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書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 第134頁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第134頁

格沒有衛恕強勢,沒有著他按自己來的意思,就想著讓家里下人再置辦一張書桌來。

現在堂屋里的四張桌子都有用,再弄一張來,給衛恕放到雜房,而吃飯的八仙桌可以挪到灶房里。

要更改書院里的擺設,衛奚當然先去問沈翠,沈翠沒意見,說照著他的意思來就好。

但衛恕不肯,他覺得雜間太好了,說不出的妙,盡管每次進去前他都知道這是模擬考試,但只要發揮他的‘想象力’,下一瞬他就仿佛真的在考場上,文思泉涌,下筆有神,更別說出來后的幾天更是通泰,吃的香睡得好。

萬一改變了格局,他的‘想象力’失靈了怎麼辦?

那他可沒地方說理兒去!

“腦子學傻了,倔驢似的。”衛奚笑著小聲罵他。

這是衛恕從前經常說他的話,衛恕也不生氣,掰著手指咯咯作響,“你還別不信,最近是真覺得越發舒坦,來,讓本爺跟你練練。”

兩人雖是一母同胞的雙生兄弟,衛奚也在沈翠的暗中調理下,整質上漲了幾點,不似從前那般羸弱,但跟衛恕練……絕對不是個兒!

衛恕可不給他拒絕的機會,上來就一個熊抱,勒住衛奚,要把他整個人從書桌前抱起來。

Advertisement

衛奚雙手拉著書桌,大喊救命!從山長喊到師父,又喊到師兄……

那會兒正是課程之間的休息時間,沈翠和勞不語知道兄弟倆鬧著玩,就都沒管。

穆二胖去了外頭上茅房,聽到衛奚呼救的聲音還當發生了什麼事,系好腰帶就往堂屋沖。

沖進來發現是他們在鬧著玩,穆二胖也笑嘻嘻地加,“師弟別怕,師兄來咯!”

他也以同樣的方式熊抱住衛恕,把他往后拉,想把他從衛奚邊拉開。

衛恕偏不松開抱著衛奚的手,扭頭笑罵:“我送你弓箭練手,練出一把子好力氣,就是讓你這麼對我的?”

“是呀,衛大哥準備著,我可要使大力了!”

話音落下,穆二胖加大了一些力道,他抱著衛恕往外走,衛恕自然抱著衛奚,衛奚則笑得力,直接放棄抵抗。

三人拉拉扯扯從堂屋挪到了院子里的空地上,最后穆二胖腳底絆了一下,一屁坐在地上,然后一個帶一個的,連帶責衛恕和衛奚也摔了個屁蹲。

三人這才松開,坐在地上一邊,一邊哈哈大笑。

鬧過之后,三人又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搶著去屋里換裳。

Advertisement

勞不語在堂屋里同沈翠好笑道:“這仨孩子,平時一個比一個持重,瘋玩起來,加起來不到十歲。”

他們玩的盡興,專注值掉了個,但此時也快天黑了,本也到了該‘休息’的時間,沈翠刻意沒手,笑道:“好的。”

是真好的,他們鮮活又意氣風發,是瞧著,就讓人覺得未來充滿了希

第68章

了十月以后,天氣一下子就冷了起來。

尤其是在村里,穆家舊宅這樣的老房子,更是嗖嗖著冷風。

衛奚的咳疾又犯了起來,這是他的老病了,往常都是從冬前咳到開春徹底暖和之后。

像之前沈翠和穆二胖認識他那會兒,已經是開春了,他就還會時不時咳上兩聲。

他自己都習慣了,只說怕自己一直咳嗽影響穆二胖學習,想自己在屋里看書。若還是不,他就早些離開書院,等天氣暖和之后,他自己好了再回來。

沈翠沒讓,給他兌換了一些系統產出針對咳疾的藥品,放到飯食里調理子。

補藥一份含有五種星際藥材,售價50點。一份就能起效,但系統的意思是吃起來就最好不斷,一口氣連吃一個月,后頭再偶爾吃一副,就能把他這病給斷了。

Advertisement

關乎健康的大事,沈翠不會吝嗇,且每個月收著衛家十兩生活費,就是因為這個才不虧心。

只是2級書院日常一次給60點,偶爾需要下廚,倒虧20,算下來勉強能應付買藥的花銷。

而書院里筆墨紙硯和大家吃飯,則得轉到現實的花銷上頭。別說像之前每個月能存一半了,一月下來能存個一兩銀子,那也得謝負責買菜做飯的周氏持家有道。

十月下旬就是衛家下人又要去府城的日子,周氏那封家書卻遲遲沒有寫出來。

因為要給穆云川寫信,周氏這段時間分出了更多的時間來認字寫字,眼下已經基本掌握了數百個常用字。

沈翠在現代的時候看過一項統計,說掌握一千個常用字就能覆蓋約九的書面資料,一封家書而已,又不讓發什麼公文,何至于這麼糾結?

后來又過幾天,周氏終于憋出了一份信,家書這種東西也不好意思找勞不語指點,只先給沈翠看。

沈翠放眼一瞧,上頭寫著一些類似“我很好,家里人都很好,銀錢夠使,銀子已經寄回去了,你自己留著,注意”這樣的話。

容雖然有些干的,和文采搭不上邊,但家里人寫信要賣弄文采作甚?能轉達最真摯的關心就好。

尤其周氏這封書信寫的認真,先擬了一份草稿,再據草稿重點練習了那些個字,字跡比平時寫的還工整不已經有了娟秀的模樣。

沈翠正好也給老山長寫了兩封信,一份用左手,署‘張生’的名,一份則是右手寫,署自家書院的名字,托行腳商人給寄去了遠在隔壁府城的弘樂書院。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