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明朝當王爺 366 五星上將

《回到明朝當王爺》366 五星上將

滿樹花開,枝繁葉茂。樹下小石徑上,幾只的鴿子悠閑地走來走去,隨著楊凌走過,它們懶洋洋地飛起來,落到魚池中的假山石上。

后廳中妻妾們正在一起閑聊說話兒。娘躺在羅漢床上,倚著高高的錦被,嗑開瓜子們,嚼爛了地送到兒子的口中。小家伙抓著媽媽的襟,力地想要爬過去,只可惜那不高的子對他來說,就象一道難以逾越的山梁。

小家伙費了好大勁兒爬上去一點兒,只一松氣兒,就順著的席子又出溜了下來。小家伙氣急敗壞的剛要咧開大哭,母親的香吻就到了。楊大人來者不拒地接過嚼爛的瓜子仁兒,又繼續努力爬起來。

高文心看不過去了,心疼地抱過兒子,對韓娘嗔道:“瞧你,老逗他做什麼,看把孩子累的”。

娘支著下吃吃地笑:“姐姐,小孩子嘛,就是好。你不讓他把勁兒用了,晚上可就不消停了,一會兒一醒的”。

這時楊凌走了進來,滿室瓊瑤盈盈起立,喜笑開地道:“老爺”。

楊凌嗯了一聲,見綺韻也在房中,俏俏巧巧地看著他,不呵呵笑道:“你們倒清閑。沒事兒就出去走走,咱家規矩。”

他在炕邊兒坐了,幾位人兒也便歸了座。楊凌從文心手中抱過兒子,在他頰上親了一口,“喔”了一聲道:“喝,這一臉唾沫,哎呀,我的寶貝兒,你這是洗服呢?前襟兒都嚅了”。

娘坐起來,理了理鬢邊發,嗔道:“還不是們一幫子人,整天這個親哪個親的,小孩子親多了流口水的”。

唐一仙笑道:“喲喲喲,娘姐,第一次當娘,就象多明白似的,文心姐姐是神醫,你說說看”。

Advertisement

娘瞪一眼道:“還說,就你親的多,我兒子都快了你兒子了”。

唐一仙湊到楊凌跟前,刮著寶寶的小臉蛋,得意洋洋地笑道:“本來就是,嗯..........早晚是我干兒子”,如花地逗著楊大人:“小家伙,告訴姨姨,是不是被姨姨親的流口水?一定要回答不喔,不然你就是大狼,鐵隨你爹”。

一屋子人頓時哄堂大笑,楊凌沒好氣地瞪了一眼。

綺韻知道紅娘子在楊凌心中占有一席之地,衍圣公是被紅娘子攆進京的,現在知道了紅娘子的確切消息,他心中必定擔憂,便問道:“衍圣公安排妥了?”

楊凌笑容一收,點了點頭,然后往榻上一躺,讓兒子趴在自已口,小家伙掙扎了兩下,一骨碌翻下去,揪住媽媽的衫又力地爬起來。

楊凌枕著一條手臂,著天棚若有所思地道:“禮部王尚書,還有翰林院正、太子祭酒幾位大人去接的他,現在由禮部安排住,明天晉見皇上。奇怪,那是孔圣之后啊,也不見這些大人太過敬重。”

高文心笑道:“士子們尊崇的是孔圣人,他的后裔哪有這麼大的威?夫子在人們心中已是神一般的存在,他在人世間的后人,倒不那麼重要了”。

楊凌搖頭道:“我不解就在這里,朝堂上,若是有不敬圣賢、不遵圣人禮議之舉,百們寧死不讓半步,有時簡直愚腐的可以,可是如今孔府被白軍占了,怎也不見士子們如何激忿?”

玉堂春道:“他們是賊、是強盜呀,強盜若是也知禮,也敬圣人,那還是盜麼?他們不如此反而奇怪了,士子們豈會自降份,去和強盜們講道理?”

綺韻知道他是擔心紅娘子闖了大禍,微笑道:“圣人是帝王家捧起來的,不管誰得了天下,都尊奉孔圣人,是為了收買士林的心。士林們敬孔圣如神,也是為了抬高讀書人的無上地位。

Advertisement

朝堂上若有什麼不敬不恭。一言一行關乎重大,影響到的是讀書人的地位和福利,所以一定要爭、寸步不讓。至于匪盜所為,說是不屑與之計較,何嘗不是本不會對他們存在威脅,不會搖他們的地位說白了,不管做什麼,總是有人有個目的,不是為名,就是為利!”

紅娘子的事沒有釀天下士子聚而斥之的嚴重后果,楊凌的心就放了下來,綺韻的說法是否偏激,他倒懶得計較了。楊凌想著心事,沉道:“山東現在完全是盜匪天下,朝廷的力量只能用來保護一些大城大阜,基本是守,本做不到有效的進攻,更遑論圍剿了。

霸州響馬人數雖比山東白的多,卻更加良,戰力要高出許多,而且人則往來迅速,許泰江彬雖然驍勇,卻只能跟在他們后邊收拾殘局,這樣一來,賊眾越發氣焰囂張,別看其他地方仍是一片平靜,恐怕戰火很快就蔓延開來了,邊塞地區伯猛可率眾侵襲,目前雖然舉不大,可他既然來了,就不會是為了這麼小打小鬧,也小覷不得,唉,想起來真是令人擔心”。

楊凌當著妻妾親昵也罷了,可是旁邊還有綺韻和唐一仙,韓娘頓時不好意思起來,紅著臉撥開丈夫的手,說道:“朝中有大學士和諸位大人呢,他們一定會想辦法的,相公不要太過擔心,你現在是國公,對朝政總是不好太過干預”。

楊凌卻答非所問地笑道:“又開始練功夫了吧?唔,大結實多了”。

吃吃地笑,唐一仙鼻子一翹,說道:“看吧,我說他是大狼,就關心這個。不過娘姐姐這可不對了,國公也是食朝廷俸祿的,國家有難,怎麼能置之不理?皇上最近也為這事煩心呢,大哥出馬,向來無往而不勝,我看朝廷那些兒都是吃干飯的,大哥你幫他出出主意嘛”。

Advertisement

玉堂春撇椰揄道:“大不中留啊,這還沒嫁,就向著那個他啦。老爺自朝為,整天奔波在外,難不又得領兵不出征?不過呢,我也覺得朝廷里的兒太沒用啦”。

楊凌搖搖頭道:“不然,自古以來,最難剿滅的就是流盜,消滅他們的最好時機,就是他們剛剛起事之初,那時若出良將,一鼓而殲之,就能迅速平定。可惜那時朝廷中爭正急,無暇他顧,給了他們機會,使他們趁勢做大。

現如今他們羽翼已,他們沒有據點、不占城池,四流竄,又不需要后勤供給,所以行軍速度極快,而且幾乎沒有什麼弱點可拿,也沒有必守的要害。

這些流盜是你強我避、你弱我攻,本沒有什麼牽掛。他們的優勢,就是朝廷的弱勢,而朝廷則幾乎沒有什麼優勢,就算他們全是步卒,抄小路、走山澗,也夠神出鬼沒的了,何況造反者裹脅了大批軍馬,主力來去如風、輕騎剽捷,追之不及,迎之不及,朝廷大軍甚至無法揣測他們要進攻的方向,就算同樣全是騎兵也完全力不從心”。

綺韻知道他說的是實話,自古至今但凡這種不要據點,只攻不守的造反者,再英明神武的將領也無法在很短的時間平息叛,因為你本無法尋到他的主力其決戰,江山是你的,就注定了你必須先守,然后才能去攻,如果跟著強盜全力攻擊,放棄防守、放棄責任,任由江山糜爛,就只能迫更多的百姓不滿,繼而加軍,壯大他們的實力。

果然,楊凌緩緩道:“從大勢上分析,百姓或多或,對朝廷總有些許不滿,當最初發生暴的時候,這種渲泄的心理,會讓他們覺的很快意,甚至不得別人鬧起來,讓朝廷重視他們的存在,這會助長造反者的氣焰。

可是隨著造反者的破壞越來越大,切利益到損失而沒有所得,百姓就會厭煩、反對,造反者就象長河中的一道洪峰,他們最初不可擋的氣勢就會漸漸弱下去,只要朝廷做好安工作,就不會給叛者添柴加薪助長氣焰,同時堅壁清野,固守各大城要隘,按地圍剿,各責專,不讓他們牽著鼻子走,方能分割他們的勢力,逐步殲滅。

所以,朝廷切不可自陣腳,一不能急于求,得按部就班,從容調度。二不能忽視了災區安,否則那就是新的禍源,他們不會憎恨強盜的禍害,而是遷怒于朝廷,認為朝廷對他們不管不顧,從而為白軍的堅定支持者。三不能只著眼于局部,將重兵都調山東,朝廷不追迫,他們需要糧食供給,也必然會向外擴張,如果重兵皆布于山東,則中原空虛,他們正好趁虛而,可是山東沒有足夠的兵力,又不能盡量殲滅他們,這個分寸一定要掌握好。”

唐一仙把他的話仔細嘀咕了一遍,確信自已記的八九不離十了,方喜孜孜地笑道:“啊,他約了我去豹園呢,我倒忘記了,大哥,我先走了”,說完忽匆匆地閃了出去。

楊凌坐起來,的背影微微一笑。綺韻瞧見了,不輕輕搖了搖頭,幽幽想道:“他忍不住,倒底又牽涉其中了,唉,此策一出,既出自他口,只怕..........只怕皇上又要奉行不誤。著眼全局、分兵調度,說來容易,可是主帥若是威不足、權柄不夠,各封疆大吏如何肯俯首帖耳?到時候說不得,他..........又得領兵出征了”。

*************************************************************************************************************************************************

霸州城,大軍屯集,不過城池已破敗不堪。兵離開,響馬盜就進來,兵回來,響馬盜就退走,猶如落,城中早已被洗劫一空。

江彬領兵殺回霸州,城中百姓已所剩無幾,王滿堂一家也不知逃到何去了,江彬心中惱火卻無發泄,只得與許泰、苗逵合兵一,圍剿響馬盜。

劉六劉七的人馬已發展到三萬多人,幾名頭領各領一軍,縱橫河北,攸進攸退,令人難以捕捉。許泰得江彬這員虎將,甚是欣喜,于是與他計議,采取南北夾擊的戰,許泰、苗逵督軍攻打固安,江彬領軍奇襲信安。

許泰大軍離開霸州剛剛行至一半,就接到消息,劉六引兵繞開許泰主力,已經攻向霸州城,許泰立即回師,棄開大隊輜重,只率輕騎馳援霸州城,與劉六、劉七在霸州城外激戰半日,大敗劉六。

劉六率軍掩退,不料這時卻傳出消息,齊彥名奇軍突出,趁許泰回援,劫了他的輜重糧草,許泰奪回了城池,卻失了輜重,懊惱不已,幸好大批糧草還放在霸州城,只是這一來許泰便不敢輕離霸州,再出兵必留一隊兵守城,以防為敵所趁。

江彬的軍隊攻打信安倒大獲全勝,邢老虎、趙燧本無意死守,一戰即退,江彬奪得一座空城毫無用,便引軍攻向固安,到了固安鄭各莊被響馬盜封雷所阻,二人都是悍將,一番激戰各有傷亡,待齊彥名完劫糧草的任務引軍遠遁,封雷才率軍撤退,江彬聽說霸州大戰的線報又飛援霸州,繞了一圈兒又回到起點。

劉六大軍退至八里橋,正上被調來支援的通州衛指揮靳勝在和河間府參將袁彪,猝不及防之下被兩軍左右夾擊,這次損傷才真的有些慘重,于是揮軍向南逃去。靳勝在和袁彪行不及劉六快捷,而且劉六大軍騎兵在前,步卒在后,若有人被圍困,本不分兵救援,所以大隊得以逃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