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穿越之細水長流 第182頁

《穿越之細水長流》第182頁

李滿倉點頭:“行。我這宅子里也要加種果樹。到時候,咱倆個一起種。”

李滿囤一旁聽他兩個兄弟商量種樹并沒有帶上自己,也不生氣。幾棵果樹而已,他莊子里的山頭多的是。

井臺后面有間五架梁屋,屋里有灶,應該就是廚房 。

廚房后面有三間七架梁大屋。三間屋,中間是堂屋,兩邊是臥房,都打了炕。

“這兩個房間,”李滿倉告訴李滿囤:“西邊這個爹娘住,東邊我住。”

穿過堂屋,三間屋后面有個小天井,小天井后果又有三間七架梁。不過中間那間卻是間敞開的堂屋。

“這三間,”李滿倉道:“就給孩子們住。”

“不過,這堂屋要改一下,把格子門換磚墻和窗戶。”

“這幾間屋的炕有年頭了,也都要重打。”

耳聽提到炕,李高地猛想起一樁事,當即話道:“滿倉啊,今年攢了錢,你這宅子的炕,最好還是照你大哥宅子里的樣式,把炕都給改到屋外來。”

“我也是今早才知道,今年大年初一,這城里就有一家七口人死在了炕上。縣衙的仵作查出來說是大年夜守歲給過了炭氣。”

Advertisement

“今兒里正得了消息,就給各族族長送了信,讓通知族人夜里睡覺時,窗戶一定留,不可關嚴。”

在場的人,除了早上一起聽到消息的于氏和郭氏外,聞言都很唬了一跳,即便是孩子的神,都跟著變了––涉及到七條命,是個人聽了心里都不好

“啊!”李滿倉反應過來,趕答應:“爹,您說得是。不僅這宅子要改,咱們家也得改。”

“咱們開春了,就改。”

“今年估計改的人多,等到年底,一準找不到好瓦工!”

面對生死,李滿園也不敢輕忽,他立也決定,今年秋天他城里宅子的炕也都給改了。

三間房臥房的后面又有兩間小屋,屋后便即就是后門。后門也只一間。

李滿倉這宅子雖也是十二間房,但七架梁的大屋卻只有六間,且格局也是跟火車車廂似的一節套一節似的,連帶的天井也是東一小塊、西一小塊的,遠不及李滿園家的十二間七架梁四合院齊整,但紅棗瞧見宅子里有井,還是口甜水井,便就覺得這宅子還算不錯。然后紅棗便問爹李滿囤:“爹,咱家買的宅子也有井吧?”

Advertisement

“有!”李滿囤點頭。自自家打了井,嘗到了有井的好后,李滿囤自是把宅子有井列做了買宅子的首要大事。

于是,紅棗放心了––實在是夠了沒井的苦,這井就是的執念。

第90章 雪地上的腳印

李滿倉宅子后門所在的爾雅巷北面的巷子, 就是李滿囤宅子大門所在的百歲巷。

李高地以為李滿囤的宅子跟滿倉、滿園的類似, 都是三十兩的小宅––畢竟李滿囤家的大門才三間五家梁房屋,還不及李滿園家三間七架梁倒座南房的大門氣派。

李滿囤宅子大門后的房屋, 雖是七架梁,也是兩進,但第一進一共就只有三間正房, 第二進也是只有五間正房,并沒有倒座和廂房。

李高地擱心里算了算,便覺得這宅子十一間房,雖然較滿倉、滿園的宅子一間,但能有八間大房, 且位置更近縣衙,也是能值三十吊錢的。

不想, 李滿囤領他們穿過正房堂屋后, 后面竟還有一個院子。

這個院子有五間正房不說,竟還有東西廂房各五間。十五間七架梁大房圍出中間一個很大的庭院。庭院里四角有幾棵樹, 東南角還有口井。

Advertisement

“滿囤, 你這宅子,”立在院子中間,李高地不敢相信問李滿囤:“一共多間房”

“爹,”李滿囤道:“這個院子后面,還有五間后門堂。”

“這樣,連前后兩個門堂在,這宅子共有三十一間房。”

“三十一間房!你這宅子, 得多錢?”

李高地看過李收在爾雅巷七十兩的宅子,也只十九間房。

李滿囤笑笑:“一百零五兩!”

“一百零五兩”李高地倒吸一口涼氣。

李高地很想問問長子,你是不是除了那個莊子外還有別的來錢門路,不然,如何負擔得起年前兩個月來這宅子、鋪子、年禮這樣近兩百吊的開銷

但因想著現在已經分家,李高地終是沒有開口。

滿囤自八月節得了老北莊,至今四個多月都沒和他這個當爹的提一句如何得的莊子。現他問滿囤來錢門路,想來也是白問,沒得自討沒趣。

李滿園則沒有李高地的顧慮。他立刻大聲問道:“大哥,你咋這樣剩錢呢?”

“你要是還有其他掙錢的門路,可不興藏私。”

“咱們可是親兄弟!”

“我還能有啥門路”李滿囤攤手:“除了和謝家大爺易的莊子。”

“我也就是枸杞和種姜這兩樣了!”

“這兩樣,你們不都知道嗎?”

“再就是我開了一個鋪子賣糧,掙點糧食加工費而已。”

“我家里原先的一點錢,現都在這個宅子上了。”

“滿園你看,你都搬進城了,我這宅子都還空著。”

“我現就等著夏收的糧食賣了錢后休整宅子,置家什呢!”

聽李滿囤如此說,李滿園方才沒了言語,不過他心里還是存了疑––他覺得他大哥李滿囤一定有其他生財之路。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