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夫人是京城一霸 第89頁

《夫人是京城一霸》第89頁

然而院子里,在朝向甄家的方向,張嬤嬤帶人擺下了香案,念念有詞道:“姑爺今日頭七,我家姑娘本該來祭拜,奈何眼下只剩半條命,你們夫妻一場,本是心意相通,還姑爺在天有靈,明白姑娘的苦。”

之后便領著丫鬟們,冒雨將紙錢燃盡,那沖天的旺火,看得人心驚膽戰,可有年紀的下人都說,這是好兆頭,姑爺都收下了。

臥房里,玉倚窗而,回憶過去的三年,眼淚不從面上淌落,七姜遞過手帕給,問道:“那個人,對你好嗎?”

頷首:“是個明事理的人,只是久病纏、終日痛苦不堪,難免急躁、怨天尤人,他是個可憐人,我并不恨他,今日之事,多謝嫂嫂全。”

七姜說:“這麼想的話,一個好人能留下書,也不奇怪。”

淚中帶笑:“嫂嫂又說笑話了,您還惦記著囑呢,使不得。”

今早求張嬤嬤的,便是這件事,自然也是玉拜托七姜在先。

可想到太師府規矩繁多,祭奠之事一定有什麼忌諱,這不是隨心所能做的事,畢竟誰也不樂意有人在自家門前燒紙。

Advertisement

好在張嬤嬤聽罷,說不妨事,眼下是正經有人沒了,大姑娘為亡夫祭奠,合合理。

那邊燒完后,七姜便攙扶玉回床上,病人依舊十分虛弱,走幾步路便得厲害,人看著心酸。

“你歇一會兒,我去看看你嫂嫂。”七姜說道,“昨晚挨打,只穿了寢,好像也著涼了。”

沉沉地嘆:“母親比我那婆婆,有過之而無不及,嫂嫂那麼好的兒媳婦,還不知足。”

七姜說:“你什麼也別管,養好才是頭等大事。”

如此,安置好了玉,七姜出門來,抬頭見云散去,風停雨歇,不大好,今天果然是辦大事的好日子。

午飯時分,天已大晴,上清在膳廳看廚房的人擺桌子,查點今日的菜肴。

一切妥當后,來請姑祖母用飯,卻見朱嬤嬤跟著一個丫頭往外走,這個時辰,嬤嬤不在老太太邊伺候,怎麼還出去了。

進門來,老太太正寫信,聽說朱嬤嬤出去,頭也不抬地說:“是兒子來了,清兒,吃過飯,派人把這封信寄出去。”

說著,落筆將墨吹干,上清見邊上有寫好的信封,上前搭把手,看了信封上的名姓,問道:“這位是?”

Advertisement

老太太說:“展家的族長。”

清不問:“大伯父不是族長嗎?”

老太太說:“到他爺爺那兒,已是旁系了,且自立門戶從不問族里要錢,雖然修了自家的族譜,可并未從宗族里除名,如今你大伯父位極人臣,也算宗耀祖,我寫封信問候問候。”

清知道,姑祖母絕不會搭理那些沒有意義的往來,恐怕另有什麼打算。

“飯菜都好了,您去用飯吧,一會兒我就把信寄出去。”

“又吃飯了?”老太太嘆氣,厭棄地說,“哪有什麼胃口,一天天的氣也氣飽了。”

話雖如此,還是挪到桌邊了幾下筷子。

且說沁和堂的飯菜,大廚房從不敢怠慢,自然是香味俱全,但世上能吃的東西有限,一年四季翻來翻去就這些花樣,老太太早就膩歪了。

吃過飯喝了茶,在窗下看著春迷眼,正有些犯困,聽見外頭幾個丫鬟說話,嘰嘰喳喳好沒規矩,呵斥:“什麼人吵鬧?”

立時有人進來,著急地說:“大家正問,見著朱嬤嬤沒有。”

老太太慵懶地說:“兒子上京了,見兒子去了。”

Advertisement

那人卻道:“奴婢問了后門的人,沒說朱嬤嬤的兒子來了,他們也沒見朱嬤嬤,嬤嬤能上哪兒了?”

第72章 人都去哪兒了

老太太眉頭一約覺著不妙,命院里的下人去家中找尋,連上清也跟了出去,一個時辰后眾人從各回來,竟無一找見朱嬤嬤的蹤跡。

清問下人:“方才是誰來傳話,我瞧見一個丫頭帶著朱嬤嬤出去的,只是沒看真切。”

當時正傳午飯,大廚房的人進進出出,下人們也班去吃飯,誰也沒在意是哪個傳的話,反倒是只有老太太聽朱嬤嬤告假,說兒子來了,去后門見一面。

“一個大活人,怎麼能從家里不見呢?”上清說,“昨晚今晨,嬤嬤可對你們哪個,說過奇怪的話?”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昨夜四夫人那兒鬧騰,回來夜深了,該睡的都睡了,值夜的幾個也沒和嬤嬤說上話,伺候朱嬤嬤的小丫頭們和往常一樣端茶送水,并沒有奇怪的事。

忽然有個丫頭說:“記得二夫人那天在大廚房鬧,二公子說,要稟明老爺后,將嬤嬤送回老家去。”

老太太立時想到了,喝令侄孫:“去觀瀾閣要人,跟了我一輩子,若不是被人綁了,絕不會無故失蹤。”

清道:“倘若真是二哥哥與二嫂嫂所為,那二嫂嫂便是以主人自居,清兒一個姑娘,亦非展家人,此刻闖去觀瀾閣要人,怕是連門都進不去。”

老太太冷笑:“若敢對你手,我今日就要了的小命,給我翻遍觀瀾閣上上下下,哪個敢阻攔,就從太師府滾出去。”

清得了“令”,便帶著人赫赫揚揚往觀瀾閣來,七姜正領著丫頭們踢毽子,們忽然闖進來,正要一腳飛過來,毽子險些砸中上清。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