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北宋穿越指南 0189【立威】

《北宋穿越指南》0189【立威】

宋神宗要求地方員,對堯陵進行春秋兩祭。

祭祀時間并不固定,錯開農忙和雨天氣即可。

朱銘磨磨蹭蹭赴任,行至雷澤縣時,已經接近秋天,完全可以提前祭堯陵。

這玩意兒需要籌備,不可能驟然舉行,朱銘今天是去重劃區的。

鄭元儀和侍妙妙,以及兩個相撲,還有白勝、李寶留在賓館。

朱銘帶著其他人上路,還未正式出發,他就對兩位縣說:“儀仗太過隆重,減去一半隨員。”

“是!”

曹元歸更加明白朱銘的格,這位知州不喜歡擺架子,而且比較厭煩虛頭腦的東西。

曹元歸招手喚來主簿耿鼎臣,一番低聲耳語。

耿鼎臣又來押司,吩咐了幾句,押司立即解散一半人手。

“當當當!”

不但隨員數量減,鳴鑼開道的時候,鑼聲也降為三響。

朱銘扭頭看向曹元歸,不點頭微笑。這個知縣有點意思,慣會揣心意,而且還知道舉一反三。

沿街百姓聽說知州出行,紛紛避讓到兩邊。

也有一些店鋪員工,站到門口看熱鬧。

朱銘出城之后,白勝、李寶也牽馬離開賓館。

賓館差役連忙上前:“兩位貴人有事盡管吩咐,缺了甚什,俺立即讓人送來。若想逛街散心,俺便讓人做向導。”

白勝說:“不必麻煩,就隨便走走。”

差役也沒多想,點頭哈腰送他們出門。

李寶牽馬來到街上,忍不住吐槽:“做了知州隨從,便跟當一樣,縣里都得小心伺候著。”

白勝來一句:“這狐假虎威。”

李寶雖然喜歡舞槍弄棒,卻也正經讀過書,不笑道:“白二哥用詞頗為考究。”

二人轉過街角,同時翻上馬,直奔城外而去。

一直奔行到郊外,他們找地方換服,連頭巾都換了一副。

Advertisement

地方員主持祭祀活,就沒有不擾民的。

谷林山周邊各村,不但無法進山砍柴,還要承擔祭祀差役。

打馬來到一村落,白勝逮到個村民詢問:“差可有來過?”

村民把他們也當差,瞬間苦著臉說:“縣衙公人已來過了,怎還有第二回?”

“村中誰最有威?帶俺們去見見。”李寶說道。

村民不敢拒絕,帶他們前往一大宅。

白勝亮出朱銘給的牌:“知州差俺辦事,此間主人,速速出來迎接!”

門子慌忙把他們請進去,沒走多遠,就見一老者帶著家人出現,作揖行禮道:“貴人容稟,祭祀堯陵的免役錢,老朽已替都正墊付了。都中丁役,也安排妥當,明日必定去應差。”

白勝問道:“既給了免役錢,為何還有丁役?”

“免役錢是該給的,役丁也是該派的。”老者小心翼翼回答。

李寶問道:“此次祭祀堯陵,本都的免役錢是多?役丁又有幾個?”

老者照實說道:“免役錢足佰二十貫,役丁二十五人。”

這邊正問話呢,猛地闖進來十多個青壯,個個都帶著槍棒和樸刀。

為首的壯漢怒吼道:“二伯爺,可是府又來盤剝?真個還不要臉了,辰時來一回,巳時又來一回。俺便是此地都正,惹惱了俺,殺進城里宰了那鳥!”

“混賬,快退下!”

老者怒斥道:“祭祀堯陵,乃家安排的差事,這兩位是知州的親隨,哪得到這廝嚼舌頭!”

壯漢不敢再嚷嚷,死盯著白勝和李寶。

如果是尋常雜役,他肯定要鬧起來。但祭祀堯陵是真不敢造次,這玩意兒涉及到皇命,稍不注意就會捅出大簍子。

白勝問道:“你這都什麼名字?”

老者回答:“堯陵鄉第一都。”

Advertisement

李寶拿出一支竹管筆,這是朱銘送他的,當即借來墨水,在小本本上記錄:堯陵鄉第一都,免役錢二十貫,役丁二十五人。

“叨擾了,告辭!”

白勝抱拳轉,跟李寶一起離開。

老者被搞得有點懵,稀里糊涂送他們出門。

青壯也是一頭霧水,問道:“二伯爺,這兩個賊廝沒索要錢財?”

“沒有,”老者搖頭道,“只說是給知州辦事,也不曉得葫蘆里賣什麼藥。”

……

朱銘抵達谷林山外,已經臨近中午。

進山的地方有個村落,午飯便在村中大戶家吃,村老們帶著年輕人等候多時。

縣令王畋介紹說:“太守,這位是本地耆老劉太公,今載恰至耄耋之年。”

朱銘拱手道:“老先生高壽,可還朗?”

劉太公連忙回禮:“托太守的福,能吃下一碗干飯。”

;“吃得下飯,定能長命百歲,”朱銘主攙扶其前行,“不提前打聲招呼,今日便來叨擾,晚輩實在是冒昧了。”

劉太公沒想到竟有如此禮遇,知州攙扶著他走路,頓覺雙發飄,聲音抖道:“不敢當,太守但有差遣,老朽便安排人做事。”

村中最大的宅子,飄來陣陣香。

朱銘被請進去落座,一碗碗吃的端上來。

不待仆人拍開酒壇封泥,朱銘就朗聲說道:“酒水撤下去。”

劉太公笑著說:“這是本村自釀的酒,請太守品鑒一番。”

朱銘表嚴肅道:“祭祀之事,當遵禮制。三日齋,七日戒,不飲酒食辛,不與妻妾同寢。此乃古禮,不可妄廢。”

眾人面面相覷。

朱銘又指著桌上食:“含有蔥、韭、蒜等辛之食,全部撤下去,分與村中鰥寡孤獨。只要我在濮州做,任何吏,敢在祭祀堯陵前飲酒食辛,爾等皆可前去州衙檢舉。誰敢對帝堯大不敬,定讓他丟罷職!”

Advertisement

眾皆肅然,隨即若有所思。

特別是那三位縣,昨晚在賓館的時候,朱銘當著他們的面喝酒。

今天卻又說不能喝酒,明擺著就不是什麼遵禮,而是在警告他們不可擾民,不可借機向百姓索要酒食。

曹元歸說道:“把酒撤下去,有辛的菜肴,分與村中百姓。”

劉太公連忙附和:“撤撤撤,太守是對的,不可逾了禮制。再去烹飪些食,記得別放辛。”

“不必了,”朱銘說道,“吃的若是不夠,端些來腌菜即可。”

曹元歸、王畋、耿鼎臣三位縣,悄悄的互相使眼,他們都已經明白,朱知州此刻在立規矩。

如此強態度,而且句句在理,不容任何人反對,今后的日子必不好過啊。

就拿祭祀來說,事可大可小。

小到可以一笑而過,大到可以丟職罷

如果朱銘想要搞事兒,一封彈劾奏疏,就能讓他們丟。比如,彈劾他們祭祀前不洗澡,這他媽怎麼自證清白?

這頓飯吃得很不愉快,劉太公忐忑不安,生怕自己得罪了知州。

用餐完畢,朱銘又來一句:“今日食,作價幾何,都記在祭祀用錢上。接下來幾日,人夫、豬羊、竹木、柴炭、豆麻、灰草等,一筆一筆要記得清清楚楚!此次祭祀所耗錢財,我查賬之后,會立一個規矩,作為今后祭祀的定制。”

曹元歸暗自嘆氣,拱手說:“是!”

“眾人歇息兩刻,再隨我進山劃界,”朱銘吩咐道,“再找幾個石匠,不但要打造區界碑,我還要立一塊‘祭堯不擾民碑’。今后但有違反者,任何人等,皆可去州衙告狀!”

三位縣,快要瘋了。

他們已經決定配合知州“仁政民”,但他們所理解的仁政,似乎跟知州的仁政有點不一樣。

下午,朱銘帶人進山。

朝廷確定堯帝的陵寢在此,但埋在哪里肯定沒法說。于是選了風水好的所在,建了祭壇和廟宇,作為春秋祭祀場所。山中百姓,只留了五戶,流為廟宇上香祭掃。

朱銘指著廟宇,下令道:“以此為中心,丈量土地,方圓一里圈為區。”

曹元歸忍不住說:“方圓一里是否太小?”

朱銘說道:“圣賢與道合一,廣有宇宙天地,帝堯怎在乎陵寢大小?人民敬堯,存乎一心,意誠則靈。”

三位縣不敢辯駁,只得讓吏員們照做。

朱銘又說:“劃定區之后,四方埋下界碑。界碑之外,可以樵采畜牧,不得干涉百姓生活。”

當晚,朱銘就在山下村落休息。

依舊是劉太公作陪款待,酒水不敢再端來,辛辣之也不敢再放。

食備足了,好歹不能讓知州再吃腌菜。

按照先秦古禮,齋戒不食。

相反還鼓勵吃,因為吃能養神,可以更好的跟神明通。

不讓吃辛,是怕韭菜、蒜味太重,口臭會冒犯到神靈。沐浴更的道理也一樣,得講究個人衛生,否則就是對神靈不敬。

第二天,各村的役丁早早趕來。

他們自帶干糧和工,進山修繕祭壇,清除樹木雜草。這屬于服役,沒有工錢,吃住都得自己想辦法。

第三天,全縣有頭有臉的人,陸陸續續趕來,他們是來陪知州祭祀的。

等所有人都到齊了,朱銘卻不進山。

李寶拿出小本本遞上,朱銘接過來看了看,順手扔給曹元歸:“既然了免役錢,怎又要出役丁?”

曹元歸嚇得雙,隨即咬牙切齒道:“那些胥吏,簡直無法無天了!太守放心,等祭祀結束,下定然嚴查不饒!”

朱銘掃視陪同祭祀的鄉紳,朗聲道:“既然本縣士紳耆老皆在,便在這里說清楚,也為今后祭祀堯陵定下規矩……”

謝發溫寶寶的盟主打賞,^_^!)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