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夜,狄詠才回到家中呼呼大睡起來,一夜宿醉,狄詠睡到日上三竿還沒有醒。
倒是孫之文一臉慌張趕來了,聽得狄詠還在睡覺,站在狄詠臥室門口就是大喊:“兄長,不好了不好了……”
狄詠還是沒醒。
孫之文顯然真是急壞了,上前一邊拍門一邊喊:“兄長快醒來,大事不好啊!”
狄詠方才悠悠轉醒,問了一句:“什麼啊,就大事不好?”
“兄長,今日大早,左掖門就聚了幾百士子,聯名上書彈劾你啊!侍把上書帶去給陛下了,這些人又往國子監去了……大事不妙啊!”
孫之文能大早就知道這些消息,還真就是他這際花的人脈關系,知道了自然就著急不已,這事要是沒弄好,狄詠可就真前途盡毀了……
必須得趕快應對,因為彈劾的奏折,那自然極盡抹黑之能事,必然不會真是昨夜的真實況,只會著重放大狄詠昨夜言論里的不當之。
如果狄詠不見招拆招去應對,那他狄詠之后就百口難辯了。
卻聽狄詠聲音傳來:“莫急,待我穿洗漱,去趟國子監。”
“兄長,最好是宮去,你可是樞歐承旨,宮不難,宮面圣,當面辯解,才是上策啊!”孫之文給狄詠出謀劃策,倒也不能說孫之文謀劃不對。
狄詠卻答:“宮不必,去國子監才是關鍵!”
這事,就不是朝堂政治傾軋的問題。這是學之爭,學之爭的勝負手,不在皇帝,而在國子監。只要狄詠勝了,皇帝那里,自然有人去幫狄詠說,比狄詠自己去說還要有效。
狄詠不不慢起床穿洗漱,還連帶吃起了早餐,可把孫之文給急壞了。
倒也不是狄詠不著急,而是此時急也沒用,他此時自己下場與人再爭奪,再如何也是雙拳難敵四手,劉幾大早上把昨夜之口錄送到胡瑗那里,也還得給胡瑗一個閱讀與思索的時間。
所以狄詠若是早到國子監,反而被人群起攻之,一個幫手都不會有,所以必須得去晚一點。這已然不是什麼南北之爭,此時哪怕是北方士子,哪怕是狄詠同鄉,也不會有人站出來支持他。
不是這些士子怕事之類,就是狄詠言語,當真有些驚世駭俗了,讓這些年輕士子難以分辨。
此時垂拱殿側的書房里,倒也是爭論而起。
政事堂的相公,翰林的學士,侍讀之類的近臣……反正都是大文士大文豪。
事大家都已知曉了,但知道的還只是一邊之言,幾百士子鬧事,也把大佬們給嚇了一下,還好不是朝堂政事,便也輕松了許多。北宋朝的士子學生,還真就有上書的傳統,也就是鬧事的傳統,經常讓人一個頭兩個大。
皇帝也皺著眉頭,他其實沒啥多余的想法,大致上不關他的事,只問:“諸位有何見解?”
眾人互相看了看,也是為難。
梁適自是不會把狄詠拿來噴的,歐修自顧自在生氣,氣自己這弟子喝多了酒就瞎胡鬧。
另外一個宰相陳執中想得一想,倒是開口了:“此事,要說事功嘛,倒也無妨,學學派,不外乎百花齊放,便是文風鼎盛。卻是這事功要代大學,那就僭越了,狄子道此舉頗為不妥……但也念在其年,了見識,學生之間意氣之爭,在臣看來,不必太當回事……”
陳執中,理意見上,大概就是和事佬,小事,和個稀泥,過去就過去了。態度上,其實有些偏袒狄詠,這就是好印象帶來的好。
陳執中先說了,梁適自然也就開口了:“嗯,陳相公所言在理,才華橫溢,自是傲氣在,年意氣,爭也就爭了……”
“小小年紀,口出狂言,不知天高地厚,著實該罰!陛下,臣以為,當誡之!”這話,歐修說的,語氣嚴厲。卻也是高舉輕放,罵是罵了,最后來個“誡之”,就是要批評一下。
皇帝點著頭:“那就……歐學士擬個訓誡書,翰林院蓋個印,張出去,讓學生們散了,不要再來鬧了。”
“臣這就去草擬,送來陛下與諸位相公定奪。”歐修很生氣,這個子弟,消停不了三天,總要惹是生非。
……
卻說國子監這邊,狄詠是姍姍來遲,來得也正好,胡瑗剛看完劉幾送來的口錄,在書房里坐了一會,才到堂前。
學生們也在堂前落座,有人已經準備要告狀了。
;這時候,狄詠進來了,落座。倒也正好,有人還怕他心虛躲著不來了。
鄭獬第一個起開口:“夫子,學生有一事要稟!”
胡瑗其實心知肚明,卻拿出看完的口錄,說道:“你先看看這份口錄,看看有無差錯!”
胡瑗這舉,就是公正之舉,不偏聽偏信,劉幾送來的,他還要給另外一個當事人看看,如果另外一個當事人認可了,那這事就才算是真正清楚了。
鄭獬不明所以,上前躬接過,低頭開始看,原來是昨夜辯論的記錄,立馬認真看了起來。
看完之后,鄭獬點頭:“就是此事,倒也不知何人記錄得如此全面,學生要說的,就是昨夜之事,狄子道大言不慚,悖逆至極,以其小小見解,妄議圣賢之言,還口出狂言,要以事功為大學,說什麼圣人之大學,非讀書人與員之大學……”
胡瑗擺擺手:“嗯,老夫已知了……上課!今日就再講一講大學之道……”
鄭獬大喜,便是知道胡瑗這是要撥反正,好好讓某些人知道知道什麼才是大學之道。
狄詠其實也有些張起來,抬頭看著胡瑗,深吸一口氣,心想,胡大佬,你可別讓我失啊……你之前可是說事功是可以的,你可不是迂腐之人。
胡瑗開口:“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這話,圣人錯了嗎?”
說完話語,胡瑗左右掃視。
“自然是沒錯的!”程頤先接了。
胡瑗點著頭:“嗯,自是無錯!”
程頤臉上的笑忍都忍不住,甚至下意識去看了一眼狄詠。
卻聽胡瑗又問:“何謂止于至善?諸生來答!”
程頤上一答得了鼓勵,立馬又接:“止于至善,德之至也!無尚之德,便是止于至善。”
胡瑗不說話。
鄭獬又答:“夫子,止于至善,便是無終止之追求,時時修,時時濟民。”
胡瑗沒說話,看了一眼狄詠。
這是示意,狄詠自然立馬答道:“學生昨夜之言,止于至善,明德親民之極則也!”
胡瑗顯然在口錄中已經看到了這句話,此時聽得狄詠再說,欣點點頭:“狄子道此言甚好,明德親民之極,便是止于至善。看來狄子道對于大學之道,深有見地,治學有吶!”
狄詠聞言,立馬放心了,大事已。只是這個回答,抄自王明。
卻是胡瑗夸了一下狄詠,滿場之人皆是變,鄭獬急了,連忙問道:“夫子,這話雖然是狄之道昨夜說的,但他說事功便是大學,豈有此理?”
程頤頗事不妙,也問:“夫子,事功之言,豈能是大學?學生不解!”
胡瑗忽然起了,用眼神再次掃視滿場,最后看向劉幾,先說:“取紙筆來記!”
劉幾連忙筆,一張紙鋪上,一臉張看著胡瑗。
胡瑗踱步而起,也開口:“圣人大學之道,微言大義也!言之在理,以為君子之求。而這求得之法,圣人并未詳述,自是可以千差地別。難道狄子道之事功就求不得明德親民乎?”
高!
牛!
狄詠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覺!
大儒就是大儒。
什麼意思?胡瑗說,大學之道,那是一個目標,是一個目的,是一個追求的方向。但是圣人又沒有說一定要用什麼辦法來達,你可以自己修養大學之道,你也可以勤于講學教化……
但狄詠之法,那也是可以明德親民的,腳踏實地去做事,去讓百姓過更好的生活,也是明德親民的方式之一。
狄詠立馬接了一語:“夫子,學生之言,求的是讀書為者之大學,為民事功之大學!”
胡瑗笑了笑:“好一個為民事功之大學,此語,大善!治世安民之道也!”
劉幾忽然筆一抖,字都寫歪了,激不已,又連連去寫記:胡夫子曰,為民事功,大學也,治世安民之道!
就這一句話,興許已經代表了一個學派正式走上歷史舞臺。事功,本就是要崛起的,要與理學鼎立相爭的。
滿場眾人,卻是一片愕然,一個個看著胡瑗,傻愣愣的模樣。
胡瑗還問:“諸生還有何要解?”
“夫子……學生以為……這個……”鄭獬話先說了,容還在想。
狄詠已然起:“拜謝夫子解,學生必以事功為學,窮極畢生,不敢懈怠!”
“好,治一道,窮一生,治學之道,便該如此!”胡瑗夸著狄詠,他是真的認可狄詠之語。讀書為何?不過就是治世安民,能真的為民當,豈能不是大學?
--
作者有話說:
穿越到《我是特種兵》的世界,得到特種兵系統輔助,他是當之無愧的影帝,特種兵,飛行員。化妝滲透,全靠演,在每一個兵種都做到了極致,是當之無愧的兵中之王。
穿越成了劉禪,一開始就來了一場驚心動魄之旅,被趙雲帶著在長阪坡來了個七進七出。今生我為劉阿鬥,還要不要人扶了?劉禪慢慢發現他走的還是挺穩的,貌似他的便宜老子劉備,二叔關羽,三叔張飛這些纔是需要人扶的。於是乎年幼的劉禪就擔起了重任,扶著扶著,便漸漸為大漢扶出了一條康莊大道,三國爭霸,蜀漢為雄!
贏玄穿越到了大秦,得到了天帝系統,成為大秦帝皇,開啟屬於他的大秦霸業。秦皇天威,鎮壓萬界。凡日月所照,天威所至,山河萬界,皆為秦土。大秦銳士,所向披靡。凡兵鋒所指,天下各國,聞風喪膽,無人可擋。贏玄君臨天下。朕是秦皇帝,萬古第一帝!
方昊穿越了,只想老老實實的當個敗家子,做個大閑人,但奈何實力不允許,內憂外患,愣是把一個敗家子逼成了救世主,無所不能!種田,發展工業,驅除外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