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氏聽他語氣中竟然頗有些嫌惡,一愣,之后也委屈起來;“侯爺,你這什麼意思,倒是說我對阿姍管教不好了?”
博野侯往日其實是眼不見心不煩的,可是自從那次親眼看到顧嘉了那麼大委屈后,他便頗為不喜,看彭氏訴屈的勁兒,便沉下臉來“難道不是你往日寵壞了嗎?你看阿嘉,雖說不是在咱們邊長大的,但是這氣度都遠勝過阿姍。”
……
博野侯這一句話,猶如一盆冷水澆到了顧姍頭上,從頭冷到了腳。
這是什麼意思?是說不如顧嘉嗎?
哪點不如顧嘉了?
博野侯卻有些不耐地道“莫府這事兒,就此罷了,左右莫府已經登門致歉,難道我等還要糾纏不休?像什麼話!”
顧姍一噎,委屈得要死,拼命地對著彭氏使眼,可是彭氏此時自顧不暇,哪里顧得上管,兀自憋紅了臉,委屈又難,咬著個銀牙。
彭氏是想著給博野侯一個臉,好歹讓他顧忌著點。
誰知道博野侯也惱著,本看都不看。
彭氏當著兩個兒的面,倒是鬧了個沒趣,當晚回去屋里,好生敗興,在那里唉聲嘆氣的。
顧姍見求彭氏本不靈了,頗有些失落,又看爹自己顯然是不滿的,想想憋屈得慌,又恨又無奈的,待到從彭氏房中出來,不免瞪了顧嘉一眼。
“你之前鬧得都是歡快,如今怎麼不吭聲了?”顧姍疑“你到底和莫夫人說了什麼?”
“無非是要求莫夫人登門道歉罷了,都道歉了,還能怎麼著?”顧嘉笑道“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我勸姐姐別哭了,免得到時候讓爹看到,又生厭煩。”
顧姍看顧嘉得意的樣子“你——你可真行!”
顧嘉攤手“我也覺得自己這把干得不錯。”
顧姍恨不得撲上去掐花顧嘉的臉,不過到底是忍下了。
“今日之屈辱,我必會記得!”
自從那日后,彭氏自覺了委屈,多有些故意拿樣,便故意搬到了旁邊屋子毒獨住,明面上是賭氣,其實是想讓博野侯先放下段來哄。
奈何博野侯一來是個大老男人本不太會哄人,二來心里越發存了不滿的,便干脆不去哄。彭氏憋屈得厲害,又覺得沒面子,如今想要回去,卻是不能的,總不能自己主回去?
等著博野侯給自己一個臺階下,博野侯就是不給。
這麼煎熬來煎熬去,無可奈何,每日焦慮煩惱,唉聲嘆氣。
顧嘉見了,便道“母親,我看那日你房中的小丫鬟鳴兒在父親跟前伺候,倒是殷勤得很,父親是不是要把納了小?”
這一說,彭氏大驚“怎麼可能!”
博野侯這麼多年了還未曾納過妾室。
顧嘉故意道“這我就不知道了,誰知道呢,不是說有錢人家都要納妾的嗎?莫大將軍府和孟國公府的都有妾室啊,還有庶出的孩子呢!”
這一句話可算是把彭氏嚇壞了,努力地回憶著那小鳴兒的樣子,記得模樣都是整齊得很,惶恐不安起來。
若是博野侯真納了妾,豈不是要活生生氣死?
顧嘉遞了這麼一個話,人也就轉離開了。
剩下的,全憑彭氏自己去猜測了。
那個小鳴兒顧嘉自然是知道,李嬤嬤的兒。
上輩子李嬤嬤伺候在邊,小鳴兒也在房里,后來狗的事沒干。
這輩子冷眼旁觀看了幾眼,知道這小丫鬟依然是個不老實的,現在給彭氏遞了這麼一個話,既小小懲戒了小鳴兒,又能讓彭氏日子不太自在了。
果然自那日起,彭氏越發煎熬,每每流淚嘆氣的,甚至有一次還拉著顧嘉道“阿嘉,我看你爹倒是疼你,要不你去和你爹遞個話,看看怎麼著挪一挪,我也不好一直住在這側房啊……”
顧嘉卻一臉懵懂,疑地道“我去遞話?娘既然不想在這里住了,自己搬回去就好,兒怎麼可能做主。”
彭氏氣結,有苦難言,凝了顧嘉片刻,只能長嘆一聲作罷。
顧嘉心中覺得好笑,想著也虧得父親是個老實的,這些年也沒個妾室,要不然憑著彭氏那手段,怕是早就被人給整慘了。
一時想起齊二來,其實齊二和父親這點倒是相似,別管房里的那個喜歡不喜歡的,他也會盡到當人丈夫的責任,并不會胡來。
想著間,恰好走進秀苑,便見顧子青從顧姍房中走出來。
這幾日顧姍自是心抑郁,每每懶散地不想出門,顧子青隔三差五會來安一番。
顧子青和顧嘉不對盤,每每見到都會彼此嘲諷,今日見了,那眼神一對上就是蹭蹭蹭的火。
顧嘉其實現在都懶得搭理這個哥哥了。
就讓二哥哥好好地和這個假千金相,說不得哪日就干柴烈火了,到時候可以看熱鬧。
顧子青盯著顧嘉,半晌后,卻突然嘆了口氣。
顧嘉眨眨眼睛,有些納悶了,歪頭打量著顧子青。
今天畫風不太對呢,往常都是眼里冒火刻薄,今日卻是走了憂傷哀嘆的人調調?
顧子青嘆道“在房里哭得那般委屈,你可知道為了什麼?”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如果執著終歸於徒然,誰會將此生用盡,只爲守候一段觸摸不得的緣戀?如果兩千多年的執念,就此放下、隔斷,是否會有眼淚傾灑,以爲祭奠?縱然貴爲神尊,東華也會羽化而湮滅。雖是青丘女君,鳳九亦會消逝在時光悠然間。只是不知
顧昭本是真正的國公府嫡女,卻被假千金鳩占鵲巢,淪為棄子。她四肢盡斷,茍延殘喘,兩歲的女兒在眼前活活被亂棍打死!一朝浴血重生,顧昭所愿只有一個:復仇!手握讀心術,白蓮花女配穿書,她照樣撕!身為控鶴司女官,她今生注定彩鶴傍身,將這勾心斗角的罪惡…
十五歲那年,姜毓寧被接回侯府,侯府夫人看着她嬌嬌軟軟的身段,想許給自己侄子做妾。 可還沒來得及定親,姜毓寧就被東宮來的馬車接走了。 衆人不可置信地跟出去,只見東宮的大太監正親自搬凳掃塵。 而剛下早朝的太子殿下朝服未換,立在馬車前,將那癡傻的小庶女抱了個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