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中狗地給研墨。
舒窈見狀提醒道:“你不去上學了嗎?”
李貴中坦然道:“不去了。這學每天都能上,只這做稻田燈臺的事千年難遇!”
他要留家里見證歷史。
最好也能參與參與,給出兩個好主意。說不定年底就能印到甘回齋的圖紙上銷往全國。
想想就覺得激!
“對!”李滿囤認同道:“貴中也想想這個臺子怎麼砌才好用!”
“只你留家里,倒是打發人去告訴貴林一聲!”
“這事我來,”王氏接口道:“你就專心畫你的圖吧!”
……
第638章 奔虹和謝
已經籌謀了一夜,李滿囤早已有竹,很快便在紙上繪了一個形似二層房屋的方形高腳燈臺。“這樣式看著有些像城隍廟的大香爐!"王氏一眼認出燈臺的原型。
這不是為省磚石嗎“李滿囤認真道:“聽所以只砌了四個腳,咱們家是不在乎磚石但別人在乎啊!走過一趟京師才知道,他們高莊村、雉水城較北方城鎮村莊富裕太多一一他們家家都是瓦房,北方的人家,房屋都還是泥胚。
年一李還是兩李對人生活的影響真是太大了!
再說,李滿囤繼續振抵有辭道:“燈臺點燈,香爐燒香,橫豎都是燒火,樣式類似也是自然。”當然,油燈不比燒香,你看墻這里,四面墻凸出一點就可以放個蒸架一樣的井字竹架來架油碗。這樣油碗凹在架子里,不僅不會翻,且只要半塊擋風磚就夠了。
“有條件的話,架子可以打鐵的,耐用不怕火。不用的時侯還可以收走!
他就想打鐵架子,一勞永逸。
從擋風磚到屋頂的地方又只要砌四個角就行了,最后再加個擋風的頂。下雨天蟲也都要躲雨,不會往外跑,可以不考慮雨。
橫豎下面敞著,本不用擔心積水
紅棗覺得爹想得周到,李貴中也這麼認為。不過李貴中以為他必是要給出主意的,所以思了好一會子方建議道:“爹,碗都是圓的,這個中間的竹架也做一個圓的吧!
李滿囤聽得有理,同意道:“今兒現拿蒸架湊活,等兩天定下了,再依你說的打鐵質圓架!“哎!“李貴中高興了,提筆道:“那我先畫個樣式!
定下了尺寸樣式,修建都是莊頭和莊仆的事。
為鍛煉兒子,李滿囤把圖紙給李貴中,讓他跟余莊頭商議。他自己則進臥房來抱在炕上爬的謝。走!“李滿囤抱起謝道:“爺爺帶你去河邊看白鷺去!
“白鷺“紅棗詫異:“哪里來的
爹看著可不似會養奇珍異的人。
“自己飛來的!"王氏告訴道:“不過就一只小的。不知道什麼緣故和大的走散了。去歲八月我和你爹還有你弟不是去京城了嗎估計就是那時候來的。等年底我們家來的時侯就看到了。天天這個點來吃魚,看到我們也不怕。
說著話便已走到了風荷亭。果然看到一只小白鷺就在河塘柳蔭里單腳獨立地捕魚。
謝一見便拍著掌笑了:“哈(鵪)!
看多了長白的仙鵪,謝便把白鷺當了仙鶴。
李滿囤只要看謝笑便什麼都好,當下笑道:“好玩吧
這白鷺可是吉鳥。看到沒“李滿囤指點謝:“白鷺,蓮花還有那三棵蘆葦,這連在一起夠的景就是一路連科!
順著李滿囤的手真看到了三棵蘆葦,紅棗頗為驚訝:“竟然真是蘆葦!王氏笑:“那是你爹今春修亭時特地余莊頭給移來的!說是助旺科舉風水!
不錯!“紅棗點頭,心說:爹可以啊,連風水都懂了。跟公公有的一比了。對了,爹這幾下子該不會就是跟公公學的吧
舒窈特別喜歡這只白鷺,尤其羨慕它的自由一一即便沒有了父母親眷,也能隨心所地到飛。舒窈取杜牧《白鷺》詩最后的一句″一樹梨花落晚風"給小白鷺取名“梨花″。
梨音同離,寓意離開了父母親眷也還是一朵花!
說到鳥,王氏想起來了,問紅棗道:“你公公送你二弟的孔雀,你這回家來看到了沒有
“四月你家老太爺過壽的時候,我過去吃酒,可見到了。這一的,這麼長的尾,開屏抖開比鋪子里一應的點翠釵都好看,那景象,可不是市面上一兩單賣的孔雀翎所能比。
李滿囤一聽也嘆道:“是啊!不是你二弟告訴說是孔雀,我真以為看到了凰!
紅棗真不忍心打破爹娘對孔雀的濾鏡,但沒看就是沒看,紅棗實話告訴了一回兩只孔雀打架打得雙方掉掉禿了尾的事。
李滿囤、王氏聞言自是目瞪口呆,就連見過好幾只孔雀的舒窈也難抑驚異,失聲道:“孔雀打架那麼雍容華貴的鳥
真是出乎意料
要不怎麼說人不可貌相呢!“紅棗搖頭:“孔雀的子其實兇悍的。
不然也不能經過干萬年的自然選擇,依舊保留其一好看但卻無比礙事的皮!
“沒想到,真是沒想到,“綏過神來的王氏連連嘆,轉又無比慶幸:“如此打禿了也好。以后你知道這孔雀不是善茬,帶兒看時就要留個心!
你還記得你四歲那年家里開春孵的一窩中有只公特別兇,中秋的時候你杏花姑穿了件紅裳來走親戚,被它給追著啄,你姑都嚇哭了!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穿越后,我竟然憑借幾首詩震驚了世人!皇帝對我贊不絕口,大學士搶著收我為徒,皇子為了爭我斗的頭破血流! 而我,楊凌,沒什麼大本事,老婆是個山賊,父親是個鐵匠。可怎奈,嘴里念的是唐詩宋詞,手上做的是現代科技,吟詩作對,士農工商,無所不曉,無所不能,仰天長嘯:無他,憑詩上位而已!
華櫸穿越到水滸世界的大宋,無意中救了徽宗,從此開啟獨攬朝政的權臣之路。 除奸臣,罷貪官,平強寇,橫掃遼金西夏,收服四夷。 “朕封華卿為宰相、樞密院使,總領朝政,今后朝政大事皆交給華卿處理,不必再向朕請示。” 誰說權臣只能擋道,權臣也能護國保民,安定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