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穿越之細水長流 第212頁

《穿越之細水長流》第212頁

謝子安聞言,目轉向爺爺,出一副愿聞其詳的表

謝家老太爺謝峰早年家境雖然說不上貧寒,但他爹娘為了供他讀書科舉,也需要節儉——他家曾經每年開春都是頓頓蘆蒿以致他吃蘆蒿吃得想吐。故而謝峰自高中后就再沒吃過蘆蒿。

不想今兒大孫子卻尋了蘆蒿來給他吃。

看著悉的蘆蒿,謝峰憶起往昔,一時間心有所——幾十年彈指,謝峰的爹娘以及他媳婦早已作古,而謝峰自己也由當年的貧家小子蛻變這雉水縣有名的謝半城。謝峰以為他早已忘了當初。但剛剛的那口蘆蒿,那子不變的蒿味,卻讓他惡心依舊。

說什麼時過境遷,是人非。謝峰心嗤笑:從人生伊始直到而立,這近三十年累生的個人習氣,又豈是后續幾十年故意的無視所能消彌?

可惜早年的他不通這個道理,出仕后只知道一味效仿高門子弟們的行事,由此為人事就失了本,落了下乘。

到底是經過風浪的人,謝峰心中慨,臉上卻不分毫。

想到菜是謝子安送來的,所以不必再問,謝子安一定是覺得這蘆蒿味道不錯。謝峰把臉轉向謝尚,然后夾了一筷子給他,笑道:“尚兒,你來嘗嘗!”

Advertisement

謝峰年紀大了,講究養生。故而他飯桌上的菜,有時候頗讓人一言難盡,比如家常的炒鴨蛋。

但今兒這菜是謝子安送過來的。對于謝子安的口味,謝尚還是放心的。于是,謝尚拿起筷子吃了面前碟子里老太爺給夾的蘆蒿。

慢慢地咀嚼、細細地品味,直待咽盡里的食,謝尚方道:“這蘆蒿的味道倒是和芹菜一樣,都有獨特的香氣。”

“怪不得唐韓文公有‘澗蔬煮蒿芹,水果剝菱芡’之句。”

眼見謝尚也不排斥蘆蒿,且還能隨口說出應景之句,謝老太爺心中高興——他這生雖是吃不了蘆蒿,但他的子孫卻是能得其中真味。

所以他這輩子,不管曾經如何,便都是值當!

謝峰這生最推崇蘇東坡,最喜他那首《定風波》——他年青時喜詞中上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退仕后則喜歡下闋“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

但今天,謝峰思及早起占得那一卦,中卻重新生出早年念誦《定風波》中那句“竹杖芒鞋輕勝馬”的快意。

“尚兒,”謝老太爺和氣地問重孫子:“蘇東坡的那首《惠崇春江晚景》,你還記得吧?”

Advertisement

好強的謝尚可不怕他太爺爺考究他功課。他當下站起朗聲答道:“記得。”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上時。”

謝老太爺道:“這詩里的蔞蒿就是這蘆蒿。”

“雜記里說蘇東坡極吃這蔞蒿。每次過咱們省府江心洲都必去吃蔞蒿。”

“太爺爺,”謝尚質疑:“你咋知道這蔞蒿就是蘆蒿呢?”

“這蘆芽也有可能啊?畢竟也有個蘆字呢!”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兩種都不是啊!”

剛謝尚想破了腦袋才想出一句“蒿芹”來,他可不服氣隨手可得的“蔞蒿”就是“蘆蒿”。

老太爺跟前待久了,謝尚早了他太爺爺的脾——真正是俗話里頭說的“大人有大量”,從不生氣。故而謝尚敢當面質疑高他三輩的老太爺。

的謝峰極喜歡謝尚上這天然生就的理直氣壯和強詞奪理——這是他整個一生都無可企及的無憂無慮。

故而謝峰比平常更耐心地解說道:“蘇東坡還有一首詩,里面有這麼兩句。‘初聞蔞蒿,初見新芽赤’。”

Advertisement

“由此可見這蔞蒿的芽,和蘆蒿的芽一樣,都是紅的。此乃其一。”

“此外《詩》里也有`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之句。”

“這就講了這蔞蒿原是喂馬的。”

“咱們雉水縣馬,先前連騾子也不多,故而這蔞蒿多用來喂驢。”

“許是這個緣故,我們本地才管蔞蒿蘆蒿。”

“蘆下面,可不是驢的一半戶嗎?”

“這便是其二。”

“至于第三,則還是蘇東坡的這首《惠崇春江晚景》。”

“尚兒,你知道詩里為啥要把蔞蒿和蘆芽放在一起嗎?”

謝尚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因為蔞蒿和蘆芽都是江邊常見的野植!”

謝老太爺聞言轉臉看向謝子安,謝子安趕道:“還請爺爺教導。”

謝子安不是謝尚,他在謝峰邊長了二十年,早知曉老爺子語貴,并不輕口舌。

“剛尚兒說的只是第一層的意思。”謝老太爺道:“蔞蒿和蘆芽這兩樣東西,其實還和下面的一句`正是河豚上時`有關。”

“子安,”謝老太爺轉問孫子:“你知不知道俗語里`舍命吃河豚`的出?”

謝子安凝神想了一刻,方道:“孫兒愚昧,只知道《楓窗小牘》里提過一句。”

“`東坡謂:‘吃河豚,值得一死`。”

謝老太爺點頭:“子安,你現能答出這句,可見近日確是用了功。”

“這話確是自東坡始。但`舍命吃河豚`這句卻是出自《本草》,是時珍語。”

老爺子微微瞇起眼睛,慢慢誦道:“吳人言其有毒,脂令舌麻,子令腹脹,眼令目花、有‘油麻子脹眼睛花’之語。江人鹽其子,糟其白,埋過治食,此俚言所謂‘舍命吃河豚’者也。”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