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重生嫁給前夫他兄長,讓他火葬場 第1卷 第166章 一石二鳥

《重生嫁給前夫他兄長,讓他火葬場》第1卷 第166章 一石二鳥

承恩侯臉驟變:“是哪家?”

譽王說:“此次在關州救濟災民有功的顧氏商行。”

承恩侯有一點印象,靖安帝特地頒發旨意嘉獎顧氏商行與秦氏商行。

時隔多年,他聽到這個姓氏,居然沒有聯想起來。

承恩侯心復雜,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不但沒有放棄尋找沈青檀,竟然還找到京城,與沈青檀相認了。

當年沈夫人將沈青檀抱養,特地從里套話。

爹娘是誰,閉上不說話。

是哪里人,就說是南凌州。

哭鬧著要哥哥,便問哥哥是誰,帶去找哥哥。

搭搭地說:“長生,長生哥哥……”

繼續問哥哥姓什麼。

打哭嗝說:“顧……”

之后,沈青檀忘記所有事,并且展現出機靈勁兒,學什麼都很快。

這個孩子是沈夫人一念之差,生出惡念帶來的。

不僅五長得致,還又很聰明,將養在邊,已經可以預料到今后的價值。

他們沒有退路可走,更沒有后悔讓沈青檀替代真正的兒。因此派人去滅口,往后便不必再為世費心。

可惜派去的人撲了空,顧家早已人去樓空。

時隔十四年,顧家找到京城,還與沈青檀相認了。

“一個商賈而已。”承恩侯鎮定自若,顧家在他眼里如同砧板上的魚,可以任由他隨意宰割:“我有千百種方法除掉他們。”

Advertisement

譽王第一次被人所利用,這個人還是一個人。

他安排人監視沈青檀,發現與顧宗辭關系切,不太尋常。無論沈青檀做什麼事,其中都有顧氏商行的影子。

他們的行事比較謹慎,他的人沒有查出別的信息。

只是顧宗辭的姓氏與祖籍所在地,讓他猜疑起兩個人之間的關系。直到查出顧宗辭暗中送給沈青檀一筆產業,幾乎可以斷定他們是親緣關系。

否則,無親無故,顧宗辭為何要給沈青檀一大筆產業?

意識到這一點時,他便派人去南凌州調查顧家的底細。

按照路程推斷,大約還有半個月左右,他的人便能回京。

“本王聽說顧家的產業很廣泛,似乎還在經營船行,他捐給關州的糧食,便是用船行的船只運糧。”

譽王垂眸看向花幾上擺放的一盆蘭花,一朵蘭花開得艷,他的手指輕地拂過花瓣,攏在掌心里。

“今年青州的糧食收了,天災賣鹽引換來的陳糧,可以運來救濟關州的百姓。”

承恩侯聞言,一時間沒反應過來,想說青州哪里有糧食?

隨即,他很快意識到,朝廷頒發給青州的旨意,用糧食換鹽引。而青州的員是用鹽引換白銀,糧倉全都是空的,上頭一旦派人來查,便會餡了。

他們手里掏不出銀子,再去買糧食填補糧倉。

如今沈青檀查到青州,遲早會揭發謊報災一案。

Advertisement

在這之前,他們得將自己給摘出來。

而譽王則是在給他支招,顧家有船行,船只能夠運糧食。而朝廷曾經運漕糧的船只不夠用,向民間招募過船只調運糧食。

他們可以私底下租顧氏商行的船只,去青州調運糧食給關州。船在水里航行,問題可就多了。他們可以破壞船只,讓船沉在水底。

至于船上運的則不是糧食,而是一袋袋沙包。

船一沉,他們說是糧食,那船上運的就是糧食。

如此一來,便填補了青州的窟窿。

他們再上報朝廷,青州用鹽引換來的糧食,全被顧家的船沉在水底。

顧家還要因此擔上責任。

一舉兩得。

不過,想要讓顧家擔上大罪,必須在租賃契書上做文章。

承恩侯心里有了主意,作揖道:“王爺高見!”

他之前是打算直接安排人殺了顧家人,顯然是沒有譽王的計劃高明。

譽王見承恩侯領會到意思,便不再浪費時間,雙手負在后,緩步離開書房。

承恩侯低頭恭送譽王,只見一朵碾碎的蘭花,殘敗的飄落在地面。

離開私宅,承恩侯急匆匆回侯府,安排人去調查顧家的船行。

不過半日時間,心腹便帶回消息:“侯爺,顧家得了賜的牌匾,名太大,屬下很快便調查到有關他的信息。他離開南凌州后,留在青州發展,他們名下的船行,有幾百艘大船。”

Advertisement

“幾百艘啊……”承恩侯眼底閃過一抹暗芒,沉聲吩咐道:“你安排人手快馬加鞭去青州,不計手段,租下顧氏的大船。”

心腹笑道:“侯爺,巧了,顧氏商行的東家在京城,這管青州船行的主事,隨同貨船來了京城,正好方便咱們辦事。”

承恩侯挑了一下眉,覺得這次是老天爺都在助他一臂之力。

“你盡快去將這一件事辦妥了。”承恩侯打算等船租賃下來之后,再向靖安帝奏請,將青州的“糧食”調運到關州。

這麼一來,租船的時候,便不會引起顧家懷疑。

心腹領命準備退下。

“慢著。”

承恩侯住他,擔心他會搞砸。招一招手,示意他附耳過來,特地代幾句話。

心腹的辦事效率極快,不過幾日時間,便已經理妥當,將一張租賃契書遞給承恩侯。

承恩侯反復確認契書無誤后,便給譽王寫一封信,打算策他們的人,提出調運青州的糧食,去救濟關州的百姓。

-

顧府。

顧宗辭與秦老板坐在前廳,正在商議鹽引一事。

“如今各地陸續在收,糧荒的問題暫時得到解決。我們手里的鹽引,可以兌鹽來賣。”秦老板愁眉苦臉道:“這一批鹽不是小數目,若是旱路運輸的話,本耗費太大。我原先想問你租船,如今六月初,每年六月都會迎來水汛,你們不會租船。”

顧宗辭深以為然,他們顧氏創建船行的時候,恰逢那一年氣候反常,原來特地等汛期過了,再組建一只船隊運貨。

誰知還是遭到暴風雨襲擊,損壞幾艘大船,淹死幾名水手。

從那以后,每年多雨的季節,極出船。

尤其是汛期。

“按照老規矩,船行每年六月、七月不會租船。若是想要租船,得等汛期過了再說。”

顧宗辭無奈地說道:“去年旱災,沒有迎來汛期,我們沒有停船。今年主事沒有收到我的信,以為可以正常出船,被人花重金給租了一批大船,用來運送貨販賣到北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