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幸,都撐過來了!
所以,他這一輩子也沒啥好憾的了
第631章 長高了
謝族譜的第二天, 即六月十六,李滿囤打發余德來見謝知道說想接紅棗和謝家去住兩天。
接新生的外孫回家小住是雉水城的舊俗。謝知道聽后點頭道:“應該的。只今兒卻是來不及了。明兒十七、十八也不。后兒十九是單日, 倒是大后兒,六月二十吧。”
“至于回來,嗯,”謝知道道:“二十六是你老爺的外甥和侄大喜的日子,你老爺作為舅舅和叔叔,兩邊的席都不能落——六月二十五要給他侄添妝,二十六要去青葦村吃喜酒, 二十七喝新媳婦茶, 二十八吃回門酒。一連幾日都不得閑, 如此倒是二十四我便奕兒替他哥去接了他嫂子和侄子回來吧。”
“橫豎咱們兩家離得近, 二十五你們三小姐的添妝、二十六的出門、二十八的回門,從家過去也方便。”
重孫子謝難得來家, 謝知道可不舍得他在外家多住,更別說去六十里外的青葦村了——那里山高林的,若是有個意外,他可怎麼跟他兒子和孫子待。
余德聽謝知道的話和來前李滿囤代的不差,趕點頭稱是。
以他家小姐現今的地位,回娘家必然是前呼后擁,不可能一個人。
他家老爺為這回接小姐和外孫家去, 打今春得信后便人鋪設東院。
大姑家在青葦村就只兩個農家院子, 招待他家老爺太太大爺大已是勉強, 可再招待不了家小姐和的一應隨從。
事就這麼說定了。余德又來見紅棗。紅棗聞信不免喜出外——出門十來年, 每回家去都只半日,來去匆匆,現可算是能跟爹娘多了!
余德看紅棗歡喜, 乘機又告訴道:“好小姐知道,老爺、太太今春新裝飾了東院,小姐帶哥兒家去不用擔心沒地方!”
知道爹娘這般盼自己歸家,紅棗愈加歡喜,笑道:“真是爹娘費心了!”
余德含蓄笑道:“老爺太太,還有大爺打從京里回來就天天盼著小姐和哥兒能家去走走!”
“對了,”余德掏出一封信道:“大爺還有信給小姐!”
“信?”紅棗訝異:“什麼事不能家去說?”
打開信,竟是弟李貴中為教他媳婦舒窈騎馬的事。
紅棗讀后心說:這是好事,得支持。
“你回去告訴貴中,”紅棗和余德道:“就說我知道了。我會帶飛霞過去!”
飛霞是早年謝尚送紅棗的馬。今年十二歲,正是一匹馬最好的年歲。
但因為謝尚的馬奔虹年歲大了——在前年他們進京時便十八歲了。謝尚舍不得奔虹行遠路便留在了雉水城。
飛霞作為奔虹的伴一同留下。
“傍晚把飛霞和奔虹牽過來,”紅棗吩咐錦書道:“好久沒騎馬了,我得先練練!”
以免砸了弟弟的好事!
……
聽余德告訴了紅棗帶謝家來的確信,李滿囤歡欣鼓舞,告訴王氏道:“大老爺應了,紅棗大后兒便要帶著兒家來了!你人把家里的炕席、床席都好好燙燙曬曬!可別席蟲咬了兒!”
外孫太小,不住竹席的涼,李滿囤為接外孫便特地買了新草席。
草編的新席多有蟲。李滿囤、王氏兩人蚊子窩里長大,先前被咬了也只當是蚊子叮,沒當回事。
今年家里來了個舒窈。王氏看舒窈隔三差五地燒開水給自己和貴中洗燙席子,覺著不能兒媳婦覺得自己骯臟,跟著洗燙了幾回,然后便發現上被裳遮蓋的腰背的紅腫消了,再也不了。
王氏懷疑席上有蟲,便乘天好的時候把席子拿到中午的大太底下瞧看,結果還真就看到了米的一點點大的小爬蟲。
王氏見狀很慶幸,心說幸而發現得早,不然等兒外孫家來被咬了,就糟糕了。
“還用你說?”王氏覺得男人馬后炮,不客氣地嘲笑道:“老爺倒是記得打外面回來先臉換再上炕才好。不然炕席上都是汗,我再人洗也是一子汗臭!”
席蟲哪里來的?
還不都是臟出來的!
被嫌棄的李滿囤……
舒窈覺得婆說得沒錯,公公家常就是太不講究,好東西全沒個好用相。
當下看李滿囤尷尬,舒窈雖垂下眼睛,心里卻是在給婆鼓勁。舒窈不得王氏一鼓作氣,糾正了公公的一切陋習。
朝夕相,舒窈算是看出來了,婆雖沒什麼見識,不善言語,但只要認清了道理就會好好做,不似公公大道理會講的,但落實到個人衛生習慣方面,不是一般的折扣。
……
轉眼便到了六月二十。一早李貴中來謝家接紅棗。
依禮先來天香院拜見謝知道。
謝知道看李貴中和謝奕站一竟然不相上下,不免吃驚:“貴中,這才幾天沒見,你竟長這麼高了?”
明明開春的時候比謝奕矮了有一寸。
難道說這跑圈竟真能催人長高?
謝奕聞言立抬手比了比高,發現竟然被追齊了。
謝奕不敢相信地拉著李貴中到門框邊道:“咱倆仔細比比!”
……
看到小廝落在門框上的兩條幾乎重疊在一的高劃線,李貴中心里充滿自信——過去半年他的苦沒白吃。他姐和跟他姐夫告訴他的跑圈法子真的有效,他真的長高了。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弘治十一年。 這是一個美好的清晨。 此時朱厚照初成年。 此時王守仁和唐伯虎磨刀霍霍,預備科舉。 此時小冰河期已經來臨,綿長的嚴寒肆虐著大地。 此時在南和伯府裡,地主家的傻兒子,南和伯的嫡傳繼承人方繼藩……開始了他沒羞沒躁的敗家人生。
一開始,穿成假太監的李易只想安分茍活著,但后來,看著高貴雍容的皇后,李易心思變了。 “江山你坐著,皇后我替你照顧。” 李易都跟皇帝打好了商量,奈何那把椅子,皇帝就算坐不穩啊! 前有狼,后有虎,奸臣又一堆堆,眼看國不國,家不家的,李易操起了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