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書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 第186頁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第186頁

知道喜訊之后,大家自然都高興不已,尤其這不僅是屬于衛奚一個人的好績,更也是書院的一次證明!

因沒有外人在,吃飯的時候也不用講究什麼規矩,勞不語自斟自飲,滋滋道:“下午晌我就給我那師兄報喜去。”

青竹書院今年也有人下場,他們這邊知道名次的時候,凌青明自然也得了消息。

勞不語這所謂的‘報喜’,當然是去要去他面前嘚瑟一下。

他這子有時候跟孩子似的,大家都習慣了,倒是衛恕在旁邊言又止。

等到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了,沈翠就找機會把衛恕喊到一邊,問他是不是看榜的時候遇到什麼事兒了?

衛恕是個直子,做不來彎彎繞繞的事兒,他懊喪地道:“小奚說別提的,但山長既自己看出來了,我也不瞞著了。”

原來他們今日從村里出發去看放榜,那會兒榜前已經聚集了不文人書生。

前二年的案首,不論是穆云川還是宋堯,都算是遠近聞名的才子。

而今年,大家都對衛奚這個名字有些陌生,已經在議論起來。

“我記得去年案首和第二都是青竹書院的學生,今年這衛奚是不是青竹的?怎麼好像從未聽人提過。”

Advertisement

“不是,這個衛奚我有印象!參加過書院大比的,好像是咱們這一個小書院的,翠啥來著……”

翠微!”有人搶著回答,“這個書院我知道,是在村里辦的。所以在城里無甚名氣。辦學時間好像也不過才兩年。”

議論的人多了,自然有人泛酸,“兩年就能培養出一個縣案首?這是走了哪門子狗屎運。”

這種自己考不好就怪別人走狗屎運的言論,衛恕和衛奚也就當笑話聽。

但后頭有人來了一句,“去年得第二的衛恕,你們知道吧?一筆寫不出兩個衛字,衛恕和這衛奚是親兄弟。”

“那兄臺你就更把我說迷糊了,他們兄弟倆,天資都這麼高,怎麼不同去青竹,而是讓他弟弟去了名不見經傳的翠微?”

這話聽得衛恕心中哂然。這些人讀了幾年書,就覺得了解天下事了——青竹是名聲更響,辦學時間更長,許多人夢寐以求都考不進去。但難道就不許人更喜歡別的書院?

翠微有多好,本不是言語可以形容的。要不是有王婆賣瓜,自吹自擂的嫌疑,衛恕都想直接和他們分辯分辯了。

衛奚既已知道名次,也不管旁人怎麼酸他,就準備拉著衛恕離開。

Advertisement

沒想到這些碎子還在那兒一個勁的說,有人甚至猜測,是不是這兄弟倆不合,所以才不在一個書院?

前頭點出他們是親兄弟的那人接著道:“聽說這衛恕呢,從前確實是在青竹書院的,不知道后頭不知為何不在那兒了,日常就出翠微了。”

此時那些人已經不在管什麼名次了,只把這當場茶余飯后的八卦事聽。

而前頭挑了話茬的那人卻悄悄退了出去,兀自留下這些人猜測。

“到底怎麼回事啊?”

“難不是凌山長不肯收他弟弟,所以衛恕從青竹學到了什麼,去翠微傳授他弟弟了?”

“別說,還真有這種可能。不然這種默默無聞的小書院憑什麼兩年培養出一個縣案首?”

“那這凌山長也忒好兒了。自家書院的東西那可都是寶貝!怎麼能輕易傳授給外人?”

“我前頭看書院大比的時候聽人提過一,翠微的先生好像是凌山長的師弟,所以他們兩家也不算是外人?”

這種話衛恕就聽不過去,前頭旁人議論他們兄弟不值當什麼,但是眼下在有心人的挑唆之下,就把翠微貶的一文不值……出了縣案首,倒好似是撿了青竹的便宜似的!

Advertisement

他上前就要和人爭論。衛奚把他拉住了,說不值當,“《荀子·大略》說,‘流丸止于甌臾,流言止于智者’。兄長覺得,他們是智者嗎?”

這些人看熱鬧不嫌事兒大,只愿意相信他們猜想的,而不愿意相信翠微這樣名不見經傳的地方真的出了個人。自然稱不上智者。

和他們掰扯,沒得墮了自己的份,而且怕是后頭又足以生出‘翠微的學子心狹窄,連旁人聊什麼都要管’的新流言。

“小奚說的對,沒必要把這種事放在心上。”聽完來龍去脈,沈翠溫聲勸他,“再說你們接著往后考,這種流言自然不攻而破。”

照著那些人的邏輯,去年衛恕考了第二,把青竹的東西傳授給了親弟弟,所以才有了衛奚這麼個新案首。

但府試,衛恕考得十二名,而衛奚的資質比他強一些,只要正常發揮,自然會考的更好,甚至拿個府案首,那些人總不能說衛恕這個十二名能指點出一個府案首吧?

連青竹本,最近幾年也只出了穆云川那麼一個府案首而已。

到了那會兒,他們也就會知道衛奚不去青竹,并不是什麼凌青明不收,而是翠微不比青竹差,人家就愿意在這兒待!

翠微也本不需要跟在青竹后頭撿便宜!

“不過有個事兒你倒是提醒我了,”沈翠沉道,“有人點出你們是親兄弟,又還知道你的向。肯定和其他那些不認識你們的人不同。這人拋出幾件真事兒,后頭就不參與了,顯然是故意為之,引導輿論。得查查這個人。”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