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重生嫁給前夫他兄長,讓他火葬場 第1卷 第142章 罪證

《重生嫁給前夫他兄長,讓他火葬場》第1卷 第142章 罪證

趙頤讓江朝進屋回話。

江朝從外走進來,恭敬的給二位主子行禮,方才稟報道:“二爺,二,屬下在南凌州府查看了卷宗,又走訪調查當年報案的人,那幾個孩子的況都與二對不上。”

“你們二世,已經有了眉目,不必再繼續往下查。”趙頤見他一臉勞累疲乏,恤道:“你這一趟辛苦了,休息幾日再來當值。”

“二爺,屬下還有一件事要稟報。”江朝說:“我去南凌州的路上,順手救下一個從青州來的商賈。他怕會再次遇到流寇打劫,便與屬下一同結伴去南凌州。”

“他做的是倒賣糧食的行當,前幾年青州的收好,倒是賺了一筆銀子。去年天災的時候,他恰好沒有做倒賣糧食的營生,而是見綢利潤大,便手了綢,結果貨砸在手里,賺來的銀子全都賠進去了。”

說到這里,江朝語氣有些微妙:“他得了茶引,如今出了新茶,特地來南凌州兌茶葉,打算運到青州去賣,攢一筆銀子給他兒子去捐。”

“捐?”沈青檀皺眉,疑道:“皇上不是嚴令止了,不能收銀子,只能收糧食嗎?”

去年天災影響面太廣,朝廷各個地方的糧倉都缺糧食,為了讓百姓將家里的余糧捐出來,緩解一下災力。

Advertisement

靖安帝便頒發旨意,捐糧八百石以上,便可以為貢生,有當的資格。

江朝回道:“他說青州的員,只收銀子,不收糧食。”

沈青檀聞言,心里頓時明白過來,青州的員借著賑災的政令中飽私囊呢。

一旁的趙頤卻提起另一個問題:“你說青州前幾年的收好?”

江朝點了點頭:“是啊。”

這是他要上報的關鍵問題。

因為趙頤在中書省,所以知道各地的況。

而他為趙頤的心腹,自然也知道一些

譬如青州連續幾年上報災,要麼是蝗災,要麼是旱災,百姓顆粒無收,請朝廷撥銀賑災。

江朝沉聲說道:“屬下打聽了青州的況,就沒有災,地方上的員私吞了朝廷分撥下去賑災的糧食與銀子。”

趙頤目森冷,青州的員是謊報災,騙取朝廷賑災的銀子。

簡直就是膽大包天。

況比搜刮民脂民膏更加嚴重。

這件事一旦揭發出來,牽扯出來的員,全都會被砍了腦袋。

尤其是才發生了關州貪腐案,靖安帝震怒之下,當著滿朝文武百的面放言,見一個貪,便殺一個貪

青州案子一出來,靖安帝為了樹立皇威,絕對不會姑息。

只會從重置,殺儆猴,震懾住百

沈青檀意識到事的嚴重,驚愕道:“他們為了斂財,真的是無所不用其極了,連國庫的主意都敢打。”

Advertisement

趙頤冷聲說道:“賑災用的銀子,歷來都是一級級往下運到災地,每經過一級員,賑災的銀子便要被剝削一。每個人屁都不干凈,自然會幫著青州那群人遮掩,瞞報下來。”

普通百姓哪里知道青州的員向朝廷謊報災

更別說揭發青州的員。

如果他不是在中書省供職,也不會得知青州的況,更別說江朝會知了。即便江朝從商賈那兒聽說青州沒有災的消息,也不會覺察到有問題。

正是因為如此,青州的員才會如此猖獗。

可惜紙終究包不住火。

“青州是誰的一言堂?”沈青檀話一出口,腦海里浮現出一個人,神凝重道:“黎遠?”

趙頤點了點頭。

沈青檀眼底閃過一抹暗芒,覺得這一世上天在眷顧

靖安帝還未去北齊為質子之前,黎遠的父親是他的師傅,而黎遠則順理章做了靖安帝的伴讀。

想到這里,沈青檀又想起另外一個人。

這個人便是承恩侯。

承恩侯曾經也是靖安帝的伴讀之一。

“二爺,我總覺得這一件事與承恩侯不了關系。”沈青檀思忖道:“承恩侯與黎遠師出同門,兩個人的關系匪淺。他的手都到關州去了,還會放過青州嗎?”

承恩侯是譽王的人。

譽王私自造了兵坊,兵坊耗材大,需要大筆銀子來支撐。

Advertisement

銀子從哪里來?

只能靠搜刮民脂民膏,以此大肆斂財。

不等趙頤回答,沈青檀突然又想起一件事:“黎遠的父親仙逝之后,按照祖宗規矩是要扶棺去祖籍,埋葬在祖墳。可是黎遠說他的父親和宗族決裂,臨終之前留下了言,不愿意進祖墳。而且在生前特地買了一塊風水寶地,嚴令兒孫把他葬在那兒。”

這件事曾經引發過熱議,可黎遠半點不在意,丁憂起復后,便去青州赴任。

沈青檀若有所思道:“那塊風水寶地就在離京幾十里遠的地方,承恩侯每年清明的時候,都會替黎遠去掃墓。”

趙頤聽到這里,忽然想起黎老是一個迂腐古板的人。

越是這樣的一個人,骨子里便越是保守。

即便是與宗族決裂,也會盼著落葉歸,過后葬進祖墳。

當年靖安帝聽到這個消息,也在他面前慨過:“朕的師傅不僅迂腐不知變通,如今看來還十分固執。寧可為一座孤墳,也不愿意與宗族和解進祖墳。”

趙頤與沈青檀對看一眼,從彼此眼底看出深意。

這件事怎麼看都覺得不對勁。

“我曾經在史記上看過貪如何洗白銀子,他們將貪墨來的銀子,多半用置辦田產,或者是買字畫古董收藏。”

沈青檀勾著紅說道:“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數一個員,他將銀子以及罪證,全都埋在墳地里。”

趙頤懂了沈青檀話里的意思,黎遠沒有讓他父親進祖墳,而是埋在京郊,便是方便掩人耳目。

畢竟他父親做過皇帝的師傅,誰敢他的墓

若是將證據全都埋在他父親的墳地里,沒有人會懷疑。

“承恩侯在為譽王斂財,絕對不會將罪證全都銷毀,他必定會留下一些證據用來保命。”

沈青檀計上心來:“我們想要知道承恩侯與青州一案,究竟有沒有關系,或者是證據有沒有埋在墳地,派人去一趟墳地,便能試出來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