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沒承想,青登三兩下就做出了決斷,並且雷厲風行地完部署……
這巨大的反差使在座的不人呆住了,久久不能回神。
直至青登放話了,他們才後知後覺地抖擻神。
“諸位,我們目前實控的兵力並不算多。”
“以這點兵力同時完‘徵長’、‘解放長州’兩大任務……不得不說,這實在是一個艱鉅的挑戰。”
“然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我相信諸位定當凱旋!”
“在我離營之後,萬事盡皆仰仗州大人!”
“若有拖後之人,可別怪我仁王秋後算賬!”
在做完簡單的訓話後,青登視線一轉,看向披淺蔥羽織的諸將。
“新選組!”
霎時,土方歲三等人立馬起!“即刻啟程!回師京畿!”
土方歲三聞言,咧了咧:“從‘中國地方’回到‘京畿’……哈,真的是巧了啊,‘中國大返還’的重新上演!”
……
……
日本的“中國地方”,主要是指本州大島的西部,包括播磨、作、備前、備中、備後、安藝、周防、長門、丹波、丹後、但馬、因幡、伯耆、出雲、石見和岐,共十六國。
“中國大返還”乃日本戰國時代的名事件。
天正十年6月2日,本能寺之變發,明智秀反叛,殺害主君織田信長。
6月3日夜至4日凌晨,位於中國地方、正與利家戰的羽柴秀吉——即日後的臣秀吉——得知織田信長被殺後,立刻封鎖訊息,裝作無事發生,用高姿態威利家,最終功以有利條件簽訂和約。
和約簽訂後,羽柴秀吉火速展開撤退工作,率2萬大軍返回京畿。
他命令軍士在白天要井然有序、旗幟整齊,夜間則收束旗幟,全力奔行。
這場規模空前的撤退行,史稱“中國大返回”。
“中國大返還”用了8至10天。
從起點的高松城到終點的山崎約200公里,平均日行軍20-25公里。
2萬大軍、落後的路況、日行軍20-25公里……在封建年代,這實在是一個了不得的績!稱其為日本古代軍事史上的奇蹟,並不為過。
最終,羽柴軍的神速行軍搶佔了戰場先機,在天王山合戰中功擊敗明智軍,為織田信長報仇,攢下了傲視群雄的政治資本。
不誇張的說,“中國大返還”正是羽柴秀吉取代織田信長為日本霸主、建立臣太閣的起點。
想必世人怎麼也沒有想到吧……時隔近三百年,竟會再度上演“中國大返還”!**************求月票!求推薦票!(豹頭痛哭.jpg)
又到月底啦!手頭有月票的書友請務必投月票給本書哇!(流淚豹豹頭.jpg)
大家猜猜新選組與長州軍將在何地打決戰?悉日本戰國史的人應該不難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