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醫手遮天:帶著乖寶去種田 第396章,了不得的孩子們

《醫手遮天:帶著乖寶去種田》第396章,了不得的孩子們

到休息點的時候,先到的人已經煮好了晚飯,比起晌午隨便啃干糧,這有有湯的滋味就十分好。

孩子們已經累癱了,隨便找了個地方坐下,吃著饅頭,喝著湯,輕輕呼出一口氣。

有人吃好后隨便靠著大樹睡過去。

竇瑜瞧著眉頭微蹙,“讓搭帳篷的快一些。”

“是!”

月亮從黑夜里冒出一個頭的時候,孩子們已經睡到帳篷里。

一個個誰的昏天暗地。

他們真的累壞了。

竇瑜和孟瞎子他們商議著明日的行程,

這一趟對竇瑜來說,能不能找到大墓都沒關系了。

孩子們得到了鍛煉,也學到了本事。

這種投資回報起來,可比金銀珠寶劃算的多,也值錢的多。

“尋找大墓的事,盡力就好,找不到也沒關系。”竇瑜道。

孟瞎子不說話。

風水先生卻輕輕出聲,“皇放心,小人已經推測到位置,最遲后日晌午,就能尋到口。”

竇瑜微微點頭。

找不到也不會責罰,畢竟他們盡心盡力做事,沒有想過要糊弄

“都回去休息吧。”

作為皇,待遇比起其他人是好很多,一個人一個帳篷。

安靜間有些孤寂。

習慣了每天小寶在邊咿咿呀呀,榮摯哄兒子的聲音,這會子帳篷里太安靜了,竇瑜在竹榻上本睡不著。

Advertisement

想兒子,想榮摯。

“唉。”

真真是由儉奢易,由奢儉難,

習慣了熱鬧,還真不住寂寞。

不知道那父子倆可有想

涼州城、竇府

小寶倒是睡了,榮摯坐在椅子上,正閱著各地的信函,然后認真審閱后回復。

特別重要的放在一邊,等竇瑜回來拿決定。

屋子里點了好多支蠟燭,照亮了黑夜。

榮摯扭頭看向一邊,椅子空空,平日里坐在椅子上閱信的人不在。

“……”

他擱下筆,已經沒了閱信的心思。

他恨不得長了翅膀,飛奔到竇瑜邊去。

又想著寢房里大床上睡著的寶貝兒子。

“喬泗。”

“爺……”

喬泗立即進屋來,恭恭敬敬站在一邊。

喬泗行事細致周到,從小寶中毒后,他就了小寶的護衛,幾乎是寸步不離了。

“……”榮摯擺擺手。

示意喬泗下去。

他本想把小寶給喬泗帶兩天,他去找竇瑜,只是這想法才升起,就被他掐滅了。

“爺想皇了?”喬泗問。

“嗯。”

榮摯沒有否認。

想就想,沒什麼不可言說的。

而且他們都要婚了。

“柳高那邊已經回了消息來,們已經扎營歇息。目前來說一切順利。”

“順利就好。”

竇瑜理想廣闊,想要這大周河清海晏、四海升平、繁榮昌盛。

Advertisement

需要付出的力太多太多了。

他希能夠事事順心,萬事順逐。

“退下吧!”

“是。”

喬泗退出屋子。

榮摯又認真看起信函來。

新的一天,新的開始,孩子們昨日累癱,早上起來,一個個又神抖擻、生龍活虎。

“果然是孩子,力就是旺盛。”

今日和昨日有所不同,今日的比賽任務是尋找藥草。

“草藥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一味草藥都有它的藥用價值,這次咱們不算比試,團隊合作的同時,也算是驗證一下你們這些日子學習到了些什麼東西。”竇瑜說完掃一眼躍躍試的孩子們,也忍不住笑起來,“出發。”

看著竄樹林里的孩子們,竇瑜也忍不住為他們打氣。

加油吧,孩子們。

未來那麼好,你們每一個人都前程似錦。

只要努力,總有一日會閃耀出世,從此名流千古,永垂不朽。

竇瑜輕輕呼出一口氣。

覺到了這子熱沸騰之

讓人拿了背篼、鋤頭過來,“咱們也出發,可不能落在孩子們后頭。”

孩子們確實是相互照顧彼此,他們從大周不同的地方來,匯集在竇府。

孩子們的純粹,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謀詭計。

看見不懂的藥材就問同伴。

樹林里時時會出現某一種藥材的藥、藥理,與什麼搭配治什麼病的聲音,清脆明亮,格外人。

Advertisement

等到晌午集合的時候,孩子們收獲頗,什麼藥草都有,且收拾整理的干干凈凈,排的整整齊齊。

“你們辛苦了,去吃飯吧。”

午飯也很簡單的,湯、饅頭。

有孩子問竇瑜,“皇,我們能抓野、野兔嗎?”

“當然可以,只要你們本事夠,抓到野豬也行,不過安全第一,不可冒險。”竇瑜笑道。

知道這些孩子的本事,也想看看他們到底多有本事。

能不能抓到一頭野豬。

竇瑜還真是小瞧了這些孩子,很快有人送來幾只野,一會又是野兔,還有幾個孩子抬著一頭百多斤的野豬回來,那臉上洋溢的笑容,真真比這烈還讓人覺得溫暖。

竇瑜忍不住和任一夸道,“你把這些孩子教的很好啊。”

任一也覺得很有

“他們都是十分有本事的孩子,就像一塊玉,我只是稍微雕琢了一下,皇您才是那伯樂,識的這些千里馬,也給了他們為千里馬的機會。”

如任一所說,這些孩子有些出實在是太卑微了,若沒有竇瑜,他們就算有潛力,也不會有機會激發出來。

竇瑜給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刻苦努力,然后展現自己,是多麼不容易、不可思議的事

天下熙熙攘攘,人群泱泱,除去大周,看其他諸國,哪一國的百姓有大周百姓日子過的輕松。

別說苛捐雜稅,朝廷都會盡量減免,各種政令都是于百姓有益,孩子們到了六歲就必須進書院讀書認字、練武強,不用家里掏一文錢束脩,只需要買宣紙、筆墨就足夠了。

這對于百姓家的孩子來說,這無疑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讀書明智,加上那些先生夫子都是竇瑜親自欽點,教書好的往后會一步步往上提升,功名利祿皆不,他們自然會認認真真、負責任的教。

這是一種良循環。

竇瑜看向任一,笑道,“想不到你也會溜須拍馬了。”

任一面,“臣只是實話實說罷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