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初箋 第158頁

《初箋》第158頁

他在軍營待了許久,冷著臉讓人去調查。

李煦沒去找鍾華甄,他去了雍州附近。

昭王或許一直在警惕他會突然進攻,但李煦暫時還沒有昭王的心思。他去過昭王帳下,把他的過一遍,昭王面子,或許現在正打算讓自己人假襲雍州與益州界。

他有一個孫子,死在幾年前的突厥襲中,有個汪溢的年輕人拼死把昭王孫子的背了回去,昭王到一通打擊。

而那個汪溢的年輕人,則因為衷心被提拔到昭王附近做小兵,後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汪溢越來越得昭王信任,升為一名參將。昭王本打算將自己孫許配給他,但孫嫌他臉上有疤不願意嫁,汪溢便沒強求,至今孤一人。

他心中有鬼,自是怕娶妻生子連累到一家。

當年他錯信鍾阿日的話,害死昭王的孫子及一行護衛,至今都擔心會有人舉發。但鍾阿日也救了他一命,汪溢聽他的話把昭王孫子送回營帳,得他那一枚神藥,保住命後,就再也沒有他的消息。

幾年的時間都已經過去,汪溢也快把這個人給忘了,萬萬沒想到還會有再見到鍾阿日的一天。

Advertisement

第90章

微暗時, 茶館屋頂搭了雪,汪溢走進來, 他臉上帶疤, 現在是昭王底下一位寵的副將。

汪溢前幾年曾去益州打探消息,帶回幾包特產好茶葉,喝著不錯,加上自己發達了, 心裡莫名覺得高人一等,可他子又不炫耀,便借茶來表示自己和其他同僚的不同。

做到他那位置的人其實俸祿不低, 不過他要打點四周, 每月便沒多剩下。

雖是囊中, 但他每次從軍營返城時都要來喝上一杯。

他要了間雅間, 上樓之時,作一頓,臉大變。兩個戴斗笠的侍衛站在臺階之上, 手上帶刀,說有人想要見他。

汪溢心中奇怪,並不想惹麻煩, 轉要離開時,又被底下人攔住。他頓了頓, 明白自己今天要是不去見人, 就走不出這間茶館。

茶館清幽, 臨近傍晚, 該回家的人都已經回去,當汪溢被請進最裡面的雅間,看到裡面的人時,臉瞬間崩裂。

「是你?!」

李煦在喝茶,他慢慢抬頭,朗的面孔,道:「汪參將這幾年日子滋潤,不知道那位小公子泉下看著把自己害死的人飛黃騰達,靠著自己祖父升加爵,心中作何?」

Advertisement

當年如果不是汪溢派人去拍馬屁,昭王孫子也不會膽子大到帶人離城,縱使那幫突厥人已經死於昭王底下的將軍之手,這件事也已經埋於地底,但汪溢從未放鬆過警惕。

李煦開門見山進了主題,汪溢還不知道他就是剛打下益州的皇帝,手慢慢握住刀柄,問:「你找我做什麼?」

「汪參將曾問過我是誰,告訴你也無妨,我乃京城人士,為陛下辦事,如今來找你,也是你棄暗投明,擇明主效勞。」

汪溢一猜也知道他們是有事要找他,「昭王待我有恩,你們休想從我這得到任何消息。」

李煦放下手中的茶杯,聽到汪溢這話時,也沒威汪溢做什麼,他站起來,「既是如此,那我便不再多說,我知道汪參將一直惜命,所以多提醒一句,這兩天最好小心一些,畢竟我不是喜歡瞞人的子。」

雅間的氣氛張,外面守著侍衛,誰也進不來,雍州已經戒嚴,每日進出的人都要審查盤問。

汪溢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躲過守城門的侍衛混進去,狠聲問:「你們到底要做什麼?」

「怎麼會?」李煦好像訝然,「我只是來敘敘舊,你現在便可像昭王揭發我,當然,即便你不做這種事,我也會派人去告知昭王,你不僅害死他孫子,還把救人功勞說到自己上。」

Advertisement

汪溢從一個小兵爬到現在的位置,野心是有的,不可能因為李煦的隻言片語放棄,他立即拔刀對向他,李煦雙指夾刀,並不當回事,汪溢咬牙,沒他力氣大。

鍾阿日在軍營中一直厲害,力大無比,能打過他的沒幾個,聽說他疏忽戰死沙場時,還有不人唏噓,昭王聽說這消息時可惜了一句年英雄。

李煦鬆開刀,「汪參將何必要執著於昭王,陛下英明神武,有萬夫不當之勇,你投於明主之下,必定賞識重用,屆時不必擔心昭王何時知道,無後顧之憂,豈非好事?現在白白蹉跎時,又是何必?」

汪溢打不過他,把刀收了起來,「我如果幫了你們,便是背叛昭王,他必定容不下我,你們又有什麼利益給我?」

「陛下許諾,若你把事功,便封你為異姓王爺,便是不功,他也可幫你份,賜金千兩,益州豪院五間,婢小廝各一百人,無論如何,你都有賦掌丁城職責,不必看人臉辦事。」

李煦說的這些確實讓人心,尤其給他掌丁城的權。

汪溢態度化,開始衡量起來,昭王對他不錯,但李煦所說確實人,他遲疑片刻道:「待我思考幾天,我今天吃了,要先走一步,後天我們再在這裡約見面。」

李煦沒攔他,點頭應下。

等汪溢走後,李煦突然說:「汪溢很可能會直接將我在這的消息捅給昭王,好好跟蹤,看看他會和誰接,如果真的要去接昭王的人,那就把他殺了。

昭王大兒媳一直介意自己兒子的死,所有人中只有汪溢命大活著回來,本就蹊蹺。今天正巧來來給昭王送東西,準備回去,去驚的馬車,讓他們二人起衝突。」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