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初箋 第135頁

《初箋》第135頁

時局盪之際,首先便是要自保,既已來青州,那這幾年裡最好不要踏出去。

……

長公主今日心不佳,鍾華甄又好不容易回來一趟,小七便抱來屋裡里睡。

這孩子已經睡過一覺,晚上便鬧騰些,趴在鍾華甄上,小短手抱著的腰,十分黏人。

「甄兒,七七今天捉、捉蝴蝶,跑了,」他圓圓的眼睛看,「然後、然後甄兒回來了。」

他現在剛滿兩歲,說話一快就打結。

蝴蝶跑了和回來不知道有什麼聯繫,但看得出他很開心。

鍾華甄輕小七的小背脊,輕笑道:「甄兒以後再陪你捉蝴蝶。」

這孩子被長公主護得太,什麼都不知道,也幸好現在年紀小,不會問一些不好回答的問題。

「不要蝴蝶,要甄兒。」

他一直都很黏人,時時刻刻都希有人在邊陪。

屋裡的燭燈隨風跳一下,帷幔被風吹,鍾華甄掀開一角被子,小七自己爬過去,睡在自己的小枕頭上,鍾華甄手輕點他鼻子,說他乖,小七咯咯笑。

也一同睡下,和他蓋一床被子。小孩子鬧是鬧騰,但真困了也睡得快,小手微微蜷起放在腦袋旁,呼吸都平緩下來。

Advertisement

鍾華甄幫小七掖好被角後,輕聲讓婢熄燈。

孩子的頭髮,心覺自己對不住他。如今這種況,他可能要十幾年後才能見到親生父親,就算兩人見了面,也認不出對方。

鍾華甄深吸口氣,小七可以有父親,但絕對不可能是李煦。

皇帝病危的消息是瞞不住的,很快就傳遍了大薊,京城員大多都是李煦的人,除了李肇之外,京城其他皇子最大也才十六歲,外戚不強,任何人也撼不了太子的地位。

現在是夏日,鍾華甄不好待在主城,回鄧城又容易被長公主發現李煦來過,便換去一座僻靜小城。

長公主鬱鬱寡歡,鍾華甄怕子出問題,以散心的名義同一起出去。

青州從前有威平候庇佑,不用擔心外敵,如今兵力強盛,百姓安居樂業,更不用擔心政局下的盪。

但青州的安寧並沒有讓鍾華甄安下心,比別人知道得多,懂得日後會發生什麼。

——皇帝去世,李煦登基稱帝,代表大薊朝沒剩多安穩日子。

一切由他麾下鐵騎踏破,昭王、鎮仁侯、突厥等等的存在,只是為他日後的威名遠揚添份力。

Advertisement

他領神武營,故稱神武帝。

第76章

李煦從青州趕回京城, 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 一路風塵僕僕,連東宮都沒回, 直接駕馬進皇宮。

李肇聽說他回來了, 紅著眼睛在寢殿門口等他。那時候是晚上,高高掛起的燈籠被風吹,有幾盞燈滅了,好像在昭示不詳。

「二哥,父皇請你進去。」

李煦腳步一頓, 點了下頭。

皇帝寵的孩子就那麼些,李肇算一個。

寢殿醫好幾個,拿著藥材在商討用什麼藥,他們看到李煦進來,趕放下手中東西行禮,李煦說聲不必。

皇帝已經病膏肓, 聽到李煦回來, 地睜開雙眼,手向他。

李煦大步上前, 半跪在他床旁,握住他的手,沉聲道:「此番奪萬州雖有驚險, 但煦兒不辱父皇所。」

皇帝眼神渾濁, 聲音嘶啞問:「長公主近來可好?」

李煦去青州的事並沒有大張旗鼓, 也沒有瞞, 但他是去鍾華甄,並不是找長公主。

看到他沒有回答,皇帝緩緩合上眼眸,也明白了。

Advertisement

夏日天氣炎熱,寢殿於悶熱里,如同一個蒸鍋,窗牖閉防止風吹進來。

「煦兒……」他咳嗽厲害,旁邊的老總管連忙倒杯溫水。

李煦接過餵給他,最後還是騙了他一聲,道:「父皇好好休息,不用擔心別的事,長公主在回來的路上。」

「不用再騙我,」皇帝慢慢緩過來一口氣,「父皇無能,未能治理好國家,亦不能讓百姓離苦境,你日後要吸取父皇的教訓,善用賢人,不得昏庸,青州……不可不防。」

威平候那件事是皇帝的錯,不可否認,皇帝不擔心長公主會做什麼,他擔心青州的那些將軍。

李煦的薄一條直的線,眼眶紅了起來。先皇后早逝,他對沒有什麼印象,但皇帝一直看重於他,早早放權,即是慈父,同樣也是嚴父。

他低頭,「煦兒心有分寸。」

皇帝登基已有二十多年,上位以來每天理奏摺,縱對朝政起效不大,但就勤政而言,有人能比。

皇宮的宮人都知道皇帝日子不多,說話皆是謹慎,不敢大聲言語驚擾。

李煦回京,皇帝未理的事務便全在他上。

這幾日皇帝寢殿中常有后妃侍疾,皇子公主聽訓,哭上氣不接下氣的一團,年紀尚小的嚎啕大哭,稍大的不停抹眼淚。

誰都知道有什麼事要發生。

醫說皇帝還能撐半個月,但皇帝連幾天都沒撐下去,在李煦趕回京城的第五日中午,駕崩而去。

在場的妃子哭一團,哭聲刺耳。

李煦跪在他的床前,手拳,詔放在一旁。

皇宮籠罩在低沉的氣息之下,禮部發訃告舉國哀悼。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