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夫人是京城一霸 第738頁

《夫人是京城一霸》第738頁

七姜見玉如此,便接著話說:“更可憐的是,天子腳下也能有那麼多子活得艱難。娘娘、郡主,還有玉,也許將來我會給你們添很多麻煩,我不懂朝堂大事也不敢過問干涉,但我已下定決心,只要遇見苦難的子,只要有人求上門,我將盡我所能救護們。縱然無法改變世道,能救一個是一個,這些話,我也對展懷遷說過。”

三人眼中俱是欣賞欽佩的目,陳茵道:“我不怕麻煩事,只怕咱們姐妹空一世富貴,待將來白發蒼蒼年華逝去,才憾一生無所作為,實在不值得。”

瑜初、玉和七姜聞言,紛紛起來,端正地向太子妃行禮,齊聲道:“妾必當追隨娘娘左右。”

陳茵笑道:“怎麼都正經起來了,玉你快坐下,你可是新娘,今日數你最大。”

“是。”玉大方從命,坐回喜榻上,取了喜果與姐妹們分吃,可惜沒說笑幾句,蘇尚宮就來求見。

聽罷蘇尚宮的話,陳茵面稍沉,說道:“娘娘似乎察覺我在太妃晉封典禮上的用度有所僭越,或是錯了禮數,或是疑心我貪了銀款,本就不能久留的,我先回宮了,備著母妃隨時問話。”

Advertisement

七姜不生氣:“真是,皇上也跟展懷遷似的,要給我驚喜卻先讓我擔心,皇上倒是不讓貴妃娘娘擔心,偏偏讓您不得不謹慎、提心吊膽,明明做的好事,還要遭貴妃娘娘的訓斥。”

陳茵倒是篤定,笑道:“蘇尚宮只是提醒我有所準備,母妃未必為難我,好了,我先回宮去,冊封大典后,就召你們進宮來相聚。”

如此,眾人也不敢挽留,玉行禮恭送后,便由七姜和瑜初侍奉太子妃出門。

當太子妃從司空府回宮,立時便有消息迅速往宮里送,此刻陳茵還在半道上,祥英殿里已知曉將要歸來。

“派人告知太子妃,進宮更后,就去太妃殿陪太子一同侍奉太妃禮佛,不必過來了。”貴妃合上手里的賬冊,額角,漠然吩咐宮人,“太妃晉封典禮前,也不必太子妃來請安。”

“娘娘,您查看下來,可否判定太子妃擅自挪用廷銀款?”待傳話的宮人退下后,貴妃的近侍輕聲詢問,“這消息很快會傳出去,宗親之間就該議論了。”

貴妃端了茶,淡淡一笑:“沒兩天了,任何事待太妃娘娘晉封典禮后再議,至于宗親們要議論,這才哪兒到哪兒,為儲君妃,為將來的國母,本就是要被議論一輩子的。”

Advertisement

第661章

回宮的路上,陳茵細思量這些日子以來所做的事,實則眼下知道皇帝要冊封貴妃為后的人并不多,連待命的宮人們都只以為,是要為太妃晉封舉行典禮。

這事兒真不知還是裝不知,陳茵可不敢想,早些時候他們夫妻就商量好,只管照著父皇的心意去辦,最后什麼結果,與他們不相干。

但眼瞅著不剩下兩天了,這時候說破,難免一些挫敗,再者婆婆若真誤會不得被狠狠訓斥。

不由得想起七姜抱怨的話,陳茵輕輕一嘆,苦笑道:“是啊,到底怎樣的驚喜,才真正能人喜。”

話說回來,當年司空府長房次子親,貴妃就曾親自駕臨,這回大外甥親,貴妃反而不來。

雖然其中有不緣故,可那日貴妃下旨命陳茵獨自來觀禮,心里就擔心,婆婆是不是要將支開,好徹查宮里的事,這不,怕什麼來什麼。

好在所有的事,陳茵心里都有底,大不了挨頓罵,橫豎有皇帝和太子兜著,更何況是天大的好事。

一路想著,很快回到宮廷,剛到東宮坐下,就有宮人告知貴妃的命令,要去侍奉太妃禮佛,這幾日若是忙碌,就不必去后宮請安了。

Advertisement

陳茵呆了一呆,抬眸看向蘇尚宮,蘇尚宮先屏退了宮人,才輕聲道:“咱們照著計劃就是了,這是皇上和娘娘之間的事,一來貴妃娘娘不可能不想做皇后,再來,哪怕有那萬分之一的不愿,錯也錯不到您頭上。”

陳茵笑道:“蘇尚宮,你猜母妃眼下,究竟知不知道。”

蘇尚宮搖頭:“奴婢不敢猜,奴婢只盼著看貴妃娘娘風風冊封為后。”

陳茵轉過,抬手摘下鬢邊金,說道:“母妃若知曉而裝不知,自然萬事大吉,我眼下有另一重擔心,就是母妃全然不知,到時候封后的喜悅之外,就該想,這后宮在手里十七載有余,哪件事曾逃過的眼睛,我初來乍到的新媳婦,就能坐下瞞天過海的事,豈不是要將婆婆比下去,不論如何,眼下母妃才是宮廷的主人,我并不是。”

蘇尚宮淡定地說:“不會有那樣的事,娘娘,您比貴妃娘娘更強,這后宮這皇室才有指不是嗎?莫說皇室朝廷,便是小門小戶里,誰家不盼著把日子過好,雖有些黑心的長輩,見不得兒過好日子,見不得兒媳婦比婆婆能干聰明,但那樣的人家,就注定不能太平,往后家敗了人離了,就是現世報。娘娘一心一意為了皇上和太子,在娘娘心里,您若能強過,才是朝廷和皇室的福氣。”

陳茵聽著,心中豁然開朗:“你說的是,到底是我年輕心眼小,才會這樣去猜忌母妃的心思,實在慚愧。“

蘇尚宮笑道:“不妨事,娘娘在您這麼大時,必定也有許多不的想法,娘娘常說,您比年輕時強。”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