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醫手遮天:帶著乖寶去種田 第326章,濟世

《醫手遮天:帶著乖寶去種田》第326章,濟世

褚知州很快親筆寫了告示。

全城通告,涼州城已有疫,雖是才剛剛出苗頭,但若是不掐死這一火苗,便會竄起熊熊大火。

小乖回家之后,立即去找裘夫子。

與裘夫子商議好之后,整個宅子 的人都起來。

準備好的藥材開始往城外運去,幾口大鍋支撐起來。一群孩子帶著口罩有條不紊的忙著。

“都排好隊,一人來領取一碗,有病治病,無病防!”

藥湯并不好喝,但是煮好后,還是很多百姓來領一碗。

熱騰騰的一碗藥下去,整個人都舒服起來。

有點病痛的過來看爭病,遠遠的就會得到一個口罩。

“這個口罩戴著,拿回去洗干凈用滾水煮一下,晾干了還能用!”

“都是免費送嗎?”有百姓問。

“是的,免費送,就是看病抓藥也免費!”

“你們排好隊,不許急,相互隔的距離遠一些!”

“別不樂意,這是為了你們好,也是為了別人好!”

“你們有病不會傳給別人,別人有病也不會傳給你們!”

男孩子們頭發還很短,來來回回的指揮著。

他們也帶著口罩,手里用的是劍。

一部分聽小乖指揮,一部分聽邱瑞指揮,再一部分聽大奎指揮,另外一部分聽竇長青指揮。

百姓們從來不知道,小孩子還能這麼能干。

Advertisement

他們行為整齊劃一,十分服從指揮,沒有一個人行事雜,同樣的裳,同樣的發帶,同樣的長劍,就是走路都直腰桿……

大人們不慨,竇家會調教孩子啊。

這些人,一兩個月前,都還是街頭乞丐,如今簡直是天翻地覆的變化。

他們也想把孩子送竇家去。

雖會短暫離別,但去了竇家有飯吃,有穿 ,還能被教的很好。

有人要鬧事,很快就被制住了。

一個孩子制住一個大人,拖拽著拉到角落,很快傳來男人慘求饒聲。

“……”

是被揍了吧。

很快男孩子走出來,依舊云淡風輕的樣子,可他后跟著一個鼻青臉腫的男人。

那男人敢怒不敢言,規規矩矩的去后頭排隊,再不敢鬧事了。

幸福村那邊也在煎藥、分藥,新到的人一個個都離彼此遠遠的,就怕傳染上。

竇瑜不在涼州城,但涼州城百姓都記著的大恩德。

阜平縣。

富戶們開始把糧食、銀子往竇瑜這邊送,竇瑜找了阜平縣會算賬的賬房、秀才們來統計,也就是把有多糧食、多銀子都告知百姓。

冤有頭債有主,只要有債主前來告狀,朱縣令都按照竇瑜吩咐的,讓債主該如何就如何,誰都不敢在這個時候惹事。

竇瑜從來沒想過,會有百姓連夜抬著他們的族長過來,就為了給磕個頭。

Advertisement

那族長老的眼睛都快瞎了,胡子、頭發白都快掉,手指上都是皴裂,是長年累月干活好不了,一道道口子能夠見到

老族長站都站不穩,卻不許人扶他,巍巍的走到竇瑜面前跪下去。

“老人家!”竇瑜輕喚,手去扶他。

“您,您救苦救難,我代表我們村子上下三百二十五口人,來給您磕個頭!”

他們真的太苦了啊。

一個村子,每一家每一戶,就沒一個人有土地、田地,都被黑心的地主霸占了。

一年到頭不論多麼努力,依舊吃不飽、穿不暖,不敢生病,也不能生病。就是死也連口棺材都沒有。

竇瑜的政令簡直是救他們出水火。

他必須來給竇瑜磕頭謝恩。

“您一定要功啊,一定要功!”

他握住竇瑜的手,一個勁的重復著這句話。

一定要功。

什麼功?

自然是起事,造反功。

“我若功,定不負今日初心,救百姓于水深火熱,讓大家過上好日子!”

“好,好!”老族長用力點頭。

又對竇瑜說道,“我們村子每家每戶都來一個人參軍,您別嫌他們笨,我們實在是太沒有見過世面。若是他們不聽話不懂事,你只管打,只管教!”

“好!”

這樣子的請求。

竇瑜拒絕不了,也不能拒絕。

Advertisement

“那我回了!”老族長說著要走。

竇瑜拉住他,“老人家,先別走,讓我為您把把脈,然后在縣城住幾日,您要長命百歲,定能看到太平盛世!”

老族長愣了愣后用力點頭,“要活著,要活著,我就不留在縣城了。年紀大了,啥也干不了,回去等好消息就!”

老族長堅持要走。

竇瑜一定要留。

老族長覺得面,還是決定留兩日,看看這盛況。

已經很不好,一問之下已經九十一歲了,早年讀過書,識得幾個字,如今九十一歲高齡,腦子還很清晰。

他就坐在一邊的椅子上,有人給他端茶遞水,還能吃上幾口從未吃過的糕點,老族長看著竇瑜給人把脈看病抓藥,忙的暈頭轉向,他只恨自己年老,什麼幫不了。

離遠些的百姓還在趕來的路上。

連阿大已經把買宅子的錢拿去給掮客行掌柜,每一步進賬出賬都記得清清楚楚。

竇家舊部余下幾家也到了。

竇瑜給滕子沖來安置,忙的腳不沾地,榮摯帶著面,以慕卿之名給打下手,兼照顧吃喝。

榮摯怕太忙,忘記了吃飯,忘記了休息。

等到晚上,竇瑜看見賬本的時候,還是很驚訝的。

“一百七十五萬兩銀子,三百一二萬斤稻谷,布匹、棉花、針線……”

竇瑜聽榮摯念給聽,著太

下頭朱縣令吞了吞口水。

只聽竇瑜說道,“阜平縣每個百姓一人一兩銀子,哪怕是懷著還未生下來的也算,但有一點,確切到人數。若有那等敢虛報人數的村長、里正,直接斬殺!”

“是!”朱縣令連忙應下。

竇瑜又說道,“看看這些谷子一家能不能稱上十斤,讓他們自己去碾,再從百姓里選一些年輕力壯的漢子來碾糧食,糠給養豬的百姓!”

“還有書院早些弄好,不可拖拖拉拉!”

“衙門的那些衙役……”

朱縣令嚇的不輕,忙跪下道,“您放心,不聽話的都已經教訓過,一定會盡心盡力做好您吩咐的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