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書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 第136頁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第136頁

聽他說了來龍去脈,沈翠沒做主接或者不接,而是把周氏喊到跟前,問的意思。

冬日里周氏還在幫人洗裳,辛苦已經不用提了,手上的凍瘡又紅又腫,讓人看著就心疼。

系統的產出里倒是有能治療的特效藥,但在系統里,服務對象也是有三六九等的。說直白點,就是培養對象都能用,名師勞不語部分可用,山長沈翠和雜工周氏一個等級,能用的東西很

那特效藥,就是不能用的。

而沈翠能購買的現代商品里,倒也有蛤蜊油,凍瘡膏那種,冬之前,就買了一份蛤蜊油給周氏。

效用肯定是有,但再好的效用,也抵不過一天四五個時辰把水泡在冷水里。

聽到能接給人做服的單子,周氏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但也沒一口答應,而是看向沈翠,表示聽的意思,畢竟襖子是做的不假,但樣式卻是沈翠設計的。

沈翠朝擺擺手,讓自己決定,周氏便道:“十件襖子的話,因為款式簡單、大小一致,我也做悉了,一日左右就能做一件,半個月之工,衛公子看這樣可以嗎?”

Advertisement

青竹書院那邊大多人都不缺過冬的襖子,只是跟風湊熱鬧而已,并不是急等著穿的,衛恕就道:“嫂夫人慢慢做,年前做完就。”

沈翠在旁邊看著,若有所思,讀書認字明白事兒理只是一遭,這些并不足以讓周氏轉換思維,更別說,沒有經濟基礎,他日周氏依舊只能依附穆云川。

眼前似乎正是個好機會?

第69章

周氏和衛恕簡單商量好,后頭便該是定價了。

沈翠選的料子確實便宜,但軍大做的又寬又大,還是費料子的。

而且棉花也不便宜,一百文一斤,一件長到小肚的軍大,要三斤左右的棉花。

這一樣,這就是三百文,也就是三錢銀子了。加上布料,本就在五錢銀子左右。

若還要加上工錢,加多……則又是個難題。

衛恕并沒有催促,周氏為難地看向沈翠,沈翠沒有直接幫定奪,而是問:“那天去布莊買布,你不是跟我一道嗎?那也有,不是正好有人準備置辦年貨,問了價格嗎?”

周氏點點頭,道:“那就掛在咱們買的布旁邊,用的是一樣的料子,但沒咱家塞的棉花足,也沒做的這麼大,一件就要一兩銀子。”

Advertisement

“這不就了嗎?你就也按著這個來。”

周氏算了算,那制一件襖子可就能賺五錢銀子了,十件大棉襖,豈不是賺五兩?

別看周氏做了這麼久的活計,前頭沈翠隨口幫算了算,其實沒算錯,一天也只能賺二三十文錢,一個月下來,也就掙幾錢銀子。

五兩銀子,抵得上過去半年掙的銀錢了!

前頭聽著做十件襖子,并不覺得有什麼,真算出的數字來,那麼大一筆銀錢,反而有些不敢應承了。

沈翠不看,只看向衛恕:“定金先給一半吧,工期就定在年前,下旬你旬休先拿一些過去。后頭你若已經回家去了,我和周氏往書院送。”

衛恕點點頭,拿出五兩銀子。

這一拿,周氏發現不對勁了,猶豫著道:“衛公子……不會是沒跟同窗收取定金吧?”

若是那十人給的定金,那肯定有零有整,不會是這般正好的五兩銀子。

衛恕說是,“前頭不知道銀錢,我就沒收他們的,都是多年同窗,我先墊著,沒關系的。”

“這……衛公子幫著介紹了生意,又墊付定金,不大好吧。”

Advertisement

“嫂夫人這是什麼話?置辦料子棉花都需要本錢,總不能著本錢先開始做。”

兩人正掰扯著,沈翠已經把銀錢收了,塞到了周氏手里。

“衛恕說得對,這就是本錢啊,不收本錢怎麼買棉花買布?”說著沈翠又讓兩人進屋,讓周氏寫了十張收條,每張上頭都寫明收到五錢銀子的定金,合在一起就是五兩。

又讓衛恕寫了一式兩份的簡單契書,標明了每件價格、總共數量的多貨時間。

沒多會兒兩人都寫完了,晾干了墨后,沈翠先把一小疊收條給衛恕。

“回頭你拿著這個給你那些同窗,收一份定金給一張,跟他們說好,回頭發襖子,只認條子不認人。”

后頭便是那兩份契書,沈翠讓他們都簽了,各保存一份。

這件事到手里也就一刻多鐘,立刻就清清楚楚。

不過周氏還是有些臊得慌,人前沒說什麼,等晚上大家都各自回屋歇下了,去了一趟沈翠屋里。

“婆母,衛公子是夫君的至好友,書院里頭那些也是夫君的同窗。我還掙人家那麼多銀錢……”

這時沈翠已經洗漱過了,本來準備睡下,聽溫溫吞吞的一番話,也不急著睡下了,復又坐起,指著炕沿讓坐下說話。

“我先問你,一兩銀子,想在城里買咱家這樣一件大襖子,還要求能一個月之穿上的,能買到嗎?”

周氏想了想,說:“年前各家都忙,想立刻穿上,只能買。而咱家的襖子款式是由您想的,旁未見到過有這般的。”

“那我再問你,以你的手藝,做出來的比布莊里賣的差多?”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