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折竹碎玉 第34頁

《折竹碎玉》第34頁

本就不悉此的道路,尤其是在這偌大的梅林之中,兜兜轉轉,最後不知怎的,竟繞到了先前那亭子。

謝昭已經被謝盈初請走,可崔循竟還在。

他對謝昭的琴並沒什麼興趣,也不喜文會的喧鬧,打算的是喝完這盞酒,看完最後一頁公文便離開。

崔循合了牒牘,正,餘卻瞥見一角紅

蕭窈杯中的殘酒已經冷了下來,持著瓷盞的手,指尖微微泛紅。

亭中,將杯子放在石桌一角,問道:「還有熱酒嗎?」

在不遠有謝氏的僕役,無所事事地守著煮酒的小爐,可並沒去。

青瓷盞中余著些許殘酒,邊沿,依稀殘存著抹脂。

崔循錯開視線,微微頷首:「有。」

蕭窈正要親自斟酒,卻被崔循攔了下來。

「兩種酒不同,不宜混飲。」

崔循另取了只新的杯子,修長的手提起蓮花注碗中溫著的注壺,略略傾斜,金黃澄澈又依稀著些青碧的酒緩緩淌出。

不多,只小半盞。

蕭窈皺了皺眉。

崔循像是看出的心思,一板一眼道:「此酒烈,不宜多飲。」

Advertisement

在他那裡,仿佛總有許多「不宜」的事,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蕭窈看向他手邊的牒牘,想起一事:「聽父皇說,太常寺知我是否參與元日祭禮?」

崔循:「公主去或不去,章程不同,自該儘早定下。」

蕭窈點點頭,又問:「那依卿看來,我是該去,還是不該去?」

崔循未置可否,只道:「此事該由聖上決斷。」

「父皇雖未明說,但看得出來他想要我去,只是怕禮儀疏,出什麼岔子。」

蕭窈不似從前那般針鋒相對,態度溫和,像是真為此事煩憂,想要問問他的意見。

崔循:「公主若去,太常寺自會撥儀,為你講授禮儀章程。」

「這樣……」蕭窈托著腮,看著崔循那形容好,卻永遠好似覆了霜雪的眉眼,鬼使神差地,開口問他,「那卿可願親自教我?」

崔循原本低垂著的眼睫倏地抬起,那雙如深潭般幽深而平靜的眼中生了波瀾。

蕭窈能清楚看出他的詫異,就如牢不可破的堅冰上浮現裂痕,清晰可見,無遁形。

Advertisement

但這點失態轉瞬即逝。

崔循很快就恢復了那副從容不迫的模樣,緩緩道:「聖上若有令,臣莫敢不從。」

蕭窈聽出他在避重就輕,想了想,略略傾,拉近兩人之間的距離:「不是父皇的意思,是我的意思。」

在梅林中轉了許久,襟上仿佛沾了梅花的幽香,又不盡相同。

鬢髮上那枝被長公主隨手簪上的細小紅梅並不牢固,本就搖搖墜,一低頭,竟從鬢邊跌落。

在反應過來之前,崔循已經抬手,接住了那簇梅花。

修長如玉的手掌心,躺了朵艷麗如火的紅梅。

第019章

崔循的手生得極好,皙白修長,骨勻停,如雕細琢而

掌心的紋路清晰深長,是相士口中堅韌果決、有福之人的手相。

朔風拂過,吹落他掌心那簇梅花,也打破了兩人之間微妙的靜默。

蕭窈意外於崔循會多此一舉,就連崔循自己,其實也沒料到。

他自時起,秉持的便是「三思而後行」,有這種行比腦子快的舉。在意識到做了什麼後,一時也分辨不出心中究竟是驚訝多些,還是懊惱更多些。

Advertisement

但無論是何種緒,都令他的臉冷了三分。

崔循知曉蕭窈不喜自己,尤其是在帶到王家辨認兇手之後,再見面,便全然沒有一點好臉了。

會主去找謝昭聽琴,對他,卻只會避之不及。

眼下蕭窈的態度實在反常,崔循不明白這轉變由何而來,依舊垂了眼睫,緩緩道:「臨近年節,臣事務繁忙,怕是未必得空。」

蕭窈就知道他會如此回答,並沒多意外,也沒多費口舌,施施然離開了。

崔循碾過指尖,看著鮮艷如火的影遠去,在疏影橫斜的梅林中消失不見,這才終於收回視線。

石桌上,他斟的那盞酒原封不地留在那裡,蕭窈並沒沾,也沒帶走。

像是一陣惱人的風,來的猝不及防,去得乾脆利落。

亭中空落落的,寂靜無聲。

崔循起,踩過被風吹落在地的那簇紅梅,吩咐亭外候著的僕役:「備車,回府。」

-

謝氏的賞梅宴遍邀建鄴士族,班漪會在其中,是理所當然的事

只是這種場合,班漪要應付的人頗多,並不能隨離群。

直到宴後,蕭窈待眾人走得七七八八,才來尋

自王氏壽宴匆匆一別,兩人再沒見過。

蕭窈病得人盡皆知,先前的功課自是學不,班漪想過宮探,只是被家人給攔了下來。

這些年,班家多多過王氏的恩惠。

班漪侄如今的職,便是王氏舉薦,才得來的。

這種關頭若是宮探蕭窈,非但會落個「忘恩負義」的名聲,甚至可能招致記恨。

故而哪怕是有師徒之誼,也只能暫且與之割席,劃清界限。

如今再見蕭窈,不由得嘆道:「公主清減了許多……」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 |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