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天唐錦繡 第一千九百七十章 科舉天下

《天唐錦繡》第一千九百七十章 科舉天下

;

  第5036章 科舉天下

  【2025,你好】

  六月十五,朝會。  

  武德殿上濟濟一堂,雖然非是大朝會,與會者只有五品以上員,卻依舊人頭攢,穿紫服緋者列於堂上,俱是面肅正,相之間也不敢頭接耳,一旁史、侍目炯炯,就等著尋他們失儀之,而後群起彈劾、揚名立萬……

  大臣們自是不願為這些年輕史仕途進步的墊腳石,故而眼觀鼻、鼻觀心,一個個淵渟岳峙、穩如磐石,渾上下全無一破綻。

  史們有些失,遂將不約而同的將目瞄向右側隊列為首的房俊上,盯了好一會兒,見這廝只是與邊的李勣低聲談兩句,其餘並無逾矩之,愈發失落起來。

  曾幾何時,這位房二郎最是史們歡迎,堪稱「刷聲」「刷政績」之「神」,脾氣暴躁、膽大妄為,即便在朝堂之上也敢手打人,大聲呼喝更是不在話下,那時候的史多幸福啊,只需逮著此君狠狠彈劾幾次,馬上聲名鵲起、朝野聞名。;

  可這廝現在越大、膽越小,往昔那種「橫行朝野、無所顧忌」的作風已然消失不見,居然服紫袍、佩金魚,道貌岸然做起正人君子,致使朝堂之上風平浪靜,再無以往之喧鬧刺激,實在是無趣得……

  ……

  須臾,李承乾在侍引領之下抵達殿,坐於座之上,君臣禮畢,大臣們紛紛跪坐於墊之上。

  李承乾環顧四周,開口道:「科舉考試之名次已然公告天下,吏部選也要加快進行。科舉考試雖然創建於前朝,但考試規模極小、錄取範圍極窄,非但未能為朝廷選制度之主,甚至連補充都算不上。高祖皇帝立國,沿襲了科舉考試,但與前朝相差無異,及至太宗皇帝銳意改革,設立諸多科目,致使科舉之影響遍及全國。今次科舉,更在貞觀朝之基礎上大刀闊斧進行了諸多改革,可謂傾舉國之力,不容有失!」

Advertisement

  燉了一頓,他語氣嚴厲,沉聲道:「科舉考試乃是徵集朝野上下之民意,意味著至高無上的帝國利益,舉國上下務必全力配合、共襄盛舉,使其為帝國選之唯一途徑,堅定不移、與國同休!誰敢私底下破壞科舉考試,無論是作弊、徇私,亦或是煽無知百姓對抗中樞,都將視為叛逆之舉,嚴懲不貸!」;

  殿上群臣齊齊應聲:「喏!」

  全場肅然,聲音在大殿之,震盪著耳,也震盪著人心。

  李承乾神緩和,並不意味制,溫言道:「科舉考試看似了一些人的利益,實則並非如此,利弊得失想來諸位心裡都清楚得很。」

  群臣默然。

  科舉考試之真實目的無法藏,就是為了徹底掀翻世家門閥對於教育之把持,更是為了消除世家門閥對於政治之壟斷,使得國家員之選拔必須通過考試,而不是世家門閥之間相互舉薦、私相授

  但其實誰都清楚,世家門閥把持教育幾百上千年,百姓不知書為何,大字不識一個,即便在鄉學、縣學上幾天課、讀幾天書,又如何能考得過那些自讀典籍經義、大儒教授指點的世家子弟?

  縱有一二寒門天縱奇才,卻難以掀翻大勢,科舉考試之最終,取中的依然是世家子弟。;

  只不過經由朝廷選,數百進士之授再不能如以往那般私相授、安置於家族經略之地,以權力護佑家族之財富、地位。

  但這也是朝廷之底線:你們的子弟可以繼續當,但當什麼、在何,卻要由朝廷來決定。

  表面上,世家門閥對此默認,並無反對。

  但暗地裡必然運作綢繆,將考中的族中子弟安排至更為符合家族利益的地方為……

Advertisement

  李承乾看著李孝恭,道:「王叔執掌吏部,主持選,定要仔細小心,務必使得新科進士人盡其才,勿要到格外之影響。」

  李孝恭跪坐於地,俯首道:「陛下放心,老臣已經制定了規章,凡新科進士,人人皆建名冊,其籍貫、格、才能、家世,盡羅列其上,每一個進士之選需一位侍郎同一名郎中、兩名主事聯合商議,無論授予何職,要在名冊之上記述原因,而後由老臣簽字畫押、加蓋印,才能予以執行。」;

  大臣們看著李孝恭,言又止。

  這一手可實在是太狠了,除非能說服整個吏部衙門,否則誰想私相授、安職,無異於癡人說夢。

  因為既然記錄名冊之上,就意味著一旦出現違規之狀況,那是要追責的!

  況且李孝恭如今年事已高,對於仕途再無追求,只想著在吏部尚書任上穩穩噹噹的幹下去,待到年老力不濟之時致仕,死後追贈一個諡、陪葬昭陵,這輩子就算是圓滿了。

  此等形之下,他誰的面子都不會賣。

  李承乾對此很是滿意:「王叔此舉嚴格縝,實乃良策。不過王叔也不必擔憂如此勞心勞力,朕會讓史臺協助於你,天下所有史皆有監督選之職權,一矣發現有違規之,可直接奏報前,待朕查實,嚴懲不貸!」

  李孝恭:「……」;

  我已如此賣力,還要用史臺來監視我麼?

  殿史則各個面泛紅,就連史大夫劉祥道、新任史中丞孫約都激不已,前者大聲道:「陛下放心,史臺糾察不法、肅正綱紀,絕不容許國家掄才大典遭,任誰敢於上下其手、私相授,必將其揪出予以彈劾!」

Advertisement

  選之事,攸關利益,豈能幹乾淨淨全無貓膩?

  世家門閥費盡資源培養出來的子弟,必然要安於一個好位置上以便於反哺家族,否則豈不是前功盡棄?譬如蕭瑀之孫蕭恕此番考中南榜第一,必然整個家族的資源都傾注於其一,將其視作蘭陵蕭氏下一個頂樑柱,若是任由吏部將其安置於蜀中、河西等或偏遠、或貧瘠之地,家族不能為其助力,任其爬滾打,想要由七品升至三品不僅需要耗費畢生之力,更要有天時相助,終於執掌部堂卻垂垂老矣不能為家族創造利益,這個狀元又有何意義?;

  所以選之背後必然涉及諸多利益,無論規則多麼嚴、關注如何謹慎,都必然有人鋌而走險。

  將這些蛀蟲一個一個的揪出來,正本溯源、匡正朝綱,這就是史臺的職責,也是政績。

  對於劉祥道、孫約來說,一場饕餮盛宴已經擺在眼前。

  李承乾很是有些志得意滿,卻也沒忘記給大臣們灌一碗湯:「如此龐大之帝國亙古未有,唯朕與諸卿共同治理。不僅在於十道、三百六十州、一千五百五十七縣,更有域外屬地、海外租界,所需要之員何止萬千?如今眾正盈朝、吏治清明,上升之通道前所未有之順暢,無論何人、無論何地,只需做出政績便可銓選晉升,一起譜寫出一篇盛世華章!朕與諸卿共勉。」

  眾臣齊齊起,站在殿上、一揖及地。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惟願陛下萬壽無疆!惟願帝國千秋萬載!萬歲,萬歲,萬萬歲!」

  ……

  武德殿,眾臣齊聲表達忠心,聲浪震盪殿宇之際也難免外泄而出,周圍的衛、侍、員們紛紛側目,難掩驚詫。

  「萬歲」可不是隨便就能喊的,除非國家於邊境有空前之大勝,否則一旦臣子喊出「萬歲」幾乎肯定會被史們盯上,扣上一個「諂於上」「蠱君王」之罪名,不死也得層皮。

  似這等滿朝大臣齊聲高呼「萬歲」之盛況,貞觀朝有過幾次,如今這仁和朝卻是前所未有,畢竟大臣們一貫不大看得上這位陛下……

  消息傳到後宮,正與晉公主說話的皇后頓時喜笑開,一手扶、一手拉著晉公主,欣道:「自陛下登基極以來,朝野上下質疑不停、攻訐不斷,大臣們更是輕忽蔑視,認為陛下德不配位……時至今日,這『萬歲』之呼聲響徹宮闕,才算是終於認可了陛下。」;

  雖然李承乾乃是太宗皇帝金典冊封之太子,繼承皇位乃大義所在、水到渠,可朝野上下對於其才能不予認可,認為其不如魏王、晉王,甚至晉王反叛之時,尚有許多人聲稱「太宗皇帝早有易儲之意」,以此附和叛逆。

  作為枕邊人,皇后豈能不知李承乾自繼位以來何等驚厥忐忑、惶惶不可終日?

  終於苦盡甘來,可想而知陛下心中如何快

  晉公主容俏麗、嫻靜幽雅,握著皇后的手,笑著安道:「陛下對科舉大刀闊斧的予以改革,與世家門閥針鋒相對不落下風,就意味著已經掌握了中樞的權力,天下人只能景從、不能悖逆,這一日遲早都會到來。」

  讀史書、天賦凜然,輕易便看當下朝局之走勢。

  當科舉考試以一種近乎於改頭換面之形式被中樞強有力的推行全國,就意味著世家門閥在屢屢遭打擊、前所未有的虛弱之時,不得不採取妥協。;

  而一旦妥協,主權便盡於中樞之手,世家門閥只能按照科舉考試之規則奉行不悖,否則就將被科舉制度徹底拋棄。

  故而,在心中群臣這一聲「萬歲」並非對陛下之臣服,而是對科舉考試之臣服,對那個一手改革了科舉考試、使之為帝國選唯一途徑之人臣服……

  即便躲在陛下後,但耀眼芒誰能遮擋?

  明眸善睞、彩熠熠,芳心與有榮焉。

  那可是看上的男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