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書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 第97頁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第97頁

題庫是系統用類似大數據的技的,去查哪道題是參考哪位出題人出過的題,那位出題人距今又去世多年,其龐大的工作量所需能量巨大,無異于大海撈針。

系統連語塞的步驟都跳過了,沒打招呼就直接下線了,看來是真的被氣狠了。

留下沈翠坐在躺椅上笑得眉眼彎彎。

晚飯時分,周氏過來送飯,衛恕卻起告辭,說今日不在這里留宿,下個月再過來。

今天一套題做下來,他悟頗多。

像之前他看到出自《論語·泰伯》的那一題。

圣人稱贊堯的功績彪炳,那麼下頭答的,就該先頌揚古圣先賢的化育之功,細數一下堯的功績。再從堯的事跡中轉換視角,歌頌一下本朝皇帝的功偉績。

最后也該表表忠心,立下宏志,輔佐當今開創一個不輸于堯那時的開明盛世。

這題雖然言之有,但學子的慣思維大都是這般,衛恕和衛奚的作答就相差無幾。

反而是穆二胖,雖然他的試題和衛家兄弟倆的大多都不相同。

但《論語》他也在學了,更聽過勞不語講過堯的故事,所以這道衛家兄弟倆的第一題,也出現了他的試卷上,為了最難的軸大題。

Advertisement

他沒正經寫過卷子,辭藻文飾不能和衛家兄弟相比。

但也正因為答題答的,他思路沒有固定,寫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他只想到了堯舜禹的神話典故,說堯在位時團結親族,聯合友邦,征討四夷,一統諸族,更禪位于有重視孝道的舜,為了天下蒼生,全然沒有一點私心。

但只要是人,就該有私心,更何況堯有十個兒子。

手指出來且有長短呢,十個兒子里挑不出一個可堪造化的?

且堯的長子丹朱,更是發明了圍棋的棋圣。

時人常把棋盤類比沙場,一個能發明圍棋的人,自然是心思縝,智計無雙。

難道當不得一代帝王?何至于皇權旁落到外人手上。

這所謂禪讓,倒是耐人尋味。

于是他答案的主旨就變了帝王在治理天下之時,同樣也需記得皇家無小事,扶持培養皇嗣,同樣是國家大事。

科舉考試本就沒有固定答案,主要看上位者的喜惡。但穆二胖半只腳才踏進科舉一路,都開始心國家立儲的事兒了,委實令人啼笑皆非。

談論這種事兒別說區區學子,就是當朝重臣,都得慎之又慎。

Advertisement

好在一屋子的幾人都是自家人,衛恕雖算不上,但衛奚和穆二胖是師兄弟,榮辱與共,衛恕為著親弟弟,不可能宣揚出去。

勞不語也看過之后,讓沈翠把他的考卷燒了,也沒批評他,轉頭給他們說起《竹書紀年》里的記載——“昔堯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竹書紀年》的這一說法并非孤證,同一時期,《韓非子·說疑》中也有類似記載……”

于是從這一道題發散開來,勞不語就講了快一個時辰。

衛恕做題的時候不深,等聽過穆二胖的答題方向,勞不語的講評,思路一下子開闊起來。

他想的是另一個方面——

相傳舜的父親是個瞎子,其母去世后,其父續娶,繼母為人狡詐狠,一直想害舜,更蠱了舜的父親,一起偏疼小兒子,而苛待舜。

但即便如此,舜依舊能夠遵從孝道,護弟弟,孝敬父母,名傳播天下。

后來舜被舉薦上去,靠的也是這個好名聲。

舜固然也是一代明君,但若是照著《竹書紀年》和《韓非子·說疑》來看,舜的皇位來路不正。

Advertisement

一個能讓皇權更迭、且化為禪讓的人,時真的能那般純善嗎?

且舜的經歷,也恰好和穆云川的經歷頗為相似。

不知為何,衛恕的心更了。

所以他沒留下用飯,懷著心事回了城里。

更不知不覺的,走到了穆云川的學舍外頭。

也很是湊巧,他剛過來,穆云川起開窗氣,兩人打了個照面。

自打縣試放榜的隔天,兩人簡單地聊過幾句后,就沒怎麼再見面了。

穆云川一心撲在后頭的府試上,而衛恕則因為對他生出一莫名復雜的緒,而選擇不去打擾他。

兩人稔非常,自然不用寒暄,穆云川便直接詢問他:“去看過令弟了?他可還好?”

衛恕應了一聲,“能吃能睡,看著比從前在家時還了一些。”

說是這麼說,但衛恕若有所思的表還是直接說明他心中藏著事兒。

上次穆云川不多探究,但連著兩次,衛恕去過水云村后回來就心事重重的,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他打開了門,請衛恕進去。

書院的學子大多去藏書樓看書,那里燭火通明且更為安靜,所以學舍里頭只有穆云川一人。

“我看你心中似乎有事,不妨說與我聽。”穆云川不地打量他,“看我能不能為你出謀劃策。”

到底是多年的好友,衛恕猶豫了半晌,還是愿意分自己的心事給他知道。

可話到邊,他又不知道從何說起,總不能直接問穆云川是不是沒把他當至好友,所以待他和待旁人一樣?

亦不能問他是否對沈氏心懷怨懟,那般大度不計較,只是為了博一個好名聲?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