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穿越之細水長流 第146頁

《穿越之細水長流》第146頁

李滿囤瞧這幅二十八兩的頭面,不止分量不及謝家送的大,做工和花也都有不及,便就知道謝家送王氏的那副頭面最也五十兩以上了。

乖乖,五十兩的頭面頂頭上!李滿囤想象了一下把頭面折換五畝水田或者城里一間鋪子后給王氏頂頭上,不覺唬了自己一跳,心說,這足金頭面王氏果然不能戴,沒得折了

搖搖頭,李滿囤轉去銀柜。李滿囤與王氏重新挑了一套連兩個過兩的手鐲在,總重五兩八錢,共有十一件福祿(葫蘆)桂子紋的純銀頭面,付了七吊錢五串錢。

材料錢加火耗,此外還有鋪子的盈利和工費,幾樣加一竟要頭面實際用銀子的三。李滿囤心說:難怪他們高莊村的人置不起銀頭面,這附加費用,實在是太高了。

不過今年他剩錢,故而他與王氏置一套頭面也是該的。畢竟,王氏現也是老北莊的太太了。這太太還與莊仆一樣,拿木簪子梳頭,也不像樣。

伙計將頭面拿匣子裝好,又額外贈送了兩朵紅絨花給李滿囤。李滿囤瞧這銀樓還有絨花賣,就加掏50文錢選了一對紅絨球準備留給紅棗過年戴。

買好了紅絨球,李滿囤瞧到店里還售銅鏡和梳妝盒,就又花1200錢買了一個大銅鏡。

Advertisement

李家原有一個銅鏡,說不好是李滿囤還是他親娘留下的。但于氏進門后,就把這個銅鏡霸占了過去。李滿囤一個男人,銅鏡不銅鏡的原也不放在心上。

李滿囤覺得自家需要一個銅鏡還是在他家添了銅臉盆之后。自從有了銅臉盆,他閨紅棗每天都對著銅臉盆梳頭。所以今兒瞧見銅鏡,李滿囤便就趁手買了。

李滿囤回家后把首飾匣子和銅鏡給了王氏,王氏自是欣喜––也瞧見過于氏的銅鏡,但卻從沒照過。今兒一照,果覺得這銅鏡照人比先前的銅臉盆好看多了。銅臉盆照人雖然亮堂,但照出來的人臉卻是拉寬變形的。

紅棗立在王氏邊也跟著照了照銅鏡。紅棗發現這世的銅鏡雖然和前世的玻璃鏡還是沒法比,但照出來的人影也是毫發可鑒——不說梳頭了,就是畫眉也是能用的。

哈哈,往后梳個頭個啥的,再不用跑堂屋照臉盆了。

也是有鏡子的人了。

午飯后,紅棗見娘王氏又一次拿出頭面匣子出來久久端詳,不覺替著急。

“娘,”紅棗忍不住勸道:“爹買頭面給你,就是讓你戴的。你老瞅著干啥?”

“戴啊!”

Advertisement

“咳,”王氏及不自在地回道:“這平白無故的戴個頭面,沒得讓人笑話。”

“笑話?”紅棗為王氏的怯懦給氣笑了:“娘,你咋會這樣想呢?”

“娘,我爹現都是里甲了,而你也是里甲太太了。”

“娘,你看村里的里正太太和其他八個里甲太太,哪個出門不是全套頭面?”

“娘,你出門不戴頭面,人家才會笑話你呢?”

“對了,還要笑話爹!”

雖然死要面子要不得,但一點面子不撐也是不行。總之,紅棗以為什麼山唱什麼歌。家既然有錢了,娘就該收拾得致一點才對——自古都是“辛苦賺錢快樂用”,娘半輩子辛苦,現想戴個頭面還畏手畏腳,像個什麼話?

斜靠在炕上午休的李滿囤聽到紅棗的話,只覺得句句在理,當下表態道:“家里的,紅棗說得對!”

“咱家現在不止有錢還有莊仆。”

“結果你這個做太太的還見天和莊仆一樣戴木簪,別人看著也不像樣!”

耳聽丈夫也如此說,王氏方從匣子里取出一只桂花手鐲來。

王氏常年干活手骨關節大,戴上鐲子后鐲子便卡在腕骨擼不下去。

雖然這個桂花鐲是個開口鐲,但王氏惜手鐲并不敢使力掰。如此王氏磨蹭許久竟未曾戴上。最后還是紅棗瞧不過眼,替娘掰開鐲子,方才算是戴上。

Advertisement

戴好兩個鐲子又戴耳環。李滿囤買的這套頭面的耳環真的就是兩個銀環。銀環也是桂花紋。

王氏有耳。王氏的耳出嫁前穿的——由當天送親的婆拿針現穿了兩紅線。后來紅線舊了,王氏的耳就改塞了草梗。

草梗細,耳環針,紅棗拿著掰開的耳環比著娘的耳下不了手。這時反倒是王氏果敢起來。拿過紅棗手里的耳環然后照著銅鏡對著自己細小的耳眼就扎了下去。扎得紅棗直咧——看著,就替娘疼。

看來不管在哪世,紅棗想:這人為了好看對能都對自己狠。

的戴好耳環,王氏打散頭發準備梳頭時,才尷尬得發現:不會梳戴頭面的發髻!

先前王氏梳頭,都是用三簪子在腦后盤個鬏,若是風大,就再加個包頭巾。王氏從沒戴過頭面,自不會梳戴頭面的發髻。

紅棗見狀也是抓瞎。這世買東西可不似前世一樣有自帶的說明書和附送的講解視頻。而之所以能夠認識頭面里的組件還是因為無知在海角論壇為當時的神撕時被黑子中的考據黨給科普的。

不過當時的考據黨只科普了頭面的基本知識,卻沒科普這戴頭面的詳細步驟,所以紅棗不知道這頭面到底咋帶。

不知道咋帶難道就不帶了?這顯然不是紅棗的格。

紅棗回想著考據黨的科普,然后又結合了族長伯娘的日常裝扮,把挑心,頂簪和一對掩鬢在王氏頭上的位置找好。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