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八日,靖難軍進京師後的第三天,燕王數次拒絕勸進、不得群臣同意,於是勉為其難地在皇城登基稱帝。
因建文帝在奉天殿自焚而“崩”,奉天殿被燒毀,登基大典便在奉天門舉行。朱高煦隨宗室勳貴、大將群臣觀禮。
奉天門早已布置妥當,龍座上設好了能接“仙”的雲盤、黃雲蓋,地上鋪著朱紅的地毯,一直延到門外。
群臣及教坊司樂工站滿了奉天門,在國喪其間,樂工並不奏樂,排場卻要有。外面鍾鼓齊鳴,一片恢弘的氣勢。
不一會兒,已經去太廟祭祀過的朱棣,昂首、幾乎踏著鼓點緩緩走到了紅地毯上,群臣紛紛躬侍立。只見朱棣著製式繁瑣、複雜的袞服,估計借用了建文帝留下的東西,不然幾天不可能做出這麼複雜的新服,他走起路來,帽子上的十二旒玉藻隨著步伐在輕輕搖晃。
朱棣一步步穩穩地走上龍椅,轉過來,便端正地坐了上去,似乎暗自呼出了一口氣。
這時,朱高煦與大夥兒一起紛紛跪倒,行三叩九拜大禮,每拜一次,便高呼“萬歲”,最後一拜眾人齊聲道:“吾皇萬壽無疆!”
朱棣抬起袍袖,他似乎還不太習慣,說話的聲音很慢很小心,“眾卿平。”他的袍袖有力地一拂,目穿過奉天門,仿佛像是在巡視整個江山!
大夥兒又道:“謝聖上恩!”
就在這時,翰林院的員已經在登基詔書上蓋好了大印,送進奉天門,先在這裡宣讀。等聖上首肯,才由鴻臚寺員之手,再送到前面的承天門上對臣民宣讀。
新君登基,改元永樂,從明年正月初一開始,即永樂元年。
一個新命名的時代,從詔書頒布的這一刻便已開始。
……永樂帝朱棣是雷厲風行之人,登基後的幾天之,先是調整京畿地區的兵力部署、完全掌控南直隸,然後就開始對前朝進行一系列的改變。
在建文朝反對削藩、或過打不得志的人,很快便平步青雲,於是一大群擁護新帝的文便出現了。朝廷諸機構的運轉,立刻就能大致恢復。
而那些在建文朝被重用的人,風水流轉、現在正該倒霉的時候。登基詔書並不是方孝孺起草,方孝孺拒絕了這份恩典,於是他也離死不遠了。
接著朱棣便下詔廢除建文帝三年多以來的所有政令國策,暫時恢復洪武時的治國方略,並言稱要恢復所有藩王的王位。
大明朝廷有了新的皇帝,那些在京師附近帶兵的人,如盛庸等陸續投降。朱棣下旨,任命盛庸為淮安總兵,前去淮安接手駙馬梅殷駐守的地盤;梅殷得到寧國公主的書信,已卸任淮安,正在返京途中。
原兵部尚書、山東布政使司鐵鉉在濟南拒絕投降,朱棣便決定駕親征。朱高煦也在隨軍之列,命率本部人馬、藩騎數千隨行,張武已不再他節製。
藩騎不久後應該也會返回北邊,朱高煦的人馬便只剩四千余人、其中三千多人是步軍。他控制的兵力曾一度達到一萬多銳步騎,但大部分是朱棣調給的人馬,現在稍微一分割,朱高煦已沒了什麼實力。
……
靖難軍大獲全勝攻京師、朱棣登基稱帝的消息,此時已傳到北平。北平燕王府一派歡呼慶賀,消息很快便傳遍了整個北平城。
宦王貴走進酒窖時,妙錦有點意外,因為這宦很謹慎、生怕逃跑,
從來沒放過梯子下來,也沒進過酒窖。 王貴抱拳道:“靖難軍贏了,燕王現在已是皇爺。咱們家王爺吩咐過,只要靖難軍進京師的消息傳來,就讓咱家把池月真人放了。這陣子若有禮數不周、虧待之,還清您多加海涵……您可以走啦。”
“甚麼?”妙錦站在那裡,一臉茫然。
王貴又躬道,“您可以離開這裡了。”
妙錦一時間沒回過神來,疑道,“燕師攻到京師了,我沒聽錯嗎?”
王貴道:“沒聽錯,這是真的!現在已經改年號了,明年就永樂元年。”
妙錦問道:“高王還在京師?”
王貴答道:“是哩,王爺去年夏天就跟皇爺出征了,打了半年的仗,沒回過郡王府。”
“我去哪?”妙錦更加茫然。
“這……”王貴想了想,“咱家可管不了這事兒,您可以回池月觀,也可以去燕王府。不過聽說山東還很,您若要去京師,最好再等一陣子哩。”
他說罷,向口的梯子做了個手勢,“請!”
妙錦道:“我收拾點東西。”
王貴點頭道:“行,咱家先出去,在外邊等著池月真人。一會兒您想好要去何,咱家趕馬車送您。”
妙錦在這裡已經住了一年之久!初時是被迫的,但住久了,忽然要離開,竟然覺得十分傷。這幽之地仿佛與世隔絕,也不知有何留之,或許是因為外面的世道已經變了、變得讓覺得十分陌生。
先換上了道袍,隨意收拾了幾件,指尖從書案上的書籍上拂過,輕輕歎了一口氣。忽而又想到以前正看一本汙穢之書時、被朱高煦撞見的尷尬,的臉上仍然發燙了。
懷著十分奇怪的心境,妙錦走上梯子,掀開雜房的門。頓時刺眼,手輕輕遮在眉間,打量著久別的風景。
妙錦在門口站了好一會兒,想著無所適從的境,不回頭看了一眼那地窖口,此時此刻,竟然覺得躲在裡面也沒什麼不好。
但心裡很清楚,自己不可能在裡面關一輩子。於是考慮一番後,便王貴趕車,先送到池月觀。
一年沒出現,池月觀的道士卻都還在。這些道士有的是景府丫鬟、有的無家可歸,就算們走,們也不知道能去哪。
妙錦在池月觀住了幾天,想找原來聯絡消息的一個諜、打探景府的況,卻沒找到人。建文朝廷一倒臺,連諜都跑了。
這時有燕王府的人到池月觀詢問,妙錦隻好前往燕王府面見徐王妃。
走過那條石徑,妙錦不轉頭尋找那顆長得像彈弓叉子的樹乾。樹梢上又發了綠的新芽,這是記憶裡第二次看到同樣的景了。想起自己在這條路上說過的話,不仍有點難堪:走得慢,卻過得快。
進了王妃住的院子,妙錦見到徐王妃時,卻看到世子妃也在房裡。
徐王妃上下打量著妙錦,世子妃倒先開口,一臉驚詫地問道:“小姨娘去哪了?竟有半年了無音訊,母妃常念起您哩。”
“去年我在池月觀門外遇見了師父張真人,便隨張真人去了終南山,在山上一個道觀裡住了一陣子。”妙錦神淡泊道,“張真人偶爾會來一次,教我丹之法,有強之效。王妃若有興致,我便教予王妃吐納之法。”
“喲!那可是神仙的法!”張氏轉頭對徐王妃笑道,“母妃學來,定能長命百歲。”
徐王妃搖頭道:“我對道一竅不通,哪裡學得會?不過張真人現世,確是神奇之事。”
張氏一臉笑容,眼神裡卻仿若有猜疑之,用隨意的口氣道,“小姨娘住在終南山哪個道觀哩?”
妙錦面不改道:“無名。”
徐王妃道:“回來便好。不久之前,建文皇帝被臣所,竟在皇城奉天殿自焚而崩。大明國家不能一日無君,群臣勸進,擁護王爺登基了。”又不聲地看著妙錦道,“景史無事,妹妹放心。”
妙錦聽到這裡,心裡卻是起伏不定,反而愈發擔憂。 但假裝修道數年,心境倒也歷練出來了不,表面上依舊波瀾不驚,“我已是出家之人,管不了太多世俗之事。”
就在這時,張氏輕聲道:“二叔終於要娶妻了哩。大理寺卿薛巖做,說的是武定侯的孫。父皇和母妃都很滿意,這樁喜事該八九不離十了。”
“高王?”妙錦口問道。
張氏點點頭,的單眼皮眼睛很聚,笑瞇瞇地盯著妙錦的臉,讓妙錦覺得有點不舒服。
忽然提到高王的婚事,妙錦著實有片刻的失神。剎那間竟然覺得心裡一痛,接著又酸酸的、很難過……但轉念一想,高王快二十歲了罷,又是宗室,本來早就該娶妻了,自己有甚麼好驚訝的?
妙錦默念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於是口上依舊淡然,“理所當然。王妃總算放心一件事了。”
徐王妃很高興,“郭家的小娘郭薇,娘親是徐家的人,寫得一手好字,給我來了一封信。從信上看來,郭家不愧為侯爵之家,很懂禮節哩。”王妃轉頭看了一眼張氏,“算起來,徐夫人是我堂姑,還是長輩啊。”
張氏笑道:“輩分都是隨夫,不要,以後一樣是親家。”
“有理。”徐王妃松了一口氣。
妙錦見徐王妃高興,也跟著笑了一下。臉上帶著笑容,心裡卻強忍著莫名的酸楚。
……
……
縱橫有個活,打賞的月票雙倍,從今天中午12點到19號中午12點。書友們若有打賞我的,這段時間月票最多。為謝大家的支持,我會加更的。
唐可兒一度覺得,宅鬥宮鬥很無聊,有吃有喝,過自己小日子不好嗎?為個男人鬥來鬥去,是不是傻? 可真的穿越了,她才發現,爭不爭寵,鬥不鬥爭,根本不是自己說了算。 權傾朝野的十王爺,兇殘冷酷,而且,不近女色,娶了老婆,守活寡,而唐可兒就是那悲催的那個。 然而,說好的不近女色呢?寵的那麼高調,害她成為眾矢之的,她該不是嫁了個禍水吧? 哦,不,她嫁的是個妖孽,王爺喝了酒,還會變身?這冷冰冰的蛇是個啥? 十王爺:“看到本王真身的,隻有死人。” 唐可兒:“不死行不行?” 十王爺:“行,留在本王身邊,敢跑,就吃了你。” 唐可兒:“呃……”
對于生于末世的雙系強者時柳來說,沒什麼比好好活下去更重要了,所以,當被雷劈到古代邊關,成了寒門軍戶之女李五丫時,她適應良好,入鄉隨俗當起了古代人。活著嘛,就得有點追求。衣:綾羅綢緞、珠寶首飾都要有,不過分吧。食:每天來點燕窩魚翅、海參鮑魚,不過分吧。住:亭臺樓閣、軒榭廊舫,竹林幽幽、鳥語花香,自家就是風景區,不過分吧。行:香車寶馬不可少,不過分吧。銀子花不完,工作不用上,老公孩子熱炕頭,這日子......完美!時柳決心要將在末世沒經歷、沒享受過的一切都體驗一遍。可惜,現實狠狠給了她一巴掌。邊關苦寒,...
前世,她天才急診醫生,救人路上英勇犧牲,意外穿越到了荒年。在原主靈魂消散之前答應原主孝順養育她的爹和娘,替她報仇!以及尋找她的親生爹和娘。這一世,一開局就被喪盡天良的親人賣了換糧食,且看手無縛雞之力的她如何破局。本以為窮困潦倒的逃荒路,她像會魔法一樣,救人組隊鑒渣虐婊樣樣行! 逃著逃著兵亂來襲,傾巢之下安有完卵,她毅然決然奔赴前線,用醫術救人。不料所救之人竟然是自己的失散多年的親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