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穿越之細水長流 第175頁

《穿越之細水長流》第175頁

“杏花啊,我私下和你說啊。”

“這大房,就是你大哥家,如今可剩錢了。”

“一年,我估計,”于氏出手指來比劃道:“除去吃用,起碼還能剩一百吊。”

“你想,紅棗今年才七歲,等十年后,出嫁。你大哥家不得有千貫錢啊?”

“到時,他隨便賠紅棗一個城里的鋪子或者宅子,就夠你們夫妻倆忙活一輩子的了!”

李杏花聞言都驚呆了,半晌方道:“娘,你說啥?”

“大哥能給紅棗賠城里的鋪子和宅子”

“這其實,”于氏實話實說道:“都是我私底下合計的。”

“杏花,你知道去歲冬節,臘月,你大哥給你爹、二伯、族長送了多節禮嗎?”

“兩次禮,每一次,家家都是一條十斤上的羊、兩條五斤上的鰱魚,另外還加酒和糖。”

“你想想,這得多錢?”

李杏花心里合計,一斤羊六十文,十斤就是六百文,五斤以上的魚得二十文一斤,這又是兩百文,一壇酒也要一百文文,他大哥,給兩次節禮,三家人,竟是給出了近六吊錢。

Advertisement

六吊錢!李杏花的合不上了––家整一個年也才花了四吊錢。

這些,還不算,”于氏看李杏花一眼,繼續說道:“臘月里,你大哥的莊子里送了出息來,你大哥又給我們三家人各送了兩只和兩只鴨,還額外給滿倉和滿園家孩子,一家一只,一只鴨。”

李杏花繼續算,一只一百五十文,一只鴨兩百文,這八只、八只鴨又是兩吊八百錢,近三吊錢了。

加上先前的六吊,這就是九吊錢了。

“你爹上的六張半綿羊皮大氅,也是你大哥送的。”

“城里鋪買的,值三吊半錢呢!”

年前族里好幾戶人家都去城里店買了羊皮大氅,故而于氏知道裳的確切價錢。

“娘,”李杏花覺得自己不會算賬了:“大哥家過個年,竟然要花十來吊錢”

“哪止!”于氏的聲音更低了:“他自家也是要穿裳的。”

“他一家三口,都是城里置的裳,紅棗的裳,你是親眼瞧的。不用我再說。就是你大哥自己也有和你爹一樣的羊皮裳。”

Advertisement

“他家里的,那個王家的,你是沒瞧見,現在可是和城里的太太一樣福了。”

“冬節時來家吃飯,上穿的就是和紅棗一樣的長棉袍和罩。”

“前兒除夕,來家又是一新罩。”

“也不知一個年到底做了幾套裳?”

“而且,現連銀頭面都有了。手上戴的兩個純銀鐲子,都大的很。”

“杏花你好好想想,你大哥家這許多的裳頭面,又得多錢”

“二三十吊得要吧?”

“他家臘月二十九給族人送包子,族里三十二戶人家,每家都是一兩白面一兩得往下滴油的大包子十個。”

“杏花你說,這又得是多錢?”

“你大哥這個年,”于氏下結論道:“我只看這些明面的,便就算了有四五十吊錢。”

“杏花,你想你大哥家,去歲冬不過兩個月,就能使這麼多錢。”

“將來,你大哥嫁兒,還能兒嫁妝”

李杏花聞言呆愣半天。去歲年景好,家一夏一秋的大碗茶加窩頭賣的特別好,一年也不過就多剩了十五吊錢,剛夠家置輛騾車。結果,娘家一向被無視的大哥家過一個年,就能花四五十吊錢。大哥的這份家業,得是多大啊?

Advertisement

“除了過年使掉的這些錢,”于氏又道:“大房擱去年年底,還在城里置了宅子和鋪子。”

“宅子,我雖沒聽說多大,但鋪子,卻是瞧過的。”

“鋪子就在北城門口。雖然只是一個門臉的小鋪子,生意卻好的很。”

“杏花,你想啊,這才是你大哥得了莊子的第一年。這往后啊,你大哥家的宅子鋪子肯定越來越多。”

“等到十年后,紅棗出嫁,你大哥隨手給個宅子鋪子,還不是尋常”

別的倒還罷了,李杏花聽到鋪子,卻是真的了心。

李杏花的婆家劉家,雖沒有鋪子,但分家時歸了大房的老宅就在村中心的路邊。

大房在宅子外墻直接搭了一個棚子賣茶水吃食——能兼顧家里活計和生意不說,還便宜腳夫們歇腳,故而收婿劉好日曬風吹的挑著籮筐擱碼頭賣茶強得太多。

家能在北城門口有一鋪面,李杏花想:不說掙錢多,只說人,就了多辛苦

于氏見李杏花心,更是加油添醋地說道:“杏花,你是沒見到除夕吃團圓飯。”

“你大哥家的紅棗是有多挑。”

“一般的魚相都沒眼相。”

“也就羊上桌的時候,才挾了三塊。”

“似這麼大的孩子,哪有不饞的”

“偏就不饞!”

“所以,你可以想到家常都吃了啥!”

“聽說啊,你大哥家平常的一個月都要吃兩三只和兩三只鴨。就這樣,你大哥還見天的進城往家里買。”

“聽說也就冬節后,天冷了,紅棗不出來了。”

“此前,天暖和的時候,村里人可沒見這丫頭擱村里磨坊跟人買魚。”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