠義憤填膺一句“臣賊子”,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一番,就足以讓那些士大夫與皇帝也跟著義憤填膺!
甚至還會覺得狄詠出兵打高氏,反倒附加了一點大義。
意識形態,古往今來皆是如此,不“民主”就有罪!天朝上國大米立間有權幫你民主。
狄詠一番話,狄青沉思著。
狄詠又道:“父親放心,我便立刻趕回汴京,局勢便盡在掌握!我大宋仁義之國,豈能坐看臣賊子欺主?到時候便是家,興許也會來一句,當撥反正、還政于段氏……”
;當還政于段氏?
這一句話,讓狄青陡然有種豁然開朗的覺,后路來了,就這一句話,狄詠這回的危機算是真的解了。
大不了到時候再把善闡府還給段家,反倒有功,更占據了道德制高點。
狄青如此想著,眉宇已然舒展,但是狄詠卻不是這麼想的,這都他媽是借口,昆明是不可能再給別人的。
楊家也十有八九不會把皇帝再放出手,更不會把權力出來,楊義貞可是連段家皇帝都敢殺的人,豈能把皇帝這個大旗白白送走?一個石城郡與善闡府算什麼?大理可有十幾個州郡府,還有龍興之地羊苴咩城。
狄青微微點頭:“嗯,你如此一說,倒是有理了!”
“父親不氣了?嘿嘿嘿……”狄詠笑著。
“氣煞我也,事前如何不來稟報相商?你可還當我是你父?”狄青喝問。
狄詠反倒不答,又說正事:“父親,近些日子,我寫了一份平南策,隨后送與父親。這邕州必須改制,不能羈縻,要修路,要開礦,要以朝廷直接統諸州。此策我也一并帶到汴京,陛下必然允之,而父親當立馬著手去準備,一定按照我平南策之中的辦,如此邕州,再也無憂,反倒往后還助力!”
“與我看看再說!”狄青不置可否。
狄詠也不在意,反正到時候這《平南策》會變皇帝之命,皇帝之命,狄青必然是鞠躬盡瘁的。這事,趁著大勝之威,加上狄青督辦,必是能。
“父親,孩兒還有一語!”狄詠音量微低。
“你說!”
“大理高楊兩家,必不會如此善罷甘休,必然磨刀霍霍。此城不可失,一旦有失,反倒有罪!”狄詠這話道理很深,也是拖住狄青的理由。
沒有人不想占便宜,沒有一個國家不想占便宜,即便有大義與道理束縛,但占便宜就是人。昆明若是不失,怎麼拿置都行,如今大宋可以站在了道德制高點上。
如果昆明有失,拿的本錢沒有了是其次,大宋的臉面就真的掃地了。狄青頭上還有一個敗軍之將的頭銜,戰神的名也大減。
“為父懂得其中道理,不用你來多言。”狄青沒好氣說道。
“那孩兒這就啟程返京!”狄詠是真的急著回京,至要比大理使節先到。大理使節也必須要到汴京,否則這道德制高點還站不上去。
“生了你這麼個無賴子,當真教我減壽十年!”狄青還埋怨著,真是惹事生非。好好的,非拉一的稀!
狄詠還答:“父親,有子如我,必教你增壽一二十年……”
還有后半句沒說,怎麼也活個六七十歲的,不至于過兩年就惶恐而亡。
“滾!無賴子,脊仗可沒吃夠?”狄青站起來又是舉鞭。
“夠了夠了……”狄詠撒丫子就跑,去點齊他從皇城司調撥的三百人馬,趕走!
嗯,還得帶上錢一起回去。
還有邕州的俘虜以及賊寇家眷,還有大理國的一些俘虜,都得帶上,獻俘是盛事。大理國的俘虜也還有當證據的作用。
--
作者有話說:
肯定的,還有。
他是一個吊耳郎當的新兵,在外人眼裡他是個狂傲不羈的兵痞,但他確是個射擊高手.軍區大比中嶄露頭角,輕鬆贏得大比第一,引來衆多目光注視.加入特種大隊,以列兵軍銜擔任分隊隊長,展現出過人的特種作戰領導才能,帶隊完成衆多艱鉅任務.加入特殊部門,破壞..
——“我叫王笑,不是開玩笑的玩笑。” 社稷傾覆,危亡之際,三萬鐵騎入遼東。 山河破碎,天下五分,肯使神州竟陸沉?
明朝末年,天災人禍,戰亂四起! 李建安穿越成為破軍戶,窮困潦倒。 叮! 系統來了! 可以複製物資! 「糧食X100袋」 「盔甲X100套」 「火槍X100把」 「大炮X100門」 哈哈哈,李建安徹底發了,富可敵國! 「你一個小旗?有自己的騎兵?」 「你一個百戶?敢和韃虜對陣?」 「你一個千戶?有自己的艦隊?」 崇禎皇帝哭了;「李哥,幫幫忙,借我點糧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